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深圳南山“期末试卷延时20分钟”冲上热搜。原因是题目过难,四年级数学考试延长20分钟。
那么这份试卷是谁出的呢?谁有权力把考试时间延长呢?是南山区教科院。
深圳南山区,在一般地级城市是县级,深圳市是副省级城市,所以南山区可能是副地级待遇。教科院是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简称,全国各地的教育部门差不多都有这个机构,一般的地级市称作“教科所”,牌子就不小了。深圳尽管是一线城市,但不是直辖市,它的一个区教育局下属的教育科研部门就叫“研究院”,帽子大的有点吓人。要知道,教育部下属的教育研究部门很长一段时间都叫“中央教科所”,后来才改成研究院。若干年前,我跟他们一个副所长提问过这个问题,他说叫研究所挺好的,中科院下边不都叫研究所吗?但后来还是改了,但人家是国家级的,小小一个县市的教育研究部门也叫“院”,跟县里所有的股级干部都叫“科长”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国教育研究院前身是1941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建立的中央研究院中国教育研究室,1957年国务院、中央书记处正式批准成立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011年更名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中央教科所的刊物《教育研究》曾是我的必读刊物,一直到退休。
中央教科所za z q
其实,各个县和地级教科所的前身都是教研室,同样是研究,但只是教学研究而不是教育研究,一字之差,差别不小。
教育局教研室是隶属教育局的事业单位,是教学业务的管理部门,负责指导、服务基层一线的教学工作,为全县中小学教学工作制定计划、监督教学过程、指导师资培训、建立教学档案、组织考试等等。教研员都是抽调的好老师,有权威性 。刚刚毕业没多久的,即使学历高,也不能让你当教研员。70年代我刚刚成为县里教师队伍的一员时,教研室在我的心里是非常高大上的。1977年恢复高考,我上了大学,设想着毕业回到县里能够当一个教研员,那时都是梦寐以求的。那时的教研员也很辛苦,经常骑着自行车下去跑,到基层学校听课座谈指导教学。因为那时基层中小学教师的基本素养比较低 ,很多老师的学历都达不到国家的基本要求(小学中师、初中师专、高中师范本科),所以帮助老师们把教材弄明白、把课教正确,就很不容易了。至于出题统考,教研室做的极少,在一个地域广泛的县,交通不便,信息迟滞的年代,一个县搞一次统考,难度很大。
2000年以后,市一级的教研室大多变成了教科所,光鲜亮丽的外表下,其实主要工作还跟教研室差不多。我认为,教育科研是最难的,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都是儿童少年,未成年人。对于物的研究、技术的发明,相对于人都单纯,衡量研究的成果,标准也好界定,所以出了很多院士和科学家。教育科研则相反,你听说过有几个人称得起是教育家?如今各种“家”多如牛毛,家的协会也不少,最好当的是摄影家,花多少万搞一台单反相机就是;作家诗人也一样,能“浅浅地尿尿”就行。但是,没人敢于妄称自己是教育家。中国这么多年,陶行知是公认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理论并不忽悠人,质朴无华。教师是什么样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什么,学什么?“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世界范围内,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他本人其实是一个中学校长,他的理论,来自实践,接地气。
南山区教科院的这份四年级数学期末试卷,看来是全区统考用的,因而具有指挥棒作用,180万人口的南山区所有小学今后都得按照这种考试题目引导的方向上课了,因此不是小事。
网上对这次四年级数学考试题目的评价,批评的多。区教育局下令延长20分钟考试时间,就足以证明:这是一份失败的试题,因为所有的学生都做不完,其余都不用解释。
每一位老师都出过试题,考试题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心中也都有个谱,最重要的无外乎内容和题量上。内容要精选,涵盖主要教学内容,不能遗漏也不必重复,题量要适中,好学生有余地,大多数能完成。出一份好试卷是对老师的至高要求,用我们那个时候的话说,必须吃透两头—-教材和学生。
学生面临的考试有两种,一种是期末考试这种水平测验,一种是中考高考这种选拔考试。水平测验只是考察教师教的结果和学生掌握知识能力的情况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即课程标准的要求;选拔则是为了挑选和区分,所以两者是不一样的。但在实际中,平时的考都是为了将来的那两次考:中考和高考,所以水平测验也就以中考高考为目标,南山区如此题量,不能说没有这个影响在里面。这是客观大环境。
教研员的优势是理论性强一些,掌握的信息多,先天劣势就是脱离或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尽管每个学期他们也都下去走走。网络上就有南山区教科院的老师们去学校的记载:
为深入了解新教材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情况,落实新课标理念,推进素养课堂的构建,2024年10月11日上午,南山区教科院课程教学部副部长、副部长英语教研员、物理教研员、历史教研员、道法教研员、生物学教研员、心理教研员语文兼职教研员,莅临我校,对初中部展开全面问诊视导工作。
注意上文的用词:教研员是“莅临”学校,前来进行“全面问诊视导”工作。这篇文章是当事学校写的(我略去了其中的名姓),当然不乏礼貌的谦虚。实际上,教研员自己也称是“视导”,起码我们那里如此。这样一来,教研员就神仙下凡了,比一线教师高明不少,是医生来看病人,“问诊”来了。这就“坏菜了”,学校和教科所都没有摆正位置,一线教师与教研员各有优势,多数情况下,一线教师优势更大,不能过分夸大教研员的作用。所以教研员必须虚心向一线教师学习,你的研究才有源头,才不脱离实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