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考试下来以后,老师通常有以下两件事情要做,首先是要对表现优秀的同学给予表扬,其次是对稍微落后的学生进行鼓励。其实,最最需要做的是从考试中认真分析,分析的得失,而学生的答题卡,是入手的好方法。
研究学生的答题卡就像医生给患者看病前需要看看病例一样,找到痛处,就是下一次考试的增分点。
一、为什么我认为极为简单的题目,在少部分学生这里就成为迈不过去的坎呢?
比如,这次考试我发现一个很简单的画图题,两个班竟然不下10人画错,知识点的分数占比还挺高,我在想,为什么我认为极为简单的题目,在少部分学生这里就成为迈不过去的坎,这些图讲新课的时候教师已经在黑板上边画边讲过,并且还要求学生同步在笔记本上画图,每一次平时的练习涉及到这个知识点还会在希沃白板上不厌其烦地、非常清晰地反复画图,为什么到考试的时候就是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奇思妙想的示意图画法?其实静下来想一想,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难发现有些知识点作为核心知识点是需要反复被强调的,最终落地为学生会画,彻底掌握,总结平时教学过程中但凡是教师画图,学生只是用眼睛看,看上去掌握了,实则“眼高手低”到现实考试中就会出问题,
(2)我们成年人也会犯类似的错误,何况是学生,但也充分说明一点:知识点还是没能在学生头脑中生根发芽、彻底掌握。
于是我的反省是:
一方面能够用示意图表达简单地理基本原理的,尽量用画图来体现,加深学生理解;
另一方面,一定要学生自己课后在笔记本上自行画图整理,将学到的知识让学生彻底掌握。
老师讲的时候会,考试稍不留神就出差错不就说明还是没有完全掌握吗?
二、明明三令五申不要空题,为什么现在有些题目空着还没写呢?
比如学生增分的空间还体现在有些题目空着没写。虽然已经三令五申强调不允许学生空题,哪怕题目确实不会写,但是在考试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把图文多看几遍,把设问理解透彻,自己怎么想的就怎么回答,不管怎样,总比空题的结果要好,而大量的学生实践告诉我们,往往“厚着脸皮”写上去的答案,正确的几率很大,得分的几率很高。检查了一下学生答题卡,发现两个班至少有5人次的某一个小问题是空题的,这种情况,一定要把学生点到点叫到跟前,鼓励他大胆做题,勇敢迈出笔迹,就是进步。
三、研究学生答题卡最大的收获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发现学生在做问答题的时候,心里明白,但是写不出来,就像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来”,与学生交流时,发现学生也是很“憋屈”的,于是意识到,学生的专业性表达一定要在平时的课堂上去抓,能够锻炼学生专业表达的机会教师尽量只负责引导和纠正,要彻底闭嘴。
2、有些知识点的复习大可以放手让学生来讲,什么都是教师费劲口舌,没有给时间给学生尝试表达,相当于一个能干的母亲包办一切,反而剥夺了学生平时犯错和成长的机会,往往适得其反。
中考备考是一场马拉松赛跑,只有在平时要求学生把各个要点精细化练到位,掌握长跑的各项要领,请相信终会赛出水平,跑出耀眼的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