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一位老师晒出了自己学生的卷面,让人大吃一惊。该学生只有9岁,但是他的字体,却十分整齐,完全不像一个9岁的孩子写出来的。这个老师还感叹自己都不好意思下手批阅了,因为这样美观的字体,让人根本不舍得破坏。
调查得知,孩子的家长对字迹非常重视,孩子从小便被要求练字,从不间断,就这样日复一日,他写出了印刷体一般美丽的字迹。
有很多网友看了都感慨这是王羲之转世吧。
一个优秀的孩子必然离不开辛勤付出的家长,家庭的教育对小孩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逼孩子一把,孩子真的难以优秀。
以前常听一些家长训斥孩子:“把字写好,你的字就是你的脸。”
也常听人说:“那个人的字写得那么漂亮,一定读了不少书。”
一位中年朋友讲了一件他在珠三角打工的故事,当时一家待遇和福利都不错的大公司招工,条件必须是初中以上文化。
有些人没有毕业证,就花钱买假证蒙混过关。
毕业证能造假,但是一个人是否有真本事是造不了假的。为了快速识别,人事办想了一个办法,让来应聘的人随手写几个字……字让不少人现了原形,没有真才实学的人不得不知难而退。
那时候刚改革开放,各种公司和厂家还不是很多,外面的工作并不好找,很多人因为没读多少书而找不到工作,不少人因为自己没多少文化而后悔不已。
不管写字,还是教育,父母不逼孩子一把,孩子真难成大器。
2
在教育的路上,千万别指望孩子自觉。
今年情况非常特殊,都四月了还未开学,孩子们都在家上网课。
老师每天都会布置作业,然后孩子们在钉钉上交作业。
我的孩子就是这样。
可在孩子的班级群里,每晚都九点了,老师还在群里催孩子们交作业。老师希望家长督促,可每晚十一点过了,总有那么几个孩子因为没交作业被点名。
而那几位家长要么不理,要么回复一句“好,我跟孩子说”,应付了事。第二天未交作业还是那几个人,如此反复,老师也放弃了。
正如很多网友说的那样,上网课是对学生的一场残酷考验,自律性好的孩子依旧可以“芝麻开花节节高”,可自律性差的孩子就是“温水煮青蛙”,快被淘汰了还不知道。
如果家长不严格要求孩子,对孩子听之任之,如此几个月过去,后果可想而知。
《家有儿女》是一部经典的家庭教育电视剧,其中的母子对话至今令人印象深刻。
刘星和小雨怪妈妈刘梅小时候没给自己报兴趣班。
刘梅委屈地说:“小时候给你报这班那班,想让你学,你自己不学啊!”
刘星回:“我不愿意学,您就不让我学啦!那时候我还小,我还不懂事,难道您也不懂事吗?您就应该从小培养我、教育我,从小您就逼着我学呀……”
刘梅瞬间哑口无言。
我们千万不要成为第二个被长大后的孩子责怪的刘梅。
3
“父母未必都望子成龙,但每个人都希望孩子有一天能变成一个成熟独立的大人,能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可是真正的自由,都很贵。”
作家桐华曾经说,人的一生就是不断付出和收获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里会逐渐形成两种人,一种人因为努力而成功,另一种因为懒散而失败。
成绩不是一切,但努力才有未来。一个人努力不努力,将来过的会是截然不同的人生。
知乎大神在《精进》一书中说:“这个世界上多的是短平快、付出马上就有回报的立竿见影的事,也多的是需要长期投入、靠矢志不渝的坚持才有大成的事,只不过,对前一种人们常常趋之若鹜,对后一种人们却避之唯恐不及。
孩童时期,是没有自控能力和最顺应天性的时期,如果你不监督他,他就会选择前一种,因为人性就是懒惰的。”
2008年,为了批判教育制度,安徽男孩徐孟南在高考试卷上写满了自己的独立宣言,也因为这张0分考卷,成了网络红人。
可是,10年后,这个0分考生却又重新走进了考场,承认自己当初做错了。
这十年里,他辗转四方,做过各种苦工,组装广告箱、造井盖、包装产品,吃尽了苦头,每次换工作,都要格外留意学历要求,为此,高中毕业的他,屡屡遭遇挫败。
那时,他才发现,成绩无用论都是骗人的。所以,他又重新开始学习,想要弥补过去的遗憾。
记者采访他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话,“如果当时有人劝我,我一定不会这么任性。”
4
世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日积月累的坚持。
董卿人称“央视一姐”,很多人只看见了她的优秀,却鲜有人知道,她优秀背后站着“狠心”父母。
董卿7岁以前寄养在外公外婆家,后被父母接到工作地安徽。
父亲对董卿非常严厉,要求她主动承担家务劳动,每天刷碗、擦地。
后来董卿稍微能识字了,爸爸就让她每天抄成语、抄古诗,还要求她大声朗读并且背诵下来。她稍微大一点,父亲又让她抄古文。
有时天没亮,爸爸就把还在梦乡的董卿从床上提起来,让她到家门口淮北中学的操场上跑一千米。
上了中学以后,每年寒暑假,父亲都让董卿“勤工俭学”。“我那时候各种零工都干过,宾馆清洁工、商场售货员、广播站广播员……”
父亲严厉让董卿一度怀疑自己是否是亲生的。
直到有一天,父亲举起酒杯向她致歉,她才明白自己的成功源自父亲的“魔鬼”教育。
正是父亲一直以来的督促与逼迫,让她学会了坚持,成就了现如今台上熠熠发光的自己。
台湾著名主持人蔡康永说过这么一段有名的话:
“15岁你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不会耶’;
18岁你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舒舒服服是长不了本事的。
想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那就要给他恰到好处的管束!
在教育路上,永远不要只指望孩子自己能自觉:“父母管教是基础,孩子自觉自律是目的,基础打牢,不怕地动山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