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
1.(2分)小华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三次测量值分别是L1=8.80cm、L2=8.81cm和L3=8.79cm。取其平均值L=8.80cm作为测量结果。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L=8.80cm的测量结果没有误差 B.L=8.80cm也可以记录成L=8.8cm
C.L=8.81cm中0.01cm是准确值 D.木块长度可能略大于L=8.80cm
2.(2分)放学后,小明和小刚一起去站台等车回家。先坐上公交车的小明同学看到仍站在站台上等车的小刚同学迅速的向后退去,站台上的小刚同学目送小明坐的公交车渐渐远去。关于以上情景,下列说法中( )
A.小刚同学看到公交车远去,是选择小明同学为参照物
B.小刚同学看到公交车远去,是选择站台为参照物
C.小明同学看到小刚同学迅速后退是选择站台为参照物
D.小明同学看到小刚同学迅速后退是选择小刚同学为参照物
3.(2分)监考老师听到“现在开始分发试卷”的语音播报后开始分发试卷,说明( )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声音具有声能
C.声音能传递信息 D.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2分)学校周边的噪声严重污染环境,还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机动车辆在校园周边严禁鸣笛 B.学校在靠工地的两旁种草植树
C.学校旁边工地机器轰鸣,上课的教室关闭门窗
D.学校旁边工地机器轰鸣,学校多处安装噪声监测仪
5.(2分)学校在预防新冠肺炎期间,要求对每位师生进行体温检测,甲、乙、丙三位同学的体温分别是37.2℃、36.8℃、37.5℃,如果用一支甩过的体温计测了甲同学的体温后,忘记了甩,接着先后测乙和丙的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 B.体温计的量程是35℃~45℃
C.体温计是利用水银熔点低的特点来工作的
D.体温计显示乙和丙的体温分别是37.2℃、37.5℃
A.摄像头的焦距可能是40cm B.“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人脸通过摄像头成像是利用了光的反射
D.“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
A.由公式可知ρ与m成正比,m越大ρ越大
B.由公式可知ρ与Ⅴ成反比,V越大ρ越小
C.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某种物质密度的大小通常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D.一杯水倒掉一半后,质量减半,体积减半,密度减半
12.(2分)一块铜块的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情况是( )
A.将它熔化成铜水 B.从地球运到月球
C.把它轧成薄铜片 D.磨掉铜块一个角
二、双选题(有错选不得分、有漏选得1分,本题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
13.(3分)小芳从家中出发到市民中心广场,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全程的路程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纸屑跳动的幅度不同,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
B.乙图将正在发生的音叉轻轻靠近乒乓球,观察到乒乓球弹起,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C.丙图逐渐抽出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铃声逐渐变小,可以推断真空不能传声
D.丁图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伸出桌面长度不同的锯条,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15.(3分)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烧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升华形成的
B.冰棒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初春的早晨,出现大雾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D.深秋的早晨,地面小草上出现的白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16.(3分)光使我们的自然界变得绚丽多彩,下列有关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
B.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C.小孔成像中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相同
D.电影屏幕选用粗糙的布料,目的是避免光发生漫反射
17.(3分)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放大镜来观察物体时,物体离透镜越近,放大的倍数越大
B.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当于投影仪,目镜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C.光学望远镜的物镜作用相当于照相机,目镜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D.投影仪应用的凸透镜成像规律是2f>u>f,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三、实验作图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作图2分,共24分)
19.(11分)小红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透明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让蜡烛B与A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完全重合。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 关系;
(2)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3)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在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选填“蜡烛A”、“蜡烛B”或“蜡烛B的像”),从而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4)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 (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
(5)当蜡烛B与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后,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烛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选填“实”或“虚”)
(6)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蜡烛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小红还想考考同学们关于光的折射的作图,请按小红同学的要求完成下列作图。
①图中OA'是入射光线AO的折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BO的折射光线OB'的大致位置。
②图中请画出入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21.(7分)小吴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把天平和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进行如下实验: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小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 处,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接下来他应将平衡螺母A向 (选填“左”或“右”)调: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 g。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酱油的密度为 kg/m3。
(3)小吴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
(4)小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于是老师给小华添加了两个完全相同的带刻度的烧杯和适量的水,小华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帮小华补充完整。
①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②向一个烧杯内加水至某刻度处,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③向另一个烧杯装酱油至 处,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
④已知水的密度,并将其记为ρ水
⑤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 。(用m0、m1、m2、ρ水来表达)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22题9分,23题9分,24题10分,共28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2.(9分)齐天大圣孙悟空2秒可以翻一个跟斗,一个跟斗可以翻十万八千里(相当于5.4×104km),孙悟空得意的跟他的小猴儿们说,他的速度快过光速,光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1)请你做裁判,通过计算说明,孙悟空翻跟斗时的速度与光速比,谁更快?
(2)太阳与地球相距1.5×1011m,一束光从太阳射出后到达地球表面要多长时间?
(3)激光的传播速度和光速相同,科研人员用激光测距仪测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时,发射的激光束经2.56s返回地球,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多少?
23.(9分)据统计,高速公路上发生的车祸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是因超速引起的!为此,我省近年来加大了对高速公路上限速的监控管理。限速监控管理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定点测速”,即监测汽车在某点的车速;另一种是“区间测速”,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被测速度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如下图所示,若某高速路段上的监测点A、B相距18km,全程限速,一辆轿车先后通过监测点A、B的速度分别为100km/h和110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及限速牌如图所示。则:
24.(10分)一空瓶的质量为0.2kg,装满水后总质量为0.45kg,若将质量为0.15kg小石子投入容器中、溢出水后再称量,其总质量为0.55kg。求:
(1)空瓶装满水后,所装水的体积是多少?(ρ水=1.0×103kg/m3)
(2)若用此空瓶装满酒精,酒精的质量是多少?(ρ酒精=0.8×103kg/m3)
(3)小石子的体积为多少?(4)小石子的密度为多少?
五、综合分析题(每空1分,共6分)
25.(6分)如图是水循环示意图。图中过程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过程②中部分水蒸气 形成小冰晶、部分水蒸气 形成小水滴,同时伴随着 热,小冰晶和小水滴混在一起就形成了千姿百态的云。过程③中,温度较高时云中的小冰晶会 成小水滴,同时伴随着 热,与空中下落的水滴一起形成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