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无奈叫苦连连:“自己都不会,怎么敢教孩子?”
老师表示很委屈:“夹心饼干不好当,成绩落后还得我负责!”
武汉出台新政策给家长学生减负
细则一一列出
热议飙起千层浪
杜绝“家长作业”,不少地方都有新动作。11月12日,武汉市教育局发布消息,称将组织开展2020年全市中小学杜绝“家长作业”进一步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专项整治行动。
武汉教育局在通知中表示,此次专项整治行动的重点是:作业总量过多问题;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家长代为评改作业问题;随意延长学生在校学习活动时间问题;违规补课问题。
具体包括:(一)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高中也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二)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家长代为评改作业。(三)科学合理布置作业。统筹调控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作业数量和作业时间,作业难度水平不得超过课标要求,促进学生完成好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四)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规范中小学作息时间管理。学生上午到校时间,冬(春)季(11月1日至次年4月底)小学不得要求学生早于8:20、初中不得要求学生早于7:50;夏(秋)季(“五一”假后至十月底)小学不得要求学生早于7:50、初中不得要求学生早于7:40。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个小时,初中生不少于9个小时,高中阶段学生不少于8个小时。(五)中小学校除高中毕业年级可以按规定组织答疑、辅导外,其他学段一律禁止利用寒暑假、法定节假日进行补课,各类学校一律严禁以任何形式向学生收取补课费用。
据悉,此前太原市教育局此前也曾发布过类似文件通知,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并且要控制学生的作业总量,给学生减负,当时得到了家长和网友们的支持。但此次武汉市教育局发布的给家长和学生减负的通知,网友们却评价不一,有人觉得批改作业本来就是老师的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这次的规定就是把老师的事还给老师,没有值得夸赞的。
而对于通知中严控学生作业的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的规定,网友们则纷纷表示了否定。
【网友热议】
>>针对作业“减负”
@等风来有点凉:没有作业或者作业少的话,成绩很难提上来,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
@落心声响:这些规定,学校根本就不会执行,不然哪来的升学率?
@笔墨匠心:这规定简直让人无语……一边要求成绩,一边还不让布置作业,还不让家长负责。学生不多练习家长也不管,老师要怎么提高孩子的成绩,真把老师当神仙啊?
>>针对家长批改作业
@阳光爱上下雨天:无语,怎么还有人舔呢?从古至今歌颂的都是伏案备课批改作业的老师。网络发达了,老师渐渐把这项工作分担到教育程度也提高了的家长身上,这项规定不过是把原本老师的工作还给老师啊,有什么值得夸赞的?
@竹马月亮大树:写作业时管控孩子别玩电子产品,接送孩子上下学,赚钱供应孩子生活、求学……这些都是家长的责任,但批改作业不是!
@看万象迷蒙:看到有老师说每天有写不完的综合、教案,还有很多教学之外事,累得要死。也就是说,真要改变让家长批改作业这一乱象,还是要从源头改,学校应该去行政化,少给老师一些教学之外的任务,这样老师才有精力给学生批改作业。
@青山不改1点点:批改作业就是老师的事儿,家长只是辅助督促,老师不批改作业怎么知道孩子对教学内容掌握得怎么样?家长把该由老师干的工作干了,老师也没把工资分给家长。
@云走云的路:说实话,家长的能力水平不同,有能力有精力的想批改就批改,没能力的家长逼着家长也没用。
@不偏不倚有1说1:现在都是说提高老师的福利待遇,但老师的原本令人崇敬的教学责任心却甩锅家长,家长没完成还可能被指责“自己的孩子自己都不负责任,指望老师能管过来?”请问:作业和批改作业,就是教与学的印证过程,孩子的作业是老师掌控教学情况的一扇窗户,老师不批改作业,凭什么掌握孩子学的情况?
【媒体热议】
根除批作业乱象要先摆正各方职责
既然已被全国多地命令禁止,为何批改任务把家长“逼疯”的现象还是时常出现?
“老师没有精力批改作业”听起来像笑话,但在重重非教学任务的压力下,这样脱离主业的困境确实存在。
面对相关部门交付的各项事务性工作,老师们往往难以回绝,只得“两眼一睁,忙到熄灯”。而在整日连轴转的情况下,把批改作业的本职推给家长,便成为一种教师角色错位下的压力传导。
因此,要真正根除让家长批改作业的乱象,首先就要摆正各方职责,解决好对教师的时间挤压问题,让他们得以把最宝贵的精力放到教学工作上。
批改作业之争,并不该成为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两方对峙,家长当然不应承接老师的任务,但一味批评教师的懒惰也失之偏颇。理性分析这种职责失位背后的形成机制,在明确各方责任后强化规定落实,才能真正避免家长批改作业屡禁不止的困境。
别因为短时利益而破坏教育生态
一项政策贴地而行,光喊口号不行,必须健全问责机制!所以,减少乃至杜绝“家长批作业”现象,需配置一套赏罚严明的评价体系。
在这方面,不妨像抓“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工资”一样,充分发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的作用,让教育督导“长牙齿”。对于那些尚未执行《意见》要求的地方加强督导,督促各省份尽快制定相关文件。如果迟迟不肯动议,有必要给予一定惩罚。
总而言之,教师将批改家庭作业的责任转移到家长身上,不论在科学性还是从义务教育分工层面,都经不起考量。
别因为短时的利益,而破坏了长久的教育生态。
【网友热议】
全国十余个省份叫停“家长批改作业”
有关“家长是否应该批改作业”的问题,近日引发不少网友讨论,冲上热搜榜。
记者梳理发现,从2018年至今,已有山东、陕西、辽宁、浙江、海南、河北、广东、贵州、广西、山西等十余个省份教育部门出台相关文件“叫停”家长批改学生作业,有的地方明确定期开展作业督查,甚至将作业管理纳入绩效考核。
政策“叫停”,但现实中很多地方问题依旧存在。
【编后】
“谁来批改作业”怎么就成了问题
前段时间,江苏一位家长“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的视频在网络上热传,这位家长认为老师要求批改作业、辅导功课,使自己承担了原本应该老师职责内工作,怒退家长群。
此事引发了很多家长的共鸣和热议,激起网上一波一波的持续讨论。
“家长批改作业”这一话题引发普遍关注,很多媒体甚至央媒都发声,有的地方职能部门出台政策,叫停“家长批改作业”这一乱象。
事实上,之前也有多个地方出台此类政策,但事实上,不少家长群里依旧在布置作业,依旧让家长批改作业,改错了家长还要被老师说。
家长固然要关心孩子完成作业的情况,但绝不是越俎代庖,直接接替教师完成批改,削弱学校教育应当坚守的专业价值。
教育是一项需要专业性和责任心的工作,教育体系或者学校,应该给老师少些杂事,多些时间专注于教学本身。
政策制定初衷是好的,但不能仅停留在文件层面,而要考虑实际情况和落实面临的挑战和需求,再结合实际创造条件推动政策执行到位。
家长和学校都要清楚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不缺位、不越位,把各自的角色扮演好。
只有这样,“谁来批改作业”这个问题,才不会成为问题!
华商报综合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华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