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一、积累运用(35分)
1、语境默写。(10分)
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但这样的情语也富含哲理,给人启示: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人生前景必将美好的诗句是:①“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在《无题》中表现爱情坚贞,意境新奇,诗味隽永的诗句是:②“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现旷达胸襟的语句是:③“________,________。”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心情矛盾的句子是:“我欲乘风归去,④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描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⑤“________,________。”读思这些语句,能启智增慧。
2、《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奇书。作为英雄史诗般的长篇小说,它塑造的人物形象: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请阅读下面选文,完成读书任务。(7分)
节选一:
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头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往上一扑,从半空里撞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跨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肐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早没有了气力。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分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照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 (第二十三回)
节选二:
这小大虫被搠得慌,也张牙舞爪钻向前来,被李逵手起,先搠死了一个,那一个望洞里便钻了去。李逵赶到洞里,也搠死了。李逵却钻入那大虫洞内,伏在里面望外面时,只见那母大虫张牙舞爪往窝里来。李逵道:“正是你这业畜吃了我娘。”放下朴刀,胯边掣出腰刀。那母大虫到洞口,先把尾去窝里一剪,便把后半截身躯坐将入去。李逵在窝内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大虫粪门。李逵使得力重,和那刀靶,也直送入肚里去了。那母大虫吼了一声,就洞口带着刀,跳过涧边去了。李逵却拿了朴刀,就洞里赶将出来,那老虎负疼,直抢下山岩去了。李逵恰待要赶,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一般打将下来。自古道:“云生从龙,风生从虎。”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了一声,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那大虫往李逵猛一扑,李逵不慌不忙,趁着大虫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颔下。那大虫不曾再展再扑:一者护那疼痛,二者伤着气管。那大虫退不够五七步,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死在岩下。 (第四十三回)
节选三:
解珍、解宝弟兄两个当官受了甘限文书,回到家中,整顿窝弓药箭,弩子镜叉,穿了豹皮裤,虎皮套体,拿了铁叉,两个径奔登州山上,下了窝弓,去树上等了一日,不济事了,收拾窝弓下去。次日,又带了干粮,再上山伺候,看看天晚,弟兄两个再把窝弓下了,爬上树去,直等到五更,又没动静。两个移了窝弓,却来西山边下了,坐到天明,又等不着。两个心焦,说道:“限三日内要纳大虫,迟时须用受责,却是怎地好!”
两个到第三日夜,伏至四更时分,不觉身体困倦。两个背厮靠着且睡,未曾合眼,忽听得窝弓发响。两个跳将起来,拿了钢叉,四下里看时,只见一个大虫中了药箭,在那地上滚。两个拈着钢叉向前来,那大虫见人来,带着箭便走。两个追将前去,不到半山里时,药力透来,那大虫当不住,吼了一声,骨渌渌滚将山下去了。 (第四十九回)
(1)任务一:《水浒传》的作者________。这三段节选分别写得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的精彩故事。(2分)
(2)任务二:武松打虎的故事为什么名动古今?请结合整本书谈谈你的看法。(3分)
(3)任务三:作者用什么描写方法,塑造了武松、李逵、解氏兄弟的不同性格特点。(2分)
3、成语运用。(4分)
公园里的荷花正在开放,有的① (既有文采,很朴实的样子,形容文雅),有的盛气凌人,有的一枝独秀,有的孤芳自赏……粉红的荷瓣上还有许多晶莹的“珍珠”在滚动呢。繁茂翠绿的枝叶,清淡怡人的香气,出淤泥而不染的风姿,招惹的蜂蝶阵阵翩飞。十里荷塘,十里华彩。它们② (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美丽着夏天,③ 地展示着独特的魅力。生命中的高光时刻,总与懂得感谢岁月天地的恩泽④ 。
(1)根据括号内的解释依次填出①②两处的成语。(2分)
(2)③④处成语填写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孜孜不倦 相得益彰 B.孜孜不倦 珠联璧合
C.孜孜以求 相得益彰 D.孜孜以求 珠联璧合
4、对联文化。(3分)
春联是中国年喜庆元素之一,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华人们过年的重要习俗。
春联的种类多,依其使用场所,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批”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方”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另外,春节贴“福”字,此风俗在汉族民间由来已久。
下面的春联,请从括号内的备选词中选最恰当的写到横线上,并说明理由。
上联:千门万户曈曈日;
下联:总把新桃换 _____。(桃符 旧符 春联)
理由:________。
5、语境运用。(11分)
[爱国 脊梁]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①有拼命硬干的人,②有为民请命的人,③就有埋头苦干的人,④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1)依据你对上述句子的理解,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①③④ D.③④②①
[强国 创新]
材料一: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三农”问题成了国家战略层面的关键点之一。近年来,国家逐渐认识到新媒体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推出了一系列2018年以来,快手抖音入局乡村产业,分别发起了“三农快成长计划”“新农人计划”,通过流量、资金、技术等的支持,激励了大批乡村内容创作者参与乡村短视频生产,让乡村短视频受到了更多城市用户的关注,在助力乡村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乡村短视频的流行。
“短视频十电商”的模式能够使农产品供应链垂直化,实现从农家到消费者的精准对接,为城乡商品供应销售开辟了新渠道,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21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销售额有望升至8000亿元,较2016年的2200亿元,增长迅速,良好的经济效益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这一行。
(摘编自《人民论坛》2020年9月)
材料二:
材料三:
乡村短视频创作者在他们的账号中,往往突出自己的农民身份,如“农民王小”“农村阿凯”“乡野丫头”等,表明农民身份的认同成为一种自觉。在选题及内容上,他们用镜头记录自己的家庭、家乡和农民的日常生活和劳动场景,如上山垒梯田、采花椒、挖野菜、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农村孤寡老人的生活等,乡土文化就在这些短视频的微观叙事中得以传播与振兴。这类短视频的流行,让越来越多的乡土“网红”崛起,使公众通过“乡村代言人”逐渐了解乡村地区和农民群体的真实情况,让乡村农民群体能够以新形象和新追求获得公众的认同。
(摘编自《传媒论坛》2021年19期)
(2)阅读材料一、材料二,请简要概括乡村短视频蓬勃发展的原因。(4分)
(3)阅读材料三,说说乡村短视频的流行有哪些意义?(3分)
[强国 有我]
短视频成为新农人助力乡村振兴“新农具”
根据《2021年抖音三农数据报告》,短视频、直播带货成为乡村“新潮流”。抖音农村视频2021年的总点赞量达到129亿次,农村视频创作者收入同比增长15倍。抖音三农创作者中,返乡创业青年占比54%,其中城市白领返乡创业比例最高(21%),其次为农民工(17%)、大学生(13%)、工人(10%)。返乡创业者以31﹣40岁居多,占比达54%;其次为24—30岁。
这些“新农人”可以熟练地使用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更好地对接产地优势与市场需求,以短视频和直播为平台,以农业产业为重点,推动乡村发展。
四川姑娘阿娟带动村民一起致富的故事登上热搜,央视赞她是“高原上的‘格桑花’”。几年时间里,她扎根高原,不懈地通过新电商卖农货,让阿坝州的高原土豆、梨膏、牦牛肉、苦荞茶等农特产卖向全国,还带动了当地人增收、就业。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来工作。她用自己的双手,改变自己和村民们的生活条件,也和更多人一起改变了小金县这个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
(4)请根据上述文本简要概括消息的结构。(3分)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岳阳楼是江南名楼,古往今来,无数文人登临揽胜,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阅读下面文本,完成文后题。(11分)
[甲]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①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②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子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③以悲,泫④然不能自已也。
(节选自袁中道《游岳阳楼记》)
[注]①熨:像被熨烫过一样。②练:像白绸缎一样。③愀然:忧愁的样子。④泫:流泪。
6、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至若春和景明 ②而或长烟一空
③着鹅溪练上 ④意致闲淡
7、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①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②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
8、请用“/”为画线句子断句。(2分)
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
9、鉴赏[甲][乙]选文中你最熟悉的一句写景句。(3分)
(二)阅读回答问题。(4分)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①,乾坤日夜浮②。
亲朋无一字③,老病④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⑤,凭轩涕泗⑥流。
[注]公元768年,杜甫年老体病,穷困潦倒,靠饮药维持生命。他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沿长江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感慨万千,写下了《登岳阳楼》。①吴楚:中国东南。坼(chè),分裂。②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③字:书信。④老病:杜甫57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⑤戎马:战争。关山北:北方边境。⑥涕泗(sì):眼泪。
10、下面对诗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这是一篇登楼抒怀之作,诗人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想到个人之悲和国事之伤,感慨万千。
B.从写景的境界看,颔联虽然广阔宏大,但不如孟浩然咏叹洞庭湖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高远。
C.“今”“昔”是时间上的对举,呼应了“关山北”与“凭轩”在空间上的对应,都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引发联想。
D.诗人将江山的壮阔与个人胸襟的博大相互映衬,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
11、请分析颔联写景和颈联、尾联抒情之间的关系。(2分)
(三)阅读回答问题。(11分)
让路名成为城市的文化名片
①“兴道巷”“崇兴巷”,路名来自唐代长安城中的坊名;因为旁边有养老院,取老人的雅称命名“乐龄路”;采自苏东坡文中“时和岁丰”一词,于是有了“时和路”“岁丰路”……近日,陕西西安一批路名打包上新,或是渊源有自,或是贴切古雅,展示着一个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
②路名,不仅是城市的环境要素,也是城市的文化标识。云南昆明的“金碧路”,既蕴藏金马碧鸡的当地典故,也合乎金碧交辉的天象奇观;走进江苏南京的“乌衣巷”,会让人想起“乌衣巷口夕阳斜”的名句:北京的“百节深外胡同”、河南洛阳瀍河回族区的“勒马听风街”,都让无数网友赞叹“诗情画意”……这些路名,植根深厚的文化,穿越漫长的历史,展现着一个城市独特的气质和魅力。
③不只是有着历史文化韵味的道路,一些听起来有些“土味”的路名,同样生长于城市的发展脉络之中。在不少城市里都有以“村”“庄”命名的道路,一些城市的道路名字还有“圩”“埔”“塘”“湾”等字样。这也不难理解,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过去的村庄被纳入城市空间,随山就势因地而命名,留住了一份乡愁。而以“厂”“店”“市”等为名,是工商业活动的缩影。屡屡可见的“航天”“科技”“高新”等,则是时代发展的折射。行走在这样的街道上,就如唱针划过唱盘,演绎出一段城市空间中“光阴的故事”。
④可以说,于社会生活,路名是坐标、是方位;于文化建设,路名是记忆、是传承。城市的路名,是导航上纵横交错的回家之路,也是心灵中源远流长的归乡之路,不仅能带着我们回到亮着灯光、飘着饭香的小家,也能带着我们回到历史之河、传统之脉的家园。路名串联起空间与时间,对接着历史与生活,为城市生活增添了一份精神的底色。
⑤一个城市的路名,不仅是独特的“文化遗产”,更是新鲜的“活的传统”。近年来,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新建道路越来越多,给新建道路命名成为一项重要工作。
⑥城市道路的命名,从来都是兼容并蓄的,关键在于如何体现出历史传承、生活接续,呈现出当地的文化特性。上海许多路名来自全国各地地名,甚至方位、区域也暗合,形成空间的对位;陕西西安“未央路”,往西有“阿房路”“凤城路”,往东有“开元路”“贞观路”,串起秦汉唐。路名可以新造,文化难以复制,立足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找到创新的命名思路,才能让路名成为城市的文化名片。
⑦“城,所以盛民也。”路名,说到底是为了服务城市中人们的生活。若只是为求风雅、为求特色而命名、改名,公众有距离感,地名也难以行之有效、传之久远。城市道路的命名,是管理者与使用者共同努力、共同选择的结果,也是可以流传下去的一种文化创造。这背后,有着文化孕育、产生、发展、流传的共同规律,不能不细思之、明辨之。
(张铁《人民日报》,有删改)
12、下面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第③段“就如唱针划过唱盘”,运用比喻论证方式来证明观点。
B.文中各种路名均体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C.文章既写了城市路名的特点,又指出了命名的方法,由表及里,论说有力。
D.文章大量实例不仅论证路名的文化标识作用,也使文章语言更丰富多样。
(四)阅读回答问题。(14分)
老屋·老娘·老燕子
①“天气暖和了,燕子该回来了。”娘用一双浑浊的眼睛在瞅屋檐下的燕子窝,脸上挂满了笑容。燕子窝不大,长方形,是用细泥垒成的,镶在老屋檐下的砖墙上,长长的屋檐伸出来,为它遮挡风雨。此刻,燕子窝正迎着初春的风,像一位慈祥的母亲,翘首期盼久别的燕子从南方飞回来。
②望着燕子窝,我记起了小时候娘教我的歌谣:“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到俺屋,垒窝窝,报家喜,人人喜欢和它住。”娘说,燕子是吉祥的象征,它们通人性,只往善良的人家飞,只在心眼好的人家搭窝筑巢。
⑧燕子之所以成了我家常驻的客人,与娘对燕子的呵护有很大关系。娘是菩萨心肠,谁要是拿竹竿吓唬燕子或大声驱赶燕子,娘就不高兴,禁不住唠叨一番:“燕子是来报平安的,别伤害它们。”在娘的看护下,无论是家里人还是外来串门的人,没有戳燕子窝的。就这样,燕子们一窝一窝地繁衍下来。老燕子老去了,小燕子长大了,旧窝没了,新窝又搭了起来。这些年,老屋到底繁衍了多少只燕子,谁也说不清。
④燕子又被称为报春鸟,是最早来到农家田野的报春使者。它们的到来总是有些神秘。每年春天,当柳树刚刚冒出鹅黄色嫩芽的时候,仿佛一夜之间,燕子突然就出现了,引人无限遐想。常常是先来了两只,紧接着又飞来两只,过了一会儿,飞来更多。它们有的在树枝上扑棱着翅膀,有的围着屋顶上下翻飞,有的落到菜地里。从它们悦耳的鸣叫声里,能感受到它们回家的欢乐心情。
⑤每年我们家的燕子飞回来时,娘都说,那是老燕子带领小燕子来认家了。她说,最先到的总是老燕子,发现自己的家巢还在,就招呼它们的儿女一起飞来唱歌庆祝。想想,娘说得还真有道理。燕子们在用欢快的鸣叫声向我们全家表示感谢呢。一听到燕子唱歌,娘就会抓出小黄米撒在门前的台阶下,然后“啾,啾,啾”地呼唤着燕子,燕子便纷纷飞过来啄食吃。娘坐在台阶上看着燕子,喜得合不拢嘴。
⑥燕子飞回来时,正是乡村的春耕春播最忙碌的时候。穿行于飘动的柳丝,迎着温煦的春风,老燕子也开始了繁忙的筑窝工程。它们用脚弹掉不结实的泥,再用嘴衔来新鲜泥巴,每天日出而作,不管刮风还是下雨,总是不停地在田野、水湾之间忙碌。它们像工程师一样,精心地设计、装扮着自己的小家。随着一团团小泥球运抵老屋,陈旧的窝很快就变大变宽敞了,焕然一新。
⑦为了迎接新的生命,它们又衔来小草,甚至头发丝、毛线头等,把家营造得更加温馨。人们一心忙着农活不再注意它们时,一个个新的生命诞生了。当老燕子回到家中,小燕子就从那温暖的窝里急急地探出头来,张着橘红色的嫩嫩的小嘴嗷嗷待哺,那争先恐后的样子真惹人喜爱。几个月后,小燕子慢慢长大,会飞了,便出窝紧跟它们的父母,飞向田野去捉虫吃。
⑧我们平日在外工作,很少回家,日日陪伴娘的唯有那些叽叽喳喳的燕子。我从内心里感激燕子。我多次劝娘到城里和我们一起住,但娘说她哪里也不去,她习惯住在乡下,就愿意守着几间老屋,日日听屋檐下燕子的鸣叫。于是,我没有强求,依了娘的心思。
⑨秋天来临,便意味着燕子即将结束在北方的生活,向南方飞去。娘对我说,临行那天,燕子迟迟不走,在树上、屋顶上不停地鸣叫,然后在院子里低低地飞来飞去。
⑩娘心疼地对它们说:“路远着哪,快走吧。明年春天,天暖和了就快快回家。”燕子们好像听懂了一般,叽叽喳喳鸣叫一番,而后慢慢地向南飞去。
⑪我能想象燕子跟娘告别时的情景,真令人有此伤感。娘说,“燕子和人是一样的,谁离家的时候不是恋恋不舍的呢?何况这是好不容易垒起来的一个家。”
⑫眼下,春风暖了,杨柳、梧桐青了,花儿渐次开放了。老燕子一定正领着小燕子们从南方飞回来,娘在老屋等着它们呢。
(尹希东/《光明日报》,有删改)
16、第④段“它们的到来总是有些神秘”作者采用了哪些方法描写“神秘”?(2分)
17、首段中“燕子窝正迎着初春的风,像一位慈祥的母亲,翘首期盼久别的燕子从南方飞回来。”很有意趣,请简要赏析。(2分)
三、作文(45分)
2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郁郁葱葱,意思是:形容草木苍翠茂盛。
王开岭说:“向植物学习,我要做个向阳的人。争分夺秒,光合作用,我要做个浑身长满叶子的人,一个郁郁葱葱的人。”
本册书中,我们就遇到了许多郁郁葱葱的人:红军最危难的时候,借《沁园春 雪》抒发伟大抱负的开国领袖毛泽东;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好总理周恩来;有“太阳与火把”之称的爱国诗人艾青;期望人人都能构筑自己精神空间的毕淑敏;进退之时都忧国忧民的范仲淹;身处逆境却能与民同乐的欧阳修……
请以“做个郁郁葱葱的人”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定(不能写成诗歌);②内容充实;③文中不得出现含有考生真实信息的人名、班级、校名等;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