这几天,各省陆续公布了录取分数线,每个省份的录取分数线都各不相同,有的高,有的低,但是对于有些人来说,觉得这样是非常的不公平,虽然有的省份使用了相同的试卷,但是分数线却相同,也有的省份是单独的试卷,但是试卷的难易程度肯定是不一样的。
还有就是相同的大学在每个省份的录取分数也是不相同的,有的省份分数高,有的省份分数低。那么为什么同样的大学不在同一个省份录取更高的分数呢?
网友们呼吁的全国统一试卷,统一分数线,这样的方法可行吗?
先给大家说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说:一个女孩在北京的一家庭里当保姆,这个家庭是一个温馨的三口之家,孩子正在上高中,父母都是名校大学出身。
一天这家的孩子,有一道数学题不会做,于是就请教了他的父母,他的父母看了半天,也没有看出个所以然来,于是这个女孩就凑上去看了一眼。这对父母还翻了翻这个女孩,说:“你一个保姆,哪会这些题目?赶快去干你的活吧。”
但是这个女孩放下了手中的活,对这对父母说这道题我会做,于是这个女孩就把这道题解了出来,并教会了这个孩子。
这对父母非常的惊讶,于是就问了这个女孩,说:“你怎么会做这道题目的?”女孩回答说:“我在高中时就学过。”这对父母又问女孩:“你参加高考了吗?”女孩说:“参加高考了,考了500多分,但是没有被录取,所以就出来打工了。”这对父母面面相觑,声称自己那时在北京才考了400多分,就上了名牌大学。
这个故事,我无从查起它的真实性,也许被流传出来,就是想告诉我们地域的差异造就了一些教育的不公平。
第二个故事说的是明朝第一次科举考试:
明朝的第一次科举时,由于南方士子和北方士子是同殿考试。然而录取的人皆为南方士子,于是北方士子对此表示不满。联名检举主考官阅卷作弊。
当时朱元璋大怒,斥令更换主考官重新阅卷。然而重新阅卷,同样是南方士子的文章,优于北方世子的文章,从而也佐证了在阅卷过程中并没有作弊。
朱元璋为了照顾北方士子,又重新让北方士子重新考了一遍,又从中间录取了一些北方士子。
《明朝小史·第二卷》记载:
“洪武三十年丁丑科,试官刘三吾、白信稻,取宋琮等五十一人,中原西北士子无登第者。……下第者以三吾等南人为言。上怒,命儒臣再考落卷中文理长者第之。……或言刘、白嘱信等以陋卷进呈。上阅卷益怒,亲试策问,又取山东……,共六十一人,皆北士也。考官信等俱磔杀之,䢿等亦伏法削籍。故世称春夏榜,又谓之南北榜。”
其实,论才华北方士子不如南方士子,但是为了照顾北方士子,不得不从中挑选一些北方士子,不然会造成国家的动乱。
这两个故事说明了我国现在依然存在教育地域的差距,而造成的不公。这种不公平从古代就有,然而,这种教育的不公,也是没有办法避免的。
中国地大物博,省份众多,不可能每个省的教育发展水平都是相同的,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
那么国家为了照顾中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不得不给予这些地区一些优惠的政策。
不然,中国的教育录取就会像明朝第一次科举一样,全部是在中国的教育发达地区,这样对落后的省份和地区的打击是不可言喻的。
中国实行统一的试卷,这个倒是可以实现,但是统一的分数线,那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