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I 阅 读(共55分)
一、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1-3题。(10 分)
二十四节气从未过时
①“田园经雨水,乡国忆桑耕”。雨水节气来到,全年的农业周期才算正式开始。从立春到雨水,两个节气的更替,降雪变为下雨,越冬作物开始返青,草木萌动,世界一派生机盎然。
②农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完整知识体系。“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从这首国人几乎都会背的二十四节气歌中,我们看到古人卓越的观察力和创造力。虽然我们现在有了很多关于气候关于农业的科学知识,但二十四节气从未过时。它不仅是深受农民重视的“农业气候历”,同时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③二十四节气无疑是农耕文明的产物。中国是世界少数几个农业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早在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就驯化了水稻和小米等作物,栽桑养蚕、驯养动物。主要的农业区在黄河流域,那里处于中纬度,四季分明,人们可以观察到不同时期的气候变化与物候特征,周而复始。但只有农耕文明并不足以产生二十四节气,还要有发达的天文学。古代中国的天文学相当发达,中国最古老、最简单的天文仪器是土圭,也叫圭表,它是用来度量日影长短的,有了它,就可以确立冬至与夏至时间。然后通过数学推算,将太阳运行一年分成二十四等份,确立每一个节气的时间。
④当然,二十四节气传承至今还有很多因素。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争鸣,各种思想相互影响。农家成为其中重要流派之一,并在诸子争鸣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当时的老庄哲学影响深远,老子强调“道法自然”,庄子崇尚自然,这些思想都影响到后来的农家学派。代表农家的《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四篇所体现的农家思想,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老庄思想的直接体现。
⑤秦汉时期的郡县制度,催生了影响深远的重农抑商思想,为二十四节气产生提供政策方面的支持。农业在秦汉时期成为整个国家经济的主体,种植成为重中之重,养殖、经商等行业不被鼓励,秦律中耕牛得到特别保护,随意宰杀耕牛是要判死刑的。没有重农的思想传统,二十四节气也不可能深入中华民族生产与生活的各个方面。
⑥今天,二十四节气仍与农业息息相关,什么时候耕地、播种、除草、收获,都要遵循节气之规。比如山西南部是冬小麦的主产区,有节气谚语曰:“麦长四季春为主,十年九春早”“立春天还寒,麦田浇灌莫停歇”“小满芝麻芒种谷”……
⑦当代中国农业加入了许多工业化要素,诸如化肥、农药与机械,其中化肥与农药在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导致耕地质量下降、黑土层变薄、土壤酸化、河流水质下降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同时传承二十四节气背后所包含的理念,更多地利用传统的农耕智慧,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种养结合,循环利用,建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这些都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所要认真考虑的。
⑧二十四节气的思想理念,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人们对“天时、地利、人和”的追求。历代文人墨客用各种形式,不断丰富着节气的内涵,草木鱼虫、天地万物都被容纳在节气的框架中,使今天的我们能有一种与天地感应的诗意浪漫。这也许是二十四节气永远不会过时的原因吧。
(四望梅川河整理)
1、下列对“二十四节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二十四节气是完整的知识体系,反映了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的规律。
B.二十四节气已融入耳熟能详的诗歌中,体现了古人卓越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C.二十四节气一直得到农民的信赖,是他们开展农业种植的“农业气候历”。
D.二十四节气得到了广泛的流传,也决定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2、“二十四节气”的产生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与发达的天文学。
B.春秋时期互有影响的诸子百家思想
C.独特的天人合一的农家思想。
D.影响深远的重农抑商思想。
3、简要概括“二十四节气从未过时”的原因有哪些?(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4-7题,(20分)
什么时候,你突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 李尚龙
①人的一生总会经历一些标志性的事件,它的发生会让你感叹时光流逝,突然意识到自己好像长大了。我的朋友小虎是个动作演员,年轻时从来不怕做任何动作,导演让他从什么地方跳,他总会照做,为此还不小心摔骨折过,半个月没能下床。他的大胆在影视圈也是出了名的。直到有一天,导演让他从一个烂尾楼的二层往下跳,他站在窗户上迟迟不动。导演诧异地把他叫到一旁问怎么回事,他说:“我不敢跳了。”导演问为什么,他一下子哭了。后来他告诉我,他当时站在窗户上往下看,突然就不敢跳了。那一刻,他知道自己的青春结束了。
②年轻时,我们无所畏惧,放肆大胆,觉得拥有青春就拥有一切。后来,我们发现,一切悲欢离合只存在于我们的主观情绪里。当得到的信息开始增多时,我们逐渐学会了计算得失、衡量利弊,学会了用数字代替情感。也就是那一刻,我们知道自己长大了。
③老实说,虽然我现在是30多岁的年纪,但我还保留着一点儿孩子气。有时候一个人走在街头,看见马路牙子,还是会不由自主地伸开双臂练习一下平衡感。但大多数时间,我必须承认自己找不回年少的纯真了。很多事情我会先衡量值不值得做,我再也不会回到那个无所畏惧的状态了。现在的我,跳起来的时候都会想一想:这样做,会不会踩到别人的脚?会不会弄伤自己?别人看到会怎么想?
④我理解的长大就是从学会计算得失开始的。我们都喜欢《小王子》,因为小王子永远是少年。但是,请大家一定要记住,小王子生活在童话故事里。比起《小王子》,我更推荐大家读一读冯·法兰兹的《永恒少年》。冯·法兰兹博士是杰出的心理学家,她在《永恒少年》中给我们一种全新的视角。她告诉我们,小王子一直存在很严重的亲密关系危机,比如,他无法跟玫瑰花说“我爱你”,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他之所以否定作家画的羊,不过是这些羊画得太具体了,不符合他心中完美的羊的形象。
⑤其实小王子就是作家圣·埃克苏佩里本人,也是永恒少年的人格化身,他们都遭遇到了永恒少年的危机,也就是个人成长的危机。一个人如果不成长,也就没了下文。所以,永恒少年并不全然是好事。怎么去解决这样的问题呢?荣格给了一个答案,非常经典。他说:“去工作,去受苦,去把双脚踩在地面上。”不要害怕长大,而要实实在在地去做事情。如果哪吒没有闹海屠龙,反抗父权,就不会成为今天的哪吒;如果悉达多没有走出家门去经历磨难,他永远只是一个不知人间疾苦的富贵公子,成不了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
⑥青春时,灿烂的少年感炫彩夺目,长大后我们可以在内心保留这种绚丽的底色,但要学着用成人的方式来处理问题,要遵守一些成人世界的规则。
⑦勿忘初心,不等于一成不变,而是你要努力去探索、去改变、去成长,同时相信那些底色的美好,比如善良、温暖、美丽……长大意味着承担和改变,也意味着独立。这个过程中,孤独是成长的必修课。我们每一个人都孤零零地来,孤零零地走,没有谁能陪谁走完全程。与此同时,成长很多时候也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你要跟社会联结,跟世界碰撞,从老师、朋友身上汲取成长的力量,但他们终归只是你的支持。
⑧成长这件事,要靠自己完成。
4、读第①段划线句子“那一刻,他知道自己的青春结束了”,我的朋友小虎青春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4分)
5、结合第②、第③段内容,概括“年轻时”和“长大了”各有什么特征。(4分)
6、读第⑤段划线句子,作者为什么说“永恒少年并不全然是好事”?以小王子为例概括原因。(6分)
7、第⑧段“成长这件事,要靠自己完成”,结合⑤⑥⑦段内容,说说怎样完成“成长这件事”。(6分)
三、阅读《水浒传》节选部分,完成8、9题。(7分)
①晁盖回到寨中,心中甚忧。众将劝道:“哥哥且宽心,今日混战,各折了些军马,又不曾输与他, 何须忧闷! ”晁盖只是郁郁不乐。
②第四日,忽有两个和尚到晁盖寨里来投拜。军人引到中军帐前,两个和尚跪下告道: “小僧是曾头市上东边法华寺里监寺僧人,今被曾家五虎常来本寺作践,索要金帛,无所不为。小僧已知他的出没去处, 特地前来拜请头领劫寨,剿除了他时,当坊有幸。”晁盖见说大喜。便请两个和尚坐了,置酒相待。林冲谏道: “哥哥休得听信,其中莫非有诈? ”和尚道: “小僧是个出家人,怎敢妄语!久闻梁山泊行仁义之 道,所过之处,并不扰民。因此特来拜投,如何故来啜赚将军? 况兼曾家未必赢得头领大军,何故相疑?” 晁盖道:“兄弟休生疑心,误了大事。今晚我自去走一遭。”林冲道: “哥哥休去,我等分一半人马去劫寨,哥哥在外面接应。”晁盖道:“我不自去,谁肯向前?你可留一半军马在外接应。”
③黑夜,军士到法华寺内,晁盖道: “那个时分可去? ”和尚道: “待三更时分,他无准备。”初时听得曾头市上整整齐齐打更鼓响,又听了半个更次,绝不闻更点之声。和尚道: “军人想是已睡了。如今可去。”和尚当先引路。晁盖带同诸将上马, 领兵离了法华寺,跟着和尚。
④行不到五里多路,黑影处却不见了两个僧人,前军不敢行动。看四边路杂难行,又不见有人家。军 士却慌起来,报与晁盖知道。呼延灼便叫急回旧路。走不到百十步, 只见四下里金鼓齐鸣, 喊声振地,一 望都是火把。晁盖众将引军夺路而走,才转得两个湾, 撞出一彪军马, 当头乱箭射将来。不期一箭, 正中 晁盖脸上,倒撞下马来。却得呼延灼、燕顺两骑马,死并将去。背后刘唐、白胜救得晁盖上马,杀出村中 来。村口林冲等引军接应,刚才敌得住。两军混战,直杀到天明, 各自归寨。
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故事情节。(3 分)
9、阅读第②段, 根据对晁盖的描写, 用两个词语概括其性格特点。(4 分)
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10题。(3分)
临川逢郑遐之之云梦 南宋·严羽
天涯十载无穷恨,老泪灯前语罢垂。
明发又为千里别,相思应尽一生期。
洞庭波浪帆开晚,云梦蒹葭鸟去迟。
世乱音书到何日?关河一望不胜悲。
【注释】①关河:泛指祖国山河。
10、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中“十载”“老泪”表明诗人与老友久未相见面百感交集。
B.额联中“千里”“相思”写出诗人现在与老友相隔遥远的思念。
C.颈联中“帆开晚”“鸟去迟”暗喻作者对友人深挚浓郁的不舍。
D.尾联中“世乱”“关河”有对离别的感慨,更有对国事的担忧。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1-14题。(15分)
赵尚宽,字济之,河南人,参知政事安仁子也。知平阳县。邻邑有大囚十数,破械夜逸,杀居民,将犯境,尚宽趣尉出捕,曰:“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宜亟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尉既出,又遣徽巡兵蹑其后,悉获之。
知忠州,有蛊者①畜蛊杀人之恶俗,尚宽揭方书市中,教人服药,募索为蛊者穷治,置于理②,大化其俗。
嘉祐中,以考课第一知唐州。唐素沃壤,经五代乱,田不耕,土旷民稀,赋不足以充役,议者欲废为邑。尚宽曰:“土旷可益垦辟,民稀可益招徕,何废郡之有?”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③陂梁故迹,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而四方之民来者云布,尚宽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比三年,榛莽复为青腴,增户积万余。尚宽勤于农政,治有异等之效,三司使包拯与部使者交上其事,仁宗闻而嘉之,下诏褒焉,仍进秩赐金。留于唐凡五年,民像以祠,而王安石、苏轼作《新田》、《新渠》诗以美之。
(节选自《宋书·循吏传》,有删节)
【注释】①蛊者:传说中人工培育毒虫的人。②理:司法衙署。③召信臣:西汉水利名臣,字翁卿。
1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尚宽趣尉出捕 趣:催促
B.又遣徼巡兵蹑其后 蹑:跟随
C.比三年,榛莽复为膏腴 比:比较
D.留于唐凡五年 凡:一共
1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宜亟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
A.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宜亟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
B.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宜亟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
C.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宜亟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
D.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宜亟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
1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赵尚宽任平阳知县时,邻县有犯人越狱,尚宽派部下主动出击,将犯人全部抓获。
B.忠州有养蛊杀人的恶俗,赵尚宽搜捕养蛊者从严治理,很大程度改变了这一恶俗。
C.赵尚宽根据唐州地图,亲自率士卒重新开垦沟渠灌溉良田,使唐州人口迅速增加。
D.赵尚宽在唐州因为治理有方,得到宋仁宗的嘉奖,连王安石和苏轼也作诗赞美他。
14、请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土旷可益垦辟,民稀可益招徕,何废郡之有?
II 表 达(共65分)
六、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19题。(15分)
时光流转,书香益浓。从身边生活的感受上看,读书的人在增多,读书之风气渐盛。就笔者的观察,在轻轨上、地铁里看书的人变多了,周末逛书店、听讲座的人变多了,二手书交易市场更活跃了,买书的人多了,买书的渠道更便捷了,写作的人多了,分享读书心得的文字和活动也多了……至于读书的益处,古今中外,其论述浩如烟海。从人类层面,读书可以擘画未来;从国家层面,读书可以经国济事;从个人层面,读书可以义理悦心。开卷有益,早成共识。单从社会或风气层面而论,多一个读书人,整个社会就可能多一份 ,少一点戻气;多一份快乐,少一点痛苦;多一份豁达,少一点 ;多一份 ,少一点晦暗;多一份充实,少一点 。
①中华传统中有“耕读传家”“书礼传家”。②曾国藩祖父曾玉屏对读书有着严格的家训,曾国藩父亲曾麟书经过数十年苦读终于成为了“大界曾氏”数百年来首位秀才,曾氏家族自此志士名人不断涌现,实亦得益于读书家风。③远有“三苏”“二程”文章传世,近有钱基博、钱钟书父子著作等身。④以读书传家风,以家风正世风者,不胜枚举。
也许有人说,平时工作太忙,无暇读书。梁实秋先生则直言道:“我不太同情这种说法。不管他是多么忙,他总不至于忙得一点时间都抽不出来。一天当中如果抽出一小时来读书,一年就有三百六十五小时,十年就有三千六百五十小时,积少成多,无论研究什么都会有惊人的成绩。”也许有人说,平时没有读书的环境。曾国藩在家书中曾写道:“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A]则家塾不宜读书[B]即清净之乡[C]神仙之境[D]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今天越来越好的读书条件、读书环境,满足着人们对读书的热情,对知识的渴望。所以,让全民阅读蔚然成风,让我们放眼展卷。
16、下列加点字的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观察 B.便捷 C.论述 D.济事
17、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单从社会或风气层面而论,多一个读书人,整个社会就可能多一份 ,少一点戾气;多一份快乐,少一点痛苦;多一份豁达,少一点 ;多一份 ,少一点晦暗;多一份充实,少一点 。
A.明快 刻薄 理性 空虚 B.理性 刻薄 明快 空虚
C.理性 空成 刻薄 明快 D.明快 理性 空虚 刻薄
18、下列方括号中填入的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苟不能发奋自立[A]则家塾不宜读书[B]即清净之乡[C]神仙之境[D]皆不能读书。
A., B., C., D.,
19、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今天越来越好的读书条件、读书环境,满足着人们对读书的热情,对知识的渴望。所以,让全民阅读蔚然成风,让我们放眼展卷。
A.今天的人们越来越好地满足着读书条件、读书环境对读书的热情,对知识的渴望。所以,让全民阅读蔚然成风,让我们放眼展卷。
B.今天的读书条件读书环境,越来越好地满足着人们对读书的热情,对知识的渴望。所以,让我们放眼展卷,让全民阅读蔚然成风。
C.今天的读书条件、读书环境,越来越好地满足着人们对读书的热情,对知识的渴望。所以,让全民阅读蔚然成风,让我们放眼展卷。
D.今天的人们越来越好地满足着读书条件、读书环境对读书的热情,对知识的渴望。所以,让我们放眼展卷,让全民阅读蔚然成风。
20、将“读书风气的养成多有赖于家风传承”一句还原到文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2分)
A.① B.② C.③ D.④
七、作文(5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分)
荒石园孤单寂寞,但法布尔眼中有爱,昆虫世界缤彩纷呈;百草园荒芜萧条,但鲁迅心中有爱,奇趣无穷;清华园凄风冷雨,文中凡人善举温暖动人,光芒闪耀……人生的舞台瞬息万变,生活便是另一番境界。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自己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