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调查发现,电商平台上明目张胆售卖着一种"考试神器"。这个售价不足2元的套装,由可藏小抄的伸缩笔和特制纸条组成,商家页面赫然标注"考试推荐",评论区更是晒出"监考老师完全没发现"的"买家秀"。数据显示,某店铺销量已突破百万件,近3000条好评里,学生群体直言"月考全靠它",甚至有买家懊恼"上次传纸条被抓,这次必须升级装备"。
这类产品正形成完整产业链:从可藏手机的"作弊眼镜"到能接收答案的智能手表,从印满公式的"透明胶带"到带微型摄像头的钢笔,作弊工具已迭代出十余个品类。更可怕的是,部分商家提供"增值服务"——购买作弊工具附赠"考试技巧培训",教学生如何用咳嗽声传递选项,用橡皮摆放角度暗示答案。
二、态度观点:这不是"考试神器",是摧毁未来的定时炸弹当1.88元就能买到"通关秘籍",我们失去的何止是考试公平?这些塞满小抄的"笔杆子",正在批量制造学术骗子,把十年寒窗变成投机者的狂欢。更令人揪心的是,评论区那些炫耀"成功经验"的年轻ID,他们尚未意识到:今天偷走的每一分,都在透支未来的人生信用卡。
这些商家打着"文具"幌子,实则在兜售"作弊方法论"。他们深谙学生心理,用"大家都在用"的话术击穿道德防线。可法律利剑早已高悬——《刑法修正案(九)》明确规定,组织考试作弊最高可判七年有期徒刑。那些以为只是"小打小闹"的学生,可能正踩着违法红线而不自知。
教育焦虑不该是作弊的遮羞布。当"宁可违规也要赢"成为潜规则,我们培养的将是怎样的下一代?是遇到困难就找捷径的"套路专家",还是失去诚信底线的"精致利己者"?看看那些把作弊工具当"刚需"的留言,这代年轻人的价值观正在被2元包邮的商品重新定义。
三、终结乱象:需要法律利剑更需要价值重建整治作弊产业链不能止于下架商品。监管部门必须顺藤摸瓜,严惩开发、销售、使用全链条;教育部门要升级防作弊技术,让科技成为公平守护者而非破坏者。但更重要的是重建价值共识——让每个学生明白,考场上输掉分数不可耻,输掉诚信才真正可悲。
那些正在点击"立即购买"的手,请停一停。你省去的解题过程,正是成长必经的思维锻造;你偷看的参考答案,恰是未来独当一面时最需要的独立思考能力。记住:人生没有"考试神器",真正的"开挂"只能靠实力。
这场关于诚信的考试,我们每个人都坐在考场里。当你发现同学抽屉里的"作弊笔",是选择举报还是沉默?当分数与诚信冲突,是守住底线还是随波逐流?这或许比任何试卷都更能检验我们的成色。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人听见守护教育公平的呼声——因为干净的考场,容不下1.88元的肮脏交易。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