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亲爱的同学,展卷安!让我们放平心态,开启语文之旅……
一、古典之美(27分)
(一)
1、学校开展“探寻诗韵”活动,下面是小乐同学制作诗文名句练习卡,请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填写在横线上。(10分)
慷慨豪迈 | (1)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通过描写边塞奇异风光,展现塞外雄浑壮阔又孤寂氛围的句子是:“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 (2)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体现出猎队伍气势宏大,词人豪情满怀的句子是:“_______,千骑卷平冈。”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绘激烈战斗场景,体现词人渴望驰骋沙场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 |
壮志未酬 | (4)秋瑾《满江红》中表达自己虽有凌云壮志,却知音难觅,内心苦闷的句子是:“________,何处觅知音?__________!” (5)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借对孙权赞颂,感慨南宋朝廷无能,表达壮志难酬的句子是:“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_________。” |
家国情怀 | (6)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和崇高民族气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寒漠荒院 | (7)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 (8)《十五从军征》中老兵来到已经不成其为“家”的家中,见到这样一幅破败荒凉的画面“中庭生旅谷,__________。” |
2、请阅读下面的书法图片,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诗句填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2分)
我们从经典中汲取九万里风鹏正举的力量,历练 的力量。
(二)班级举办了“自强不息,奋斗不止”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3-7题。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选自《岳阳楼记》)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选自《醉翁亭记》)
【活动一 感知文章内容】
3、岳阳楼上观“浊浪排空,日星隐曜”,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1)______,不禁感慨到极点而悲伤。琅琊山中赏“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2)______,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根据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填空)(2分)
4、“山岳潜形”这句话的意思是(1)_________,彰显了朦胧之美;“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的意思是(2)__________,描绘了山间春夏景物变幻的景象,各尽其妙而又乐趣无穷。(3分)
5、《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都是抒情散文。试比较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4分)
五月十四夜,月明如洗。(1)______,天水一碧。偕内人系舟于寓楼①下,剥菱②煮芡③,小饮达曙。人声既绝,楼台灯火,周视悄然,惟四山苍翠,时时滴入杯底,千百年西湖,今夕始独为吾有,(2)______,不谓人世也。
(选自徐釚《词苑从谈》)
【注释】①寓楼:供客寄居的楼房。②菱:菱角,③芡:芡实。
【活动二 探究精神力量】
6、请结合语境,把下面的句子填入上文相应的空缺处。(2分)
A.繁星尽敛 B.徘徊顾恋
7、选文描写了西湖美丽的夜景。请概括西湖夜景的特点。(4分)
二、文学之约(27分)
(一)复兴中学举办了以“嘹亮心中号角·奏响青春乐章”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请你参加。
【甲】读现代诗歌要注意表现形式。诗歌一般是分行书写的,有些押韵,有些不押韵。①分行造成了诗句的独立和诗意的空白,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表现力。②押韵使诗歌具有音韵美,诗句在形式上和谐呼应,抑扬顿挫,便于诵读和记忆。如,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乙】读诗歌可以增强审美能力,这是不言而yù的。诗歌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美丽的景色、高尚的情操和远大的理想等元素,为学生提供了情感的熏陶和______。读诗的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的过程——能够让人静下心来,感受与古人之间的心灵沟通,体验那份触动和暖意,从而把日子过成诗,活得更美一些。
8、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1)呢喃 (2)不言而yù
9、根据语境,在乙文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容。(2分)
10、两则语段围绕“诗歌朗诵”进行了叙述,但侧重点不同。甲语段侧重_________,乙语段侧重____________。(2分)
(二)整本书阅读(6分)
11、从下列名著中选择一部,运用“对比”的阅读方法,谈谈你对书中人物形象或主题的理解。(100字左右)
《西游记》 《水浒传》
(三)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第12题。
茶癖 李军民
①老赵是介休人。介休人的一大嗜好就是喝茶,而且是从大清早一直要喝到晚上上床。无论男女老少,早晨起了床,匆匆洗漱完毕,在家里或在外面地摊上吃早餐。留在家里的人,在火炉子上坐一个茶壶,等水烧开,沏茶泡水做家务。到单位上班的人,打扫完办公室,拎上暖瓶,到茶炉房打两壶水,然后各自拿出茶杯,从茶叶桶里撮一把茶叶,冲上一杯热茶,就开始一天的工作了。这样的日子,周而复始,一成不变。介休的饭店比不上孝义和榆次,但是介休的茶店星罗棋布,南方人在介休开茶店扎了根、挣了钱的不在少数。
②老赵父母是机关干部,自打老赵升入初中那年,端起父亲那个茶渍斑斑的搪瓷缸子,喝下第一口苦得咂舌的浓茶的那刻起,就再也抵挡不住茶的诱惑,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始,他嫌父母喝的茶太浓,倒一些在碗里,再兑上一些白开水,稀释了以后才喝,慢慢地浓茶他也适应了。别人喝了茶晚上睡不着,而他晚饭后不喝茶反而睡不着。
③上班以后住集体宿舍,老赵宿舍在楼梯口第一间,哪个下班路过,都要进老赵房间绕一遭。一块上班的大多是外地人,年轻人没有喝茶的习惯,但是刚下班,又走了一路,而且,年轻工人不讲究,多数人都会端起老赵的杯子喝两口,解解乏,品品鲜。老赵说吧,怕工友嫌他小气;不说吧,这样做不符合卫生习惯。后来他就备了几个小茶碗,谁要喝,就从公用大茶杯里倒出来喝,显然这样卫生多了。有工友调侃他:“我们又没病,传染不上你!”老赵百口莫辩,只能讪讪地说:“我是怕我有病传染给你们!”
④介休人喝茶上瘾,而且不讲究,几块钱到几百块钱的,只要是茶就行。老赵刚上班的时候挣钱少,买的是一二十块钱的茶,后来挣钱多了,尤其当了单位的小头头儿后挣钱多了,喝的茶就上了档次,从一百到三百再到五百。别人一天抽两包烟,一个月下来成千块钱冒了烟,而且可能还会熏黑肺,而喝茶不仅解渴而且还养生,所以老赵每次领了工资,首先到介休最好的茶店,花五百块钱给自己买上一斤“女儿环”花茶,不能亏待了自己。太好的茶他不是喝不起,而是不敢把自己的胃养刁了。他有过教训,喝过几回好茶,再喝其他档次低的茶就难以下咽,所以他只选自己待见的这一种,十几年没变过样。
⑤开会的时候服务员给参会人员沏茶,别人一杯接一杯地喝免费的茶,老赵这个爱喝茶的反倒无动于衷。有人悄悄地问他为什么不喝,他说怕喝多了会上厕所。其实他是暼见服务员用刚刚抓过墩布和擦桌布的手抓了茶叶放进茶杯给人们沏茶,心里边硌硬才拒绝动那水杯。
⑥老赵办公桌一侧一成不变地放着他的水杯和茶叶桶,有同事没茶叶的时候会过来问他讨要茶叶。老赵来者不拒,会亲自动手,小心翼翼地把茶叶从桶里倒到盖里,然后再倒入同事杯中,不厌其烦,从没怨言。
⑦一天,有外单位来办事的人问他要点儿茶叶。那个人手快,未等老赵动手,自己就拿起茶叶桶打开,伸手抓出一把放在杯中。老赵稍稍愣了一下,从对方手中抓过茶叶桶,把盖子紧紧拧住,大方地让人家把一桶茶叶拿走了。这下一个办公室的同事不满意了:“咱俩在一个屋十几年了,你可从来没有说给过我,外面不相干的人你倒大方,满满一桶茶叶就送了人家!”老赵双目如炬,一字一顿地说:“不!他的手触碰过桶里的茶叶,那茶叶已经没有灵魂了!”
三、现实之思(26分)
(一)班级开展“榜样赋能·笃定前行”学习活动,请参与并完成第13-14题。
郑虔练字
①郑虔,唐代荥阳人,工书画。郑虔年轻时,擅长画山水画,爱好书法。但他出身寒门,常常苦于无钱买纸用来练字。
②有一天,郑虔听说慈恩寺内储存了好几屋柿叶。于是,他前往此寺,请求该寺住持,准许他借住寺中,利用柿叶练字,住持欣然同意。
③郑虔每天都拿来大量柿叶,废寝忘食地研习书法,写得极其认真,持之以恒,丝毫不懈怠。天长日久,寺中所储数屋柿叶都被他练字用光了。
④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用寺中柿叶刻苦练字,郑虔的书法技艺突飞猛进,他的草书达到了“如疾风送云,收霞推月”的境界。
⑤有一次,郑虔把自己写好的诗和新画的山水画,一并呈献给唐玄宗。唐玄宗观后,分外赏识,拍案叫好。并欣然提笔,在其诗后赞曰:“郑虔三绝。”郑虔由此更是声名鹊起,誉满京都。
⑥郑虔练字,便是我们努力学技的一面明镜。
13、结合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郑虔的书法是如何达到“如疾风送云,收霞推月”的境界的。(4分)
14、好的故事常常发人深省,使人读有所思,读有所获。阅读上文,你获得的最深感悟是什么?请以此为观点,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6分)
写作提示:①观点要明确;②论证要合乎逻辑;③不少于100字。
(二)班级开展“冲刺中考,科学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15题。
青少年处于黄金学习期,步入九年级,同学们更感到时间的宝贵。班级开展了“提高学习效率”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成果汇报的内容。
【慎问小组——发现】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开始学习某门知识时,掌握了该知识、技能的重要规律或找到了“窍门”后,成绩会明显提高。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和难度的增加,到了某一阶段,会感觉头脑不再清晰,学习效率大大降低,出现成绩停步不前甚至下滑的局面。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高原现象”,也叫“高原期”。
【博学小组——分析】
“高原现象”经常在中考和高考之前的准毕业生身上出现。越是临近考试,学生就越是感到时间的宝贵,学习动机过于强烈,反而降低了学习效率。接踵而至的各类考试,还有堆积如山的习题、讲义,再加上长时间的学习且缺乏体育锻炼,有的学生还要承受来自父母、学校或社会的压力,这些都会让学生因身心疲劳而产生“高原现象”。
学习过程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开始阶段、提高阶段、高原阶段、再次提升阶段。当学习者坚持学习,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克服了学习途径上的困难并掌握新的规律或技巧后,学习成绩又开始逐步上升。
【笃行小组——行动】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高原现象”都是学习方法不当,潜能得不到发挥造成的。下面的方法,可以帮助你克服“高原现象”。
克服“高原现象”的方法
正确认识,找出原因: 正确认识“高原现象”,以良好的学习心态去克服“高原现象”
打牢基础, 弥补弱项,查缺补漏:可以求助老师、同学,及时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减少知识上的盲点
集中精力: 上课要集中精力,眼耳手脑并用,积极思考
更新方法 :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果学习方法不适用,则应及早更新
适当放松,转移注意力 :参加体育活动、听音乐、看电视等,这样也有利于缓解心理紧张
四、心灵之旅(40分,含书写3分)
1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今年春节,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引发热议,影片中哪吒面对命运的考验、外界的误解,依然努力证明自己,守护珍视之人。神话故事里的“哪吒闹海”,是哪吒与命运、与不公的抗争;影片中的“哪吒之魔童闹海”,是成长与蜕变的历程。
请从以下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题目一:踏浪行
哪吒脚踏风火轮,在成长的浪潮中前行。我们也在生活的波涛中经历种种,有挑战、有温情、有感悟。请以“踏浪行”为题,写一篇文章,分享你的经历与思考。
题目二:魔童志
哪吒身为魔童,却有着自己的志向与坚持。在成长中,我们也会面临外界的看法与自身的理想,该如何坚守?请以“魔童志”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见解。
写作提示: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