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24年广州市各区一模二模考试古文考查,有哪些值得思考的地方,对2025年中考有哪些启示
从广州市各区的一模、二模试卷来看,古文考查篇目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在一模考试中,天河区选择了《鱼我所欲也》,越秀区考了《马说》,海珠区考查《陈涉世家》,南沙区以《小石潭记》为考点,番禺区同样聚焦于《鱼我所欲也》,花都区则是《出师表》,白云区为《送东阳马生序》,增城区考了《曹刿论战》,荔湾区也选择了《送东阳马生序》。
到了二模,番禺区的考点是《富贵不能淫》,天河区考了《陋室铭》,增城区再次出现《送东阳马生序》,花都区是《活板》,从化区考了《曹刿论战》,白云区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南沙区考了《与朱元思书》,黄埔区则是《邹忌讽齐王纳谏》。然而,就现有的资料而言,没有一个区的模拟试卷能够精准命中广州市中考语文古文的阅读篇目。
今年广州市中考古文阅读篇目为《诫子书》《孙权劝学》(课内阅读)以及课外阅读《颜氏家训》。(至于为什么会考它,我在前面的文章《今年广州市中考语文古文阅读为什么要考诸葛亮的〈诫子书〉》里讲过,而《诫子书》也正是我的预测)
对于各区的模拟考试篇目,其中有诸多值得深入剖析和思考的地方。例如,被模拟考了三次的《送东阳马生序》,在一次语文科组会议上曾对其是否会纳入中考进行过探讨。我坚持认为它不会考,主要原因在于:这篇文章着重描绘了穷学生艰苦求学的经历。而在当下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教育倡导的是让学生在合理的负担下实现全面发展,并非推崇过度苦学。如今更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方法,让学习过程更加愉悦和高效,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像考了两次的《曹刿论战》《陈涉世家》《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认为不大会考。而《马说》所揭示的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现象,也不太会考。《出师表》虽为经典之作,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中考已经考过两次。
而同样模拟考考了两次的《鱼我所欲也》,我认为则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价值。它在思想政治和思想道德品质方面能够给予学生清晰而有力的引领,促使学生思考道德抉择和价值判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因此在中考出现并非毫无道理。
其它所考篇目都算比较靠谱,中考都可能会考。
综上所述,在判断古文是否会成为中考考点时,我们必须综合考量众多因素。不仅要紧扣立德树人这一根本原则,还需深入探究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作品所传递的核心价值。同时,要密切关注当下的教育政策和社会发展需求,使古文考查既能传承经典文化,又能切实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
对 2025 年中考可能带来的一些启示:
1. 避免盲目押题:各区的模拟考试与中考实际考察篇目存在较大差异,应全面复习各类经典古文。
2. 紧扣时代背景与政策:像“双减”这样的政策会影响命题方向,应关注当下教育政策,思考其与古文内容的关联。
3. 深入理解命题原则:“立德树人”是根本原则,要注重古文所蕴含的价值观、品德教育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4. 全面复习经典作品:不能局限于某些热门篇目,对于各种题材、主题的经典古文都要有充分的准备。
5. 注重对文章内涵的挖掘:不仅要掌握字词、句式等基础知识,更要深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对现实的启示。
6. 培养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对过往考试的分析,总结规律,提高对古文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以便更准确地把握中考命题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