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上午,2020年度高考开启,全国1071万考生步入考场,开始人生大考。今年的高考推迟了一个月,相比往年有着特殊意义,这也是18年来再一次回到7月高考。2003年,国人经受住非典疫情的考验,而就在这一年高考改到6月。2020年,又是一场疫情,高考被推迟到7月。摄影师从2003年开始记录高考,今天用20张图片回顾这18年的高考历程。图为7月7日上午,安徽合肥一中考点,考生通过测温通道进入考点。
据悉,我国的第一次高考是1952年,这一年高考时间为8月15日、16日、17日,作文题是《记一件新人新事》、《我投入祖国怀抱》。报考人数7.3万人,而高校招生数6.64万人,录取比例91%。图为7月7日,安徽合肥一中考点外送考的家长。
此后我国的高考经历曲折,从1952年的第一届高考到2020年,经历了69年的历程。高考时间也不是固定的,从最开始的8月到12月,再到7月6月,期间在1966年至1977年还中断了11年。图为2003年6月7日下午,安徽省芜湖市一考点,医生在给考生测体温。因为非典,安徽近30万考生在各自考场接受统一体温检查,并由考点填入健康登记表。
1977年冬,中国关闭了11年的高考“闸门”再次开启,此举改变了千百万人的命运,挽救了中国教育,当年报考人数573万,录取人数27万,录取率4.7%。而从1979年开始,高考时间定为7月7日至9日,除1983年高考时间为7月15日至17日之外,一直到2002年,高考时间都固定在每年的7月7日至9日。图为2004年6月3日,武警安徽总队某部战士武装押运高考试卷,近35万份试卷安全抵达合肥。
2001年11月,教育部正式宣布,从2003年开始,高考时间由实行了多年的7月改成6月。背后的原因主要是7月份天气炎热,对考生考试、老师阅卷、家长照顾考生等方方面面都十分不利。而且,在我国南方的许多省份,7月洪涝和台风频发,给高考的组织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图为2005年5月25日,合肥一中高三教室,正在备考的考生,教室背后赫然粘贴着姚明的巨幅照片。
2003年虽然遭遇非典,但高考于6月7日至9日如期举行,这一年进入考场需要测量体温。同时在这一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2所重点院校被赋予5%的自主招生权;允许香港高校在内地部分省份自主招生。图为2006年6月8日下午,安徽合肥三中考点附近道路上,英语听力考试前,家长们路口执勤,以防止噪音对孩子考试产生影响 。
2004年后的几年,高考人数逐渐增加,从2004年的729万到2008年的1050万,这一年高考人数空前绝后,高考招生人数也创新高。而2006年,在北京、上海两地试行高考自主命题后,高考考场上共有15个版本的高考试卷。图为2007年6月7日,安徽合肥六中考点前,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爷爷亲吻刚刚走出考场的孙女,给她鼓励。
2009年开始,高考人数开始呈现下降趋势,但录取人数比2003年参加高考人数还多72万。直到2014年、2015年高考人数再次呈现上升趋势,不过招生人数也接近700万。2020年高考人数参考人数1071万,再创新高。图为2008年2月13日,安徽合肥艺术类高考考点,一名女生在展示舞蹈基本功。
这些年来,十几亿人关注的高考也一直不平静,替考、舞弊等事件偶有发生。图为2009年6月7日,安徽合肥六中考场外,两名家长在考场外等候。
图为2010年1月15日,安徽合肥,寒冷气温下,艺术类高考报名点,一对母女。
图为2011年6月7日,安徽合肥六中考点外等待进入考场的考生。
图为2012年6月2日,安徽毛坦厂中学教室,课桌上堆满了书,中午时间,一个学生依然在坚持看书,身后的条幅是高考的缩影。
图为2013年6月8日,安徽合肥八中考点,一位母亲独自一人趴在学校大门上,等待孩子出来,目光中充满着期待。
图为2014年6月8日,安徽合肥六中考点,已经打过考试铃声,但依然有考生姗姗来迟。
图为2015年6月7日,安徽合肥一考点,盲人考生王香君在工作人员搀扶下进入考场,她是当年全国唯一盲人考生,使用从北京“私人订制”的高考试卷,设有单独的考场。
图为2016年合肥八中考场外,家长用手机拍摄走出考场的考生。
图为2017年6月7日,合肥市八中考点,一位挺着大肚子的女教师,挥手和前来考试的考生打招呼,给他们鼓励。高考的头一天,考场内外一股股温馨的气流在涌动。
图为2018年6月7日,安徽合肥八中考点,两名老师拿着条幅祝福考生考试顺利。
图为2019年6月7日早晨,安徽大别山霍山县中学考点,几个送考妈妈穿着旗袍送考,1995年他们也曾经在霍山中学参加高考,如今送孩子高考,有着特殊的意义。
高考是一段奋斗记忆,也是一段心酸的记忆,考生、家长都成为这段记忆的主角。而在你的人生记忆中,关于高考的有哪些?图为2020年6月7日,合肥一中考点。 图为7月7日,安徽合肥一中考点,考生在测量体温。 (江雨 文/图)原创作品,严禁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