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高考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试,在教育的改革制度下,我国目前有两种新高考的模式,一种是“3 3”的模式,一种是“3 1 2”模式。
为了缓解孩子偏科的导致的成绩问题,之前教育部推出了“3 3”模式的高考改革,但是为了分数,大家很容易放弃得分相对较难的学科,选择学习容易得分的学科,这对我国的教育是有影响的。
现在又在其他8个省份实行了高考“3 1 2”的模式,语数外必修,分为物理和历史两个选修方向。
但是谁也不知道怎么选才是最适合的,喜欢的学科未必能考高分,考了高分又不是很喜欢学,文理科是不分了,选择的难度更大了。
首先在“3 3”模式的高考制度中,有多达20种的排列组合,这种一般实行的大多是走班制,平时语数外自习课都在自己的班里,但是上其他课的时候,选择什么课去上什么班就行。
这样的形式其实有点像大学选修课,大家各个专业不同,只是因为相同的选课才在同一个班级里学习。
但是这种模式下的高考采取的是赋分形式,也就是说,你的试卷成绩并不是你的最终成绩,这样容易导致成绩中上等的学生只能跟着学习拔尖的学生排名拿分。
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分数被拉太多,所以还是选择大学专业录取涵盖面广的组合比较好,例如物理 化学 政治,虽然物理很难,但是选择的人相对较少,就算是赋分模式相对来说压力也比较小,难度较小易拿高分,值得参考。
还有就是“3 1 2”模式下的高考制度了,其中的“1”就指的是物理或者历史必选一个,但是今年文科录取分数线很高,相信这也吓退了一大波想要选择历史的学生。
无论怎么改,其实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你会发现,选择物理才是最适合的,很多大学专业都要的是选择物理的考生。
很多人说这样的就更不公平了,这就是在逼人学习物理,但是物理那么难,拿很高的分数是很不容易的,这也是吸收培养人才的一种方式。
相对来说选择历史的学生可能会愤愤不平,但是在历史相关的专业没那么热门好就业的情况下,招收再多历史方向的学生,也改变不了社会需要专业型人才的事实。所以选择报考大学更吃香的学科,是目前高考制度下最好的选择。
因为人在成长阶段难免有求知欲旺盛的时期,但是人人都不可能生下来就是百科全书,所以需要我们去书本里学习知识,在一次次实验里发现新知识。
学习物理并不是为了根据智商选拔人才,初中物理更多的是解释一些基本原理,而高中物理在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其实有很多的题就是拐弯抹角,锻炼学生用脑的,日常生活肯定是用不上。
书本上的知识是死的,但是科学素养是活的,不爱动脑的学生不开发日后也很难想要学习,人没有求知欲,人类谈何发展?
国家需要发展,需要新型人才,所以说选择大于努力这句话是真的,物竞天择,能适应任何环境变化才能更有出路。
1. 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更加有学习动力
当年分文理科的时候,相信很多学生都会有自己不喜欢的学科,但是无奈只有这两种选择,所以只能上着不喜欢的课,没有学习的动力。
但是现在是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科了,上课的时候也会更有激情,对未知的知识的渴望也会驱散因为忙碌学习而带来的困意。
2. 锻炼学生提早进行职业规划的能力
制定一个规划是很简单,但是实行是非常难的,很多学生在高考之后下来分数才选择一个专业,专业前景不清楚,有兴趣也是暂时的,这是不利于以后职业发展的。
有的学生甚至专业都不是自己选择的,有可能是父母或者老师帮忙选的,但是往往因为迷茫不知道该选什么,提前选择学科,了解所选学科能报的大学和专业,这是对今后发展有好处的。
笔者寄语:无论选择什么学科,都要自己想好,制度改革只会改得越来越完善,以人为本越来越好,没有尝试摸索,发展就会停滞不前。
不过选到了不适合自己学科的学生也不要自怨自艾,没有什么事是可以一帆风顺的,坚持下来,总会看到胜利的曙光。
今日话题:你最喜欢的学科是什么?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