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累和运用(14分)
1.经典诗文默写。(4分)
(1)野芳发而幽香, 。(欧阳修《醉翁亭记》)
(2) ,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_ , ”两句,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为统治者重用,以建立一番伟业的愿望。
(4)你是天真,庄严, 。(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阅读语段,完成2-3题。
人生自是有诗意,总有一处风景,让你嘴角扬起微笑;总有一首诗词,让你心绪荡漾;总有一篇文章,让你看到生活中的诗和远方。笑谈一代天骄,只识弯弓射大雕,是毛泽东的诗意人生;笑对鲜妍娉婷的四月芳华,是林徽因的诗意人生;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心无旁骛,是梁启超的诗意人生。诗意的人生并非可望而不可即,我们只需kè守生命的信条,善于从自然与历史中汲取养分,涵养生命之树,诗意的枝条就会摇yè生姿。诗意的人生不容亵渎,不应矫揉造作,不应附庸风雅,让诗意与人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请根据语境,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2分)
(1)笑对鲜妍娉(A.pīngB.ping)婷的四月芳华。( )
(2)不应矫(A.jiāoB.jiǎo)揉造作,不应附庸风雅。( )
3.请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2分)
(1)kè 守(2)摇yè 生姿
4.名著阅读(2分)
艾青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在艾青的诗歌中,各种颜色仿佛都被赋予了生命和内涵。请你结合《艾青诗选》中的作品,说说艾青诗歌中“红色”和“白色”所代表的含义。(可结合《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向太阳》《火把》等诗)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4分)
①当下,,②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演员张晶琪在直播间唱响了秦腔,镇江锡剧爱好者王彬彬坚持戏曲直播表演四年收获十几万粉丝,00后京剧演员邢文文以一张元气少女脸沉稳地唱着老旦吸引了大批观众……③将戏曲与现代审美融合,展现出新时代青年人的活力和创新精神,为戏曲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④青年戏剧演员们借助直播平台,给繁忙的受众打开了便利的一扇门,让更多的关注者在闲暇时来到直播间。⑤被圈粉的小戏迷也让我们看到年轻一代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信。
(1)请在第①句中的横线上填写一句话,使语段前后衔接恰当、连贯、完整。(1分)
(2)请在第③句中的横线上填写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1分)
(3)第④句中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二、综合性学习(6分)
6.请你参加以“少年志·中华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6分)
【活动一:传精神】“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2分)
请你围绕课文《纪念白求恩》《邓稼先》《最后一次演讲》中的一个人物,选取其身上具有代表性的精神品质,写一段评论性文字,表明这一精神品质对当代青年的意义或影响。
【活动二:颂中华】请你仿照下面的语句,补写一句对祖国的赞歌。(2分)你是昂首高吭的雄鸡,唤醒佛晓的沉默。
【活动三:抒情怀】学校举办爱国古诗词朗诵活动,请你引用至少两句关于爱国的古诗词或名言,为该活动写一篇简要的开场白。(2分)
三、阅读(计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9分)
【材料一】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种类繁多,各富特色,不仅承载着中华文化精神,更体现着中国人的审美追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创新实践赋予
、戏曲更立体、更多样的呈现方式,满足观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跨界融合成为戏曲不断出新的有效手段之一。把传统戏曲独特的艺术魅力与多样化的艺术形式相互融合,带来了全新的观感体验,也激发了更多群体的情感共鸣。比。如,今年某视频网站播放的《上元千灯会》将戏曲与流行元素结合,以灯塑景、以戏传情,呈现了一场戏曲盛宴,颇受年轻人喜爱。“戏曲 电影”“戏曲 歌曲”“戏曲 动画”等形式丰富了戏曲的艺术表达,呼应时代审美,让戏曲以更亲切、更接地气的方式触及更多人群。戏曲在一次次充满新意的尝试中,赢得了更多人的喜爱,展现着传统艺术的时代新意。
【材料二】古代典籍如同文明的“时光匣”,是中华文化传承千年的鲜活见证,也深深润养着文化自信。古籍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献,是中华文明的伟大结晶,时代越是发展,我们越要在古籍中挖掘宝藏,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迈出“数字新步伐”很重要。一方面,数字技术让脆弱不可再生文物永驻“云端”;另一方面,技术赋能更将为后续研究与实践提供长久助力。从文本与影像数据库,到可视化“图谱”,“一键”便能完成海量古籍资料的提取与整合,研究者可将更多精力投入后续数据分析中。借助数字化手段,古籍“抢救性保护”才更高效。
【材料三】北京冬奥会筹办从一开始就打上了鲜明的中国印记,体现着独特的中国气派。开幕当天恰逢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立春”,时间的巧合象征着中国与奥林匹克的冰雪奇缘。开幕式倒计时表演在中国传统历法的时光轮转中开篇,从第一秒钟起就有中国文化的底蕴;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外形酷似象征吉祥的摆件“如意”;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火种灯的创意源于西汉长信宫灯……“中国风”贯穿始终,“中国味”融入细节,“中国情”感动人心,既让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了现代表达,更用中国元素刷新了奥林匹克的审美,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元素融合,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生,向全世界展现着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跨界融合成为戏曲不断出新的常规手段,把传统戏曲独特的艺术魅力与多样化的艺术形式相互融合,带来了全新的观感体验。
B.戏曲在一次次充满新意的尝试中,赢得了所有人的喜爱,展现着传统艺术的时代新意。
C.只要借助数字化手段,古籍“抢救性保护”就会更高效。
D.北京冬奥会,“中国风”贯穿始终,“中国味”融人细节,“中国情”感动人心,中国元素刷新了奥林匹克的审美。
8.根据上述三则材料,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焕发生机的几种方式。(3分)
9.有网友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过于陈旧,没有必要进校园,你是否赞成?请联系实际简要说明理由。(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17分)
母亲的哲学
家里母亲读书最少。可是,母亲的话语,却是用一生来验证的哲学。小学教室的侧面,是一片宽阔的河堤,种着成片的油菜苗。
冬去春来。阳光施展魔法,在碧翠的油菜上,撒上金灿灿的黄金。春风吹拂,油菜满身的黄金佩饰,像金色的波浪,徐徐地卷舒。小蜜蜂勤劳地在花间穿梭,飞过的风中,带着浓郁的香甜;蝴蝶上下翻飞,亲吻油菜花的额头,又怕人看见,扇动着美丽的翅膀作掩护,又躲到别处。
那扇动的翅膀,是蝴蝶向我招手;翩翩的舞姿,挑逗我的好奇心。我轻轻地踮起脚尖走过去,屏住呼吸,拇指和食指张开,慢慢地向蝴蝶靠近。蝴蝶突然飞起,我抓了个空,一次、二次………可它依然扇动翅膀,扑腾在油菜花中间。我依然双手空空。
“挨抽的蝴蝶,我削掉你的得意!”我气急败坏,找来两根竹枝,对着油菜花上飞舞的蝴蝶狂抽。
竹枝飞舞,呼呼作响。蝴蝶像丧家犬,四处逃窜;油菜花七零八落,遍地金黄点点。想起上学快迟到了,我赶在铃声响起前,比蝴蝶逃得更快地逃回教室。
傍晚放学回家。见明凡争坐在桌旁,那杯红枣沙糖泡的开水,已快喝干见底。看来他来有一会儿了。
“闰儿,是你用竹条抽明爷爷家的油菜?”母亲阴沉着脸。
“蝴蝶飞来飞去,我抓不到,就用竹条抽。”我低着头,怯怯地望一眼母亲,又望一眼明爷爷,弱弱再强调一句,“娘,我真的只想抽蝴蝶。”
母亲牵着我,来到油莱地。油菜被剃光金发,再被腰斩。花瓣点点,似细碎的黄金,撒落在黑色的沃土间;油菜叶片片,像零星的翡翠,散落在黄金间,点缀出一片狼籍。
“你看看,油菜流泪了。”母亲扶起油菜杆,心疼地说,“明爷爷辛苦栽种的油菜,你把油菜花抽掉,将颗粒无收,能不哭吗?”
我看到油菜泪流满面。我强硬的心,瞬间柔软。母亲用自家的一块油菜地,赔偿明爷爷。
流泪的油菜,给我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情感课。
父亲快四十岁时,才去镇里上班。母亲体弱,带着两岁的弟弟,住到父亲单位。把年仅十二岁的我留在家里,独立面对生活,并学习力所能及的农业劳动,如踩田拔草、点豆收豆等。
放学后,我拿着棍子,来到自家分包的田边,踩田扯草。我把裤子高高挽起,学大人的模样,举着木棍拐杖,从田埂上,缓缓下水。
脚下泥泞,柔软芬芳;与禾苗亲密接触,麻麻酥酥。根据叔伯教我的经验,脚踩杂草,搓成草团,踏入泥中。小小的我行走在田间,几个回合后,便感觉大腿内侧,又痒又痛,痒痛难耐;小腿下面,又麻又肿。我坚持,等几丘田踩完上岸,腿肿得如大象的粗腿,条条血迹,红里透紫;小腿上的红疙瘩,一个连一个,有的融合成片。
赶紧洗澡,温水冲下泥泞,红肿处,奇痒无比。想起远方的父母,我把热水从头淋下,掩饰自己红肿的眼睛。
父母带弟弟回到家时,乡村已一片漆黑。我躺在床上,抱着枕头,埋头哭泣,渲泄心中的委屈。母亲在我腿上涂抹麻油,如神医般,手到病除,所擦之处,消痒止痛。
父亲轻叹一声,建议把我也托付叔叔或奶奶照顾。
母亲有些不同意,说:“我身体不好,闰儿是大姐,只能苦了。草丛里饿不死蛇,闰儿的生命力是极强的。况且将来还需要闰儿照顾弟妹。”
父亲忽然抬起头,说:“我去煮红薯粉,闰儿去叫爷爷奶奶带萍儿来,我在路上捉了两只泥蛙,咱们今晚打牙祭啰!”
那晚,家里非常热闹,红薯粉的味道特别鲜。我记住了“草丛里饿不死蛇”,自己有手有脚,比蛇厉害许多。
许多年过去,我如小草,从贫瘠的土壤中长出来,回报阳光的普照。我在平庸中寻求诗意,用苦难点亮未来。每当遇到人生旅程的悬崖,母亲的哲学给我插上翅膀,飞过悬崖,飞过天堑。
10.文中主要写了两件事,请从“我”的角度简要概括。(4分)
11.母亲教给“我”怎样的人生哲学?(4分)
12.文中画线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13.根据要求,回答括号内的问题。(4分)
(1)我看到油菜花泪流满面。(油菜花为什么会“泪流满面”?)(2分)
(2)根据叔伯教我的经验,脚踩杂草,搓成草团,踏入泥中。(请从用词的角度赏析句子。)(2分)
14.结合全文,说说最后一段文字的含意。(2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8题。(10分)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①,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
张吴兴年八岁,亏齿,先达知其不常,故戏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张应声答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
谢仁祖年八岁,谢豫章将送客。尔时语已神悟,自参上流。诸人咸共叹之,曰:“年少,一坐之颜回。”仁祖曰:“坐无尼父⑤,焉别颜回?”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注】①令方:使其成方形。②将:带领。③尔时语已神悟,自参上流:
那时(谢仁祖)言谈中已表现出奇异的领悟能力,跻身于上流社会。④坐:座位。⑤尼父:指孔子。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魏武奇爱之 ( )
(2)何氏之庐也 ( )
(3)故戏之曰 ( )
(4)坐无尼父,焉别颜回( )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晏乃画地令方 乃重修岳阳楼
C.先达知其不常 其真无马邪
D.诸人咸共叹之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7.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
18.文中的四个孩子分别有什么特点?请选其中两个说说。(2分)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9—20题。(4分)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9.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20.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中秋词里最好的一首,《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你认为这首词为什么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2分)
四、作文(40分)
21.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
一本好书使我们受益终身,这是阅读的魅力;一处美景令我们流连忘返,
这是大自然的魅力;一次努力让我们收获成功,这是奋斗的魅力……请以“ 的魅力”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