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的试卷哪个版本的好(八年级上册有什么好的试卷推荐)

八年级的试卷哪个版本的好(八年级上册有什么好的试卷推荐)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07-27 11:34:44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的一部国学经典普及读本, 2023年初收入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名著导读栏目,一时间受到学生、家长及老师高度关注。该书之所以受欢迎并入选教科书,重在其由一位大学者以通俗言语讲解国学经典的文化价值。当今市面上,《经典常谈》版本众多,本文旨在分享该书的成书背景等拓展信息,为读者朋友们的阅读选择提供参考。

这部作品成书于上个世纪西南联大时期,朱先生为了在新式教育中助力学生的经典训练,用十三个专题介绍主要国学经典。

作者一方面溯本求源,对传统经典著述深入研究,“按着学生程度” 对文史经典进行选材,同时尽量采纳当年最新学术研究成果,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不落人云亦云窠臼,融合他山之石后用易懂的白话文来讲解。

朱先生虽称这些“常谈”并无“自己的创见”,但那不过是作者的自谦,这些经过深思熟虑斟酌打磨过的文字何尝不是他的“创见”。叶圣陶先生1980年为重印的《经典常谈》作序时,仍感慨“表现在字里行间的他那种嚼饭哺人的孜孜不倦的精神,使我追怀不已”。

《经典常谈》作者 朱自清

尽管作者在撰写本书时考虑到了当时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但由于《经典常谈》所涉经典范围过宽而内容简略、知识点密集,对于当代中学生来说,如果没有较好的历史文化知识储备,阅读过程就会变得圂囵吞枣或不知所云,很多知识点难以解锁。正如本书注析作者赵长征所说:“我们不能指望所有知识都可以用最简单的话来说清楚,读者可以毫不费力地理解,这也是大家学习时要注意的一点。”

当下市面《经典常谈》版本众多,人文社新近出版的《经典常谈》则是其中的优秀者,可以帮助中学生通畅阅读《经典常谈》,并切实得其文化精神的滋养。注析作者赵长征老师,北京大学古代文学博士,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副教授,著有《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精解》《中华文化与传播》《春秋车战》等作品,点校朱熹《诗集传》收入中华书局“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系列。2021年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春秋车战”系列讲座。

注析作者 赵长征

在为《经典常谈》做注析时,凭借个人专业积累,得益于多年教学经验,赵老师不仅能够将相关专业知识准确扼要地传达给学生,还能精准捕捉学生阅读时可能出现的知识盲区,补充业界最新研究成果。下面列举书中的几个例子:

#01

《经典常谈》解读本颇多,但往往偏重诗文部分的发挥,对于《〈周易〉第二》这样的篇目,常会出现解读停留在外围的情况。要给解读《周易》的文章再做注析,不仅考验撰稿人的文学功底,更考验其文化功底。《经典常谈》在《〈周易〉第二》开篇处便简要补充了从“经”到“传”“记”“笺”“注”“疏”“正义”的演变历史,传递这些基础知识是授人以渔,不仅能帮助学生更顺利地完成后面各篇的阅读,更利于学生日后接触经典古籍时把握原典整体框架。

而后,就原著涉及却点到为止的地方,补充了如八卦的组成及其演变、六爻的次序、卦辞爻辞的区别等基础知识,以及《周易》的书名解释、组成部分和演变等。这些内容都是能读懂《〈周易〉第二》乃至《周易》的前提。

商王武丁时期“有出虹自北饮于河”刻辞卜骨,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02

《经典常谈》在原著基础上,为学生做了进一步深入解读与释义,如对“五经”的详注、对《尚书》各种文体的释义。基础性知识点的提供,对于学生们更准确地理解这些经典大有裨益。除为读者提供诸多常识性、概念性的知识点外,还在学术方面帮助学生们拓宽视野,如对孔子是否讲过“五十以学《易》”、《尚书》成书于何人之手、孔子删诗的说法、“诗言志”出典的讹传、诸子书的编定时间等较专深的学术观点、正误都有界说。

〔唐〕王维(传)《伏生授经图》(局部),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03

《经典常谈》不仅能够搭建好桥梁,让当代学生打破因相距作品成书年代过于久远而出现的隔膜;还能够立足当下,引导学生用时代的眼光去阅读与思考。如《辞赋第十一》一篇,在解析《离骚》这部典籍名称的涵义时,就引入了相关的新近研究成果:

当代文字学家陈剑通过研究新出土的战国楚简,提出“离骚”本来在楚国文字中应该是“离”,后来汉代人在转写为通行的隶书的时候将“”误认为“蚤”,并因为“离蚤”无义,于是进一步改为了“骚”。“”读为“尤”,在楚国文字中相当于“郵”或“尤”。“尤”在旧注中多训为“过”,过错。“离尤”就是“遭到责怪”一类的意思。

这一段内容出自陈剑先生的文章《据楚简文字说“离骚”》。“离尤”这个词组,在《楚辞》的《离骚》《九章·惜诵》中均有出现:“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骚》)“恐重患而离尤。”(《九章·惜诵》)通过这两处内容,反观陈剑先生关于“‘离骚’本来在楚国文字中应该是‘离’”的推测,可见其合理性。而这样的补充,不仅能够辅助学生更深刻地把握《离骚》这部作品的底色,更能引导学生培养通过接触最新研究成果去丰富经典阅读的学习习惯。

《离骚》书影。图片采自《楚骚》,

明万历二十九年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本。

#0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通过语文课程来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要做到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能够综合体现“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与审美创造”。其中,思维能力则是指“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为了实现这种思维能力的训练,《经典常谈》的每一篇末尾补充了大量的参考书目及开放性的阅读思考题。既是为巩固学生阅读成果,间接捋顺原著阅读要点;也是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启发学生思辨阅读;还为读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拓展阅读线索。

正由于以上种种独特优点,本书深受广大师生欢迎,成为中学生阅读《经典常谈》的最佳选择。

与特级教师一起走近《经典常谈》

稿件初审:周 贝 张 瑶

稿件复审:张 一

稿件终审:王秋玲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