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试卷可以看出学校穷还是富

学校试卷可以看出学校穷还是富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5-03-15 03:31:43

学习成绩和家境无必然关系。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内因。只有外因能影响内因,才能通过内因起作用。

外因就是外部条件,就是环境。家境只是外因的一部分。

内因就是自身的个性、价值观和智力潜能。

学习成绩本质上是一个人情商和智商的体现。家境作为部分外因,当然不能决定学习成绩。

如果家境不错仅仅指好的经济条件,那么往往不利于取得好的学习成绩。

家中长辈只给晚辈以好的物质,不引导他们树立自爱的价值观,不给他们应有的陪伴,容易导致他们不知生活不易,以为财富唾手可得,惯于挥霍;不体谅长辈艰辛,物质需求一有不满就归咎给他们提供这些物质的人,甚至用暴力发泄不满;只知追求物质,形成拜金主义;内心孤单、缺乏安全感、脆弱、积郁。

人一旦这样,自然难以形成独立自主、奋发进取的明确动机,也就难以产生靠学习改善自己的生活的充足动力,动力不足,自然就难以凭借坚韧的意志和良好的心态战胜一个个学习难题,进而取得好的学习成绩。

国内真人秀节目《变形记》中不少家境富裕的孩子在参加该节目前的显著特征是被娇生惯养,缺乏学校科目学习的动力、自觉性,学习成绩不好。

这些就是明显的例子。

我认识一个年轻人,很小就不在父母身边居住,要么是跟瞒着他父母待他不好的保姆居住,要么是跟着不上心的亲戚住。

父母会给够他的生活费,但是陪伴太少,只有假期才接他到身边直接教育他。

未成年前缺乏父母的陪伴和约束,就像一个柔嫩的树,容易乱长。这个男孩在家学习得到改善,但一离开父母就变另外一副样子,没读高中就步入社会打工了。

他的经历令人同情,希望天底下的父母根据教育规律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和正向引导吧。

家境不错如果包含了优良的家庭教育,那么是有利于取得好的学习成绩的。

我一个朋友是在镇上读的小学、初中,在市区读的重点高中。她说,读高中前还觉得自己有一定的优越感,到了高中则觉出一块令自己感到自卑的“硬伤”。

原来,她家庭经济条件有限,无力供她校外学习才艺,她父亲虽然是地市级音乐家协会会员,但是由于工作忙和一定的疏忽,没有专门培养她的音乐才能。

而市区同学往往家庭经济条件更好,离优良教育资源更近,父母能花钱培养他们的音乐、舞蹈等才艺。

高中的文艺汇演等课外活动,往往是市区同学“碾压”乡村同学的舞台。面对他们的大放异彩,这位朋友只能“干瞪眼”。

城市父母还能带自己的孩子开展旅游等开阔视野的活动。市区同学不少高中前就跨省乃至出国旅行,而乡村同学有的对学校所在的城区都不熟。

所以城市孩子大多见多识广、多才多艺。这能从自信心、注意力、自理力、创造力等方面提高他们的情商、智商,从而提升其学习成绩。

比如,不少专家学者表示,音乐学习能提高人的智商。

我的高中学长学姐和同学中,考上清华、北大和省内“985”院校的,家境不错的不在少数。

其中,高中时,一位同学家里为她聘请老师常常辅导英文,得过国家级英语比赛一等奖;一位会钢琴、琵琶等乐器,是美女加才女。

一个人如果家教良好,物质贫穷,那么学习成绩未必不好。因为,事实证明,情商、智商与家境无必然关系。

一个男生家在粤西农村,小学是在本村小学读的,后考上本镇最好的初中。

他家庭经济条件不如镇上很多公职人员子女的,但是很有天赋,特别是理科天赋,待人诚恳,能吃苦,得过很多全国理科奥赛奖,最后被从省重点高中报送清华大学。

我的一位高三同学出身农村,可能是因为家庭贫困,常常饿得在上课期间昏睡。

但是他智商高,学习专心,为人比较淳朴,得过不少理科奥赛奖,通过高考考入华南理工大学理工类院系。

屈诗颖、胡安康、崔庆涛......像这样的“寒门贵子”不在少数。

家庭以外的资助,比如国家对九年义务教育费用的减免和对贫困未成年学生的资助,乡亲对优秀和贫困学子的奖助,有利于弥补物资匮乏家境对中小学生学习成绩的不利影响。

一个人家庭在物质和家教上比较贫穷,一般不容易有好的学习成绩。

我认识一家人,家中父亲中年病逝,母亲被丈夫凶狠的弟弟驱赶,不常回家,未成年人的孩子一共三个,靠亲戚和母亲资助生活,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女孩读了大专,另外两个男孩都因经济、意向等原因没有读完高中。

令人唏嘘。

我曾看到一位乡村教师通过“抖音”呼吁,让高考试题不太脱离乡村学生生活实际。

我深以为然。

为什么呢?

城市中小学生的经济条件一般优于乡村中小学生的,而家境更富的人接触含金量更高、新兴事物的可能性一般更大。

如果试题更倾向于迎合经济更好的学生的视野,那么财富较多的学生比贫穷的学生更易于取得好成绩。

希望我国高考这一竞争机制更有利于人才选拔。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