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有很多小学生已经开始放暑假了?
还记得自己“十分天才”的期末卷吗?
最近一大波小学期末卷答案曝光,
改卷老师大呼“我教的都是假学生吧!”
1答非所问型
把语文考成了数学
↓
把数学考成了看图写话
↓
造句时堪称灵光一现
↓
居然还打起扑克了
↓
2胡写乱编型
一字之差,分外瘆人
↓
两字之差,恐怖升级
↓
全部写错,只剩尴尬了
↓
3六亲不认型
孩子,考卷得由你亲妈签名!
↓
一不留神,说出了心里话?
↓
连自己也不放过……
↓
这些回答乍一看让人捧腹大笑,
但是有些答案还是很符合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孩子的想象力是成年人无法匹敌的。
孩子认识世界是一个奇妙的过程,
随着ta自我思想的诞生,
ta会对世界有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想象力也就开始自由发挥。
这是一个很宝贵的品质,
是还没有经历世俗约束的珍贵表现,
值得父母好好呵护。
那么我们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呢?
莱宝建议家长做到以下七点。
简单7点,守护孩子想象力
1、在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探索新鲜事物
孩子天生就具有旺盛的好奇心,什么都想试一试。
只要不危险,就应该允许孩子自由探索。
即使脏一点、乱一点也没关系。
爸爸妈妈还可以从小事入手,时不时给生活来点变化。
比如餐桌上每周增加一道新菜,告诉孩子是用什么做的;
每个月全家一起去一个新的景点或场馆游玩,让孩子增长见识;
接孩子放学偶尔绕绕远路;发现沿途不一样的风景。
孩子的体验越多,想象力也会越丰富。
2每天预留一部分游戏时间,让孩子自己做主
很多家长会按照自己的想法,
把孩子一天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
连什么时间玩什么游戏、讲什么故事都设定好了。
但只有孩子自己主导活动,
才更能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每天至少预留出 45 分钟的时间,
让孩子做主,问问他想玩什么。
如果他想玩“医生和病人”的游戏,
爸爸妈妈全力配合就好。
3、限制使用电视、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
爸爸妈妈可能会感到疑惑,
电视、手机、电脑和孩子的想象力有什么关系?
其实关系可大了。
孩子在看视频节目的时候,
是被动地接收视频里的信息,
而不是主动思考和创造。
长期沉溺于收看电视节目,减少自主活动的时间.
这对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是不利的。
4、多玩开放式玩具,而非声光电玩具
玩具越简单越益智,比如积木、拼图等等。
没有标准答案,孩子可以自由发挥。
而那些所谓的酷炫的声光电玩具,
其实对孩子并没有什么益处。
5、鼓励孩子进行艺术活动
艺术不分对错,
孩子在艺术活动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
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作品。
比如玩敲打乐器,创造属于自己的音乐;
用笔或刷子画画;
或者用海绵条、吸管、滚筒、棉签等创作。
6、鼓励孩子编故事
讲故事不一定需要照着书本或视频,
自己编故事更考验想象力和创造力。
爸爸妈妈可以利用工具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
启发孩子思考,自己编故事。
7、鼓励孩子玩“过家家”
2 岁左右的宝宝本身就喜欢玩“过家家”,
爸爸妈妈也可以参与进来,
比如和宝宝轮流模仿不同动物,
或者让宝宝当导演,
配合他一起表演一个场景。
孩子的想象力旺盛但也很脆弱,
如果家长一味要求孩子循规蹈矩,
凡事追求“对”与“错”,
孩子想象力的小火花可能就被掐灭了。
所以爸爸妈妈要给宝宝提供支持性、鼓励性、引导性的环境,
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机会,
让宝宝自由发挥他的创意。
有句话说得好,
对孩子想象力最好的保护就是不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