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爆炸的当下,抖音已成为大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一个颇具争议的观点悄然滋生 —— 有人认为抖音里没有 “真的”。从夸张离谱的产品宣传,到刻意摆拍的生活记录,再到包装过度的人设打造,这些现象似乎都在为这一观点 “添砖加瓦”,让不少人对抖音内容的真实性打上了问号。那抖音真的如此 “虚假” 吗?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探讨一番。
“眼见为实” 真的靠谱吗?我们必须承认,抖音上确实存在虚假内容,像那些号称 “一抹就白” 的美白产品,实际使用效果却与宣传天差地别;还有一些号称 “农村朴实大叔”,实则是精心包装的人设,背后是团队运作。这些虚假内容一旦进入我们的视野,就容易让我们产生先入为主的观念,觉得抖音充满了虚假信息 。但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抖音庞大的内容基数中,虚假内容只是极小的一部分。根据抖音官方发布的内容治理报告,违规虚假内容的占比其实远低于大众的直观感受。所以,仅依据个别虚假内容就给整个抖音贴上 “没有真的” 标签,显然有失偏颇。
抖音虚假内容面面观在抖音的内容生态中,营销号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存在。为了吸引眼球、获取流量,不少营销号可谓是 “无所不用其极”。在产品功效宣传方面,营销号常常夸大其词。就拿减肥产品来说,他们会声称使用某款减肥产品,无需运动、无需节食,一个月就能轻松瘦几十斤 ,还配上各种前后对比明显的 “效果图”,但这些效果往往是通过特殊拍摄手法或后期处理实现的。还有一些号称 “一抹就白” 的美白产品,宣传视频里模特使用后肤色瞬间提亮几个度,可实际使用时,消费者却发现只是一场空欢喜。在生活场景演绎上,营销号也喜欢编造各种博眼球的故事。比如一些所谓的 “豪门生活记录”,展示奢华的场景和戏剧性的情节,像婆媳之间的激烈争斗、家族财产的争夺等,但这些内容大多是毫无根据的虚构,与真实的豪门生活相差甚远。
(二)过度的剧情摆拍部分创作者为了吸引更多关注,过度依赖剧情摆拍,导致内容严重脱离真实生活。这类摆拍剧情往往有着相似的套路,例如刻意制造家庭矛盾,像婆媳之间的争吵、夫妻之间的冷战等,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情节转折实现和解,看似充满了戏剧性,实则是对家庭关系的一种扭曲呈现 。还有一些创作者会摆拍一些 “逆袭” 剧情,比如普通上班族一夜之间成为商业精英,却不展现努力奋斗的过程,只强调偶然的机遇,给观众传递一种不切实际的价值观。这些摆拍剧情虽然在短时间内能够吸引大量流量,但却破坏了抖音内容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让观众对抖音上的生活记录产生怀疑。
(三)数据造假乱象抖音账号数据造假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刷粉丝、点赞、评论等行为在抖音上屡见不鲜。一些账号通过购买虚假数据,营造出一种内容受欢迎、粉丝众多的假象。这些虚假数据使得账号的数据无法真实反映其内容质量和受欢迎程度,干扰了正常的内容推荐机制。对于那些真正用心创作优质内容的创作者来说,数据造假者的行为是一种不公平竞争,他们可能因为没有购买虚假数据,导致自己的优质内容得不到应有的曝光和关注。而对于观众来说,虚假数据也会误导他们对内容的选择,让他们难以发现真正有价值的内容 。
真实的抖音角落在抖音,知识科普是一片广阔的天地。众多专业人士纷纷入驻,分享专业知识。83 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地质学家刘嘉麒,在抖音上为大众普及火山、地质及地球科学知识 。他的科普视频风格深入浅出,将复杂的自然现象和科学原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给观众。比如在讲解火山喷发时,他会结合实际案例,像某座著名火山的喷发情况,详细阐述火山喷发的原因、过程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还有中国科学院院士、红外物理学家、半导体物理和器件专家褚君浩,入驻抖音后分享光电科学知识 。他会通过简单易懂的实验和生活实例,讲解红外技术在医疗、安防领域的广泛应用,让观众了解到这些看似高深的科学知识其实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除了科学领域,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科普也十分丰富。像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许纪霖,在抖音分享历史故事和文化观察 。他在讲述中国近现代历史时,会从不同的角度剖析历史事件和人物,让观众对历史有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这些专业人士的科普内容,都是基于真实的研究和丰富的经验,为用户提供了学习知识的优质渠道 。
(二)生活记录的窗口抖音也是普通人记录真实生活点滴的窗口。旅行博主们用镜头记录下自己的旅行见闻,他们穿梭在不同的城市和国家,展现各地的风土人情。“旅途琪遇记” 的博主会分享旅途中的美景,从古老的建筑到壮丽的自然风光,让观众足不出户就能领略到世界的奇妙。在分享旅行经历时,他们会详细介绍当地的特色美食、民俗文化以及自己的旅行攻略,让观众感受到旅行的乐趣和意义。还有一些人会记录家庭聚会的温馨时刻,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分享着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比如一位四十岁女性与她大我十八岁的父母,以及四位姐妹之间温暖的相处片段,被记录在抖音上,视频中充满了亲情的羁绊与幸福 。这些生活记录,没有华丽的包装和刻意的表演,真实地展现了生活的百态,让观众在观看中产生共鸣 。
(三)社会万象的镜子抖音还像一面镜子,反映出社会万象。它能够及时记录社会热点事件和民生百态,让用户了解社会的真实情况。在疫情期间,抖音上涌现出许多感人的瞬间,医护人员奋战在抗疫一线的身影、志愿者们无私奉献的画面、社区工作者为居民服务的场景,都被一一记录下来 。这些视频让人们看到了疫情期间社会各界的团结与付出,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与力量。还有一些抖音用户会记录身边的民生问题,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社区环境改善等,引发社会的关注和讨论,推动问题的解决 。这些对社会万象的记录,让抖音成为了一个了解社会、关注民生的重要平台 。
真假背后的深层逻辑在流量经济的大环境下,流量就是 “王道”。对于创作者来说,流量意味着关注度、影响力和商业价值。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取更多的流量,部分创作者不惜剑走偏锋,选择制造虚假内容。他们深知,夸张、新奇、戏剧性的内容更容易吸引观众的眼球,于是便绞尽脑汁地编造各种博眼球的故事和场景。而抖音的算法推荐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也 “助推” 了这种现象。算法会根据用户的兴趣偏好、观看历史等数据,为用户精准推送他们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这就导致那些能够快速吸引用户注意力的虚假内容,有更多机会出现在用户的推荐页面上,从而获得更多的曝光和流量。例如,一些营销号发布的虚假产品宣传视频,因为其夸张的言辞和极具冲击力的画面,往往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点赞和评论,进而被算法推荐给更多的用户。
(二)受众心理的迎合受众的心理需求也是虚假内容在抖音上有生存空间的重要原因。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压力,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放松身心。抖音作为一个娱乐性较强的平台,自然成为了人们获取娱乐、缓解压力的重要渠道。为了满足受众的猎奇心理,创作者们会创作一些充满新奇元素的内容,如一些离奇的生活故事、罕见的现象等。这些内容往往能够激发受众的好奇心,让他们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还有一些创作者会创作一些能够引发情感共鸣的内容,如感人的亲情故事、励志的奋斗经历等,以满足受众对情感的需求。但在这个过程中,部分创作者为了追求更强烈的情感冲击,会对内容进行过度加工和夸大,甚至不惜编造虚假情节,从而导致虚假内容的产生 。
(三)监管与自律的博弈抖音平台虽然建立了内容审核机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技术资源,对平台上的内容进行审核和管理。但由于抖音上的内容数量庞大,更新速度极快,审核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难以做到对每一条内容都进行严格、细致的审核。这就使得一些虚假内容有机会逃过审核,出现在平台上。部分创作者缺乏自律意识,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不顾道德和法律的约束,故意发布虚假内容。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仅会误导观众,还会破坏平台的生态环境,损害其他创作者和用户的利益 。
擦亮双眼,拥抱真实抖音上既有虚假内容,也有大量真实内容。我们不能因为部分虚假内容的存在,就否定整个抖音的真实性。作为用户,我们要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学会从海量的内容中筛选出真实、有价值的信息。同时,抖音平台也应进一步加强内容监管,完善审核机制,加大对虚假内容的打击力度 。创作者们也应该增强自律意识,秉持真实、诚信的原则,创作出更多优质、真实的内容。只有这样,抖音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值得信赖的内容平台,为用户带来更多的价值和乐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