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就要正式看考场了,各位家长和同学们都已经打印好了准考证,准备着考试前一天提前进入考场,熟悉考场及周围环境。
看考场到底要注意哪些问题?
上到通勤时间、备用交通方案,下到路途上是否有公共厕所,这都是需要注意的地方,尤其是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注意:
必须不能忘记,提前算好核酸时间!
除了上述这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呢?
一起来看!
2022郑州中考
查看考点8个注意事项
1、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公共交通
去“踩点”途中要做好个人防护,考生应自备口罩前往考点,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佩戴一次性手套并做好手卫生;进出考点和考场时须佩戴口罩,就座后可不用佩戴口罩。
在进入考场时,应配合考点工作人员进行防疫安全检查。已经确定去考场的路线和交通工具,在考试期间最好不要随意变换,不要走容易堵塞的道路,避免因为交通堵塞而延误进入考场的时间。
2、熟悉考场路线,做好二手准备
开考前考生可提前前往考试地点熟悉考点周围的环境,有利于考生做好准备工作,顺利进入考试状态。
最好准备两条路线,避免因堵车而造成迟到
考试当天,如果真的走错考场或遇到交通堵塞,考生不要恐慌,最好的办法是找交警,出示《准考证》寻求帮助。
中考当天,为保障安全中考,交警会在考场附近实施交通管制,考生也要了解相关规定。
3、算好赴考时间
熟悉考场时,一定要从家里/高考住的酒店出发,也就是说沿着赴考路线走一遍。算一算,从家或酒店到考场需要多长时间。为了不耽误考试,考生和送考人员,一定要掌握好时间,最好提前1小时出行,尽量错开出行高峰期到达考点。路途一定要注意安全,避开高危路段。
在熟悉考点的过程中,要注意了解从自己的居住地到考点有多远,用什么方式、什么路线去考点最为安全便捷,单程需要花多少时间。如果考点离居住地比较远,还要在考点附近找一找,看看有没有休息和就餐的地方。熟悉考场早作准备,消除陌生感,会给考生带来信心和安全感。
4、遵守学校要求,核实相关信息
“踩点”当天抵达考场后,考生要配合学校的要求,有序进入考场。各考点候考区都有考场分布示意图,考生在“踩点”时,应认真对照准考证与考场及座位信息是否一致,一定要记准自己考场号和座位号的具体位置。
5、熟悉考场环境
考生来到考场、找到自己的座位后,可以坐下来感受一下,提前适应,心里才有底。还要检查桌脚、凳脚是否会摇晃,检查桌面、抽屉里是否有别人留下的东西,如果有,及时向老师汇报。
教室门前信息
每个考点都会有教室分布图和显眼的指示牌,找到教室后,考生还应认真核对门前的自己的信息,确保无误。
考生踩点的时间和精力不可省,不可只家长代劳,更忌走马观花。
核对信息找准座位
各考点候考区都有考场分布示意图,考生在“踩点”时,应认真对照准考证与考场及座位信息是否一致,特别应注意参考科类对应的楼栋和考场号。
考生准确找到座位后,可在座位上试坐适应,把考场当做熟悉的教室,把周围的陌生同学都当成平时一起学习生活的好朋友,以增强适应性,并仔细检查桌椅有无破损、桌面是否平整等。
熟悉考场环境
不同的学校,课桌椅的高度、摆放等会有所不同,找到自己的座位后,可以坐下来感受一下,提前适应,心里才有底。
还要检查桌脚、凳脚是否会摇晃,检查桌面、抽屉里是否有别人留下的,疑是“作弊”的“小抄”之类的信息,如果有,及时向老师汇报。
6、看清禁止带入物品
考生“踩点”时,特别要注意仔细阅读《考场规则》,对考试禁止的事项要提前做好准备。
禁止带入的东西有:手机、手表、各种电子设备、计算器、纸张等。
违法违纪的事项要认真记牢
考生对违法违纪的事项要“听得进、记得住”。
中考是非常严肃的国家教育考试,需要用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对待,不要与同学交头接耳。
7、找好厕所和医务室
考试前,个别考生因为紧张,可能会出现频繁上厕所的情况。“踩点”时,考生应注意本楼层以及其他楼层的厕所位置,以便考前顺利“释放”紧张情绪。
同时,考试当天,尽量不吃稀饭或过量饮水,避免出现生理性异常反应。此外,对考点的医务室、心理疏导室等场所的分布位置都应有所了解,以备不时之需。
8、为午餐休息做好安排
考生如骑自行车,要看好考场内自行车的停放位置。
如考生需要在考点附近用餐、休息,则需要了解周边餐饮场所的位置和环境。下午考试要到15:00才开始,若条件许可,考生中午最好在安静的地方小憩半个小时,以养精蓄锐。
考场各科答题时间
丨语文
丨数学
丨英语
丨物理
丨化学
丨道德与法治
丨历史
考场时间分配八大原则
一、做到"量菜吃饭",按"分数时间比"实用原则
1.分值大的题目多花些时间,分值小的题目少花一些时间;
2.一看就会做的题目先花时间,需要考虑一下才能解答的题目放在第二梯队完成;
3.难度最大的或从来没有见过的题目,放在最后攻关。先把该拿的分数一定拿到手!
二、把握全局,考生应当从全局上把握
答题时间,尽量做到给作文留出足够的时间。
一旦发现前面知识考查部分的试题用时过半,在65分钟内还无法完成,就应该当机立断,坚决地舍去未答的知识考查题。
同时稳定一下情绪,立即开始转入作文,绝不能因小失大,抓住芝麻丢了西瓜,导致两头失分。
这时候,可以在保证不影响作文质量的前提下,以尽量加快作文答题速度来补救。
作文完成后,若有剩余的时间,再反过头去补答前面落下的知识考查题。
这样做比刻板地按顺序答题,最终导致作文时间严重不足而影响了得分大头,要好得多。
三、在考场上怎样具体地掌握时间
现在考生一般都有手表,考试中随时都能看到精确的时刻。
但问题恰好会出在这里,因为精确地“知道”时间和有效地“把握”时间并非一回事。
比如,有些考生往往写一会儿,看看表,写一会儿,计算一下时间,这样就会多次打断思路,影响发挥,结果反而浪费了时间;
还有的,看到前面的用时超过了原来的计划,精神立即紧张起来,无法再去冷静地随机应变,或对原计划加以调整,或通过提高答题速度加以补救。
四、迅速摸清“题情”
刚拿到试卷的时候心情一定会比较紧张,在这种紧张的状态下不要匆匆作答。
首先要从头到尾、正面反面浏览全卷,尽可能从卷面上获取最多的信息。
摸清“题情”的原则是:
轻松解答那些一眼就可以看出结论来的简单选择题或者填空题;对不能立即作答的题目可以从心里分为比较熟悉和比较陌生两大类。
对全卷有几道题、几种题型、每道各占多少分等做到心中有数。
大致分一下哪些是代数题、哪些是几何题、哪些是综合题等。
对这些信息的掌握,可以确保不出现“前面难题做不出,后面易题没时间做”的尴尬局面。
对“题情”有个大体了解后,再把答题时间大致分配一下,然后开始做题,按先易后难的顺序。
五、答卷顺序“三先三后”
在浏览了试卷并做了简单题的第一遍解答之后,我们的情绪就应该稳定了很多,现在对自己也会信心十足。
我们要明白一点,对于数学学科而言,能够拿到绝大部分分数就已经实属不易,所以要允许自己丢掉一些分数。
在做题的时候我们要遵循“三先三后”(先易后难;先高分后低分;先同后异)的原则。
六、做题原则“一快一慢”
这里所谓的“一快一慢”指的是审题要慢,做题要快。
题目本身实际上是这道题目的全部信息源,所以在审题的时候一定要逐字逐句地看清楚。
力求从语法结构、逻辑关系、数学含义等各方面真正地看清题意。
有一些条件看起来没有给出,但实际上细致审题你才会发现,这样就可以收集更多的已知信息,为做题正确率寻求保障。
要审清题,建议审题时要一字一句地默读,关键的地方要用铅笔画一下。
当试题中出现“熟题”时要格外小心,切忌思维定势,要找出与原题的细微差别再答题。
当思考出解题方法和思路之后,解答问题的时候就一定要简明扼要、快速规范。
这样不仅给后面的题目赢得时间,更重要的是在保证踩到得分点的基础上尽量简化解题步骤,可使得阅卷老师更加清晰地看出你的解题步骤。
做综合题时要在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动笔,应充分“挖掘”题中的隐含结论。
七、把握技巧“分段得分”
对于中考数学中的难题,并不是说只让成绩优秀的学生拿分而其他学生不得分。
实际上,中考数学的大题采取的是“分段给分”的策略。
简单说来就是做对一步就给一步的分。
1.会做的题要解决“会而不对、会而不全”的问题。
答题时书写要简明扼要、快速规范,绝不拖泥带水,把平时老师讲的要点、得分点写上即可。
2.中考得满分毕竟稀少,对绝大部分同学来说,必须要学会“分段得分”。
八、注意卷面
答题表述要规范清楚整洁,问答题要作答,作图题要下结论,综合题要有综合表述。
碰到不会做或没把握的简答题、问答题,建议在卷子上写一些相关文字,能得一分算一分,得不到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对非常确定的题目大可不必多此一举,这有可能让老师没发现关键答题点,出现失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