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考试结束前
2024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卷
(全卷四个大题,共26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
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4题。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云南的靓(liàng)丽名片。巧夺天工的剑川木雕、闻名遐迩的鹤庆银器、流传久远的腾冲皮影戏、跻身国际时装展的楚雄彝族刺绣……它们是历久弥新的文化印记,是融入云岭儿女_______的文化基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乡皆有传习声,非遗繁花缀(zhuì)云南。近年来,云南不断发掘出一批又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西盟县的佤族织锦________古法技艺,一经一纬循环往复,色彩以黑、红为主,黄、绿、白、蓝、粉、棕相间( jiān), 像极了挂在佤山苍穹(qióng)下的彩虹。佤族织锦融入了绿水青山、彩霞云霓等元素,以丰富的色彩和纹样形成独竖一帜的风格。贡山独龙族妇女手工编织而成的独龙毯“约多”,以连续的直线条纹拼接而成,同样色彩绚丽。编织毯子的独龙族妇女也被称为“织彩虹的人”。 芒市德昂族的酸茶,运用传统工艺精心制作,县有与众不同的独特风味。德昂酸茶分饮用茶和食用茶,食用茶是德昂餐桌上一道________的美食……
不论现在还是未来,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会在世界舞台上_________。
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靓(liàng ) B.缀(zhuì) C.间(jiān) D.穹(qióng)
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巧夺天工 B.传习 C.独竖一帜 D.绚丽
3.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血液 承载 不可或缺 大放异彩
B.血脉 承载 不可多得 精彩纷呈
C.血液 传承 不可或缺 精彩纷呈
D.血脉 传承 不可多得 大放异彩
4.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芒市德昂族的酸茶,运用传统工艺精心制作,具有与众不同的风味。
B.芒市德昂族的酸茶,运用传统工艺精心制作,使它具有独特的风味。
C.芒市德昂族的酸茶,经过传统工艺制作,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风味。
D.芒市德昂族以传统工艺精心制作的酸茶,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风味。
5.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好的劳动教育让人终身受益.要实现劳动育人目标,就要上好每一节劳动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
①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亲历实际的劳动过程
②好的劳动课注重实践,强调身心参与,注重手脑并用
③一堂好的劳动课,还要注重教育效果
④上好劳动课,对课程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⑤帮助学生形成自党的劳动意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A.②③①④⑤ B.④③①②⑤ C.④③①⑤② D.②①③⑤④
6.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
云岭大地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民风淳朴。这里湖泊绿波荡漾、水天一色,有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处处芳草如茵、繁花似锦,正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2)“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这里百姓生活富足、热情好客,恰如陆游《游山西村》中(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性学习(7~12题,共12分)
(一)学习与探究(4分)
近年来,云南省组织多项青少年体育竞赛,30 余万青少年参与其中、学校积极响应,举办“阳光校园,乐享运动”体育节。为充分调动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确保本班运动员顺利参加比赛,班级拟成立不同的保障组开展服务工作,如:通告组,负责提醒运动员关注参赛相关信息;保健组,负责组织运动员赛前热身及赛后放松。
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7.如果由你来统筹安排,你觉得还应该成立什么保障组?该组主要负责哪方面的工作?请举出一例。(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通告组要提醒本班运动员小云参加女子跳高比赛,根据秩序册,应该这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秩序册
日期 | 检录时间 | 检录场地 | 比赛场地 | 比赛项目 |
5月7日 | 8:30-8:45 | 主席台前 | 田径场A区 | 男子100米预赛 |
8:45-9:00 | 主席台前 | 田径场A区 | 女子100米预赛 | |
9:00-9:15 | 主席台前 | 田径场B区 | 女子跳高比赛 | |
9:15-9:30 | 主席台前 | 田径场C区 | 男子跳远比赛 |
(二)名著阅读(4分)
九年级举办“重读经典,温故知新”读书活动,请你参加。
9.结合《朝花夕拾》的内容,谈谈你对书中回忆性散文叙述视角的理解。(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鲁迅儿时喜欢描摹的《西游记》人物绣像,其中不乏智者形象。假如以“智”为主题制作名著人物绣像册,你会推荐下列名著中的哪一位人物? 请说明理由。(2 分)
《水浒传》 《红星照耀中国》 《海底两万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书法临写与鉴赏(4 分)
11.仔细观察下面的书法作品,从中挑选八个不同的简体汉字,用正楷临写在田字格内。(2分)
12.赵孟頫的书法有“精工整练,潇散闲逸,形态妩媚,韵致十足”的特点,下列属于其作品的一项是( )(2 分)
三、阅读(13~25 题,共32分)
(一)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3~14题。(4分)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3.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序文中“不觉”,表明词人知道紧张狼狈于事无补,所以淡然面对不期而至的风雨。
B.“穿林打叶声”从听觉角度描绘雨骤风急,“莫听”则写出词人不为风雨所动的洒脱。
C.“料峭”与“微冷”,突出词人现实感受到的寒意,也表现出了他内心的孤寂和凄凉。
D.“山头斜照却相迎”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相迎”賦予山头斜阳人的动作和情态。
14.词中的“谁怕”与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不畏”意思相近,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结合两位作者的人生经历,简要分析两个词语所表达情感的不同之处。(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8题。(10分)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峽长,猿呜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
乍入谷,未有奇。沿溪曲折行数里,草木渐秀润,山竦出,崭然露芒角。水声锵然呜两峰间,心始异之。又盘山行十许里,四山忽合,若拱而提①、环而卫者。嘉木奇卉被之,葱茜浓郁。又行数里,得泉之泓澄渟溜者焉②。洑③出石罅④,激而为迅流者焉,阴木荫其颠⑤,幽草缭其趾⑥。宾欲休,咸曰:“莫此地为宜。”
(节选自麻革《游龙山记》)
【注释】①提:同“揖”,拱手行礼。②得泉之泓澄渟溜者焉:发现一股泉水,水深而清澈,聚为池塘,缓缓流动。③洑(fú);同“伏”,水伏流地下。④罅(xià): 缝隙。⑤颠:上方。⑥趾:岸边。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1)略无阙处 阙:__________ (2)至于夏水襄陵 襄:_______
(3)心始异之 异:__________ (4)环而卫者 环:_______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宾欲休,咸曰:“莫此地为宜。”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甲文描写三峡秋季景色却不见“秋”字,作者是如何表现三峡秋季特点的? (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甲乙两文所描绘的山的形态有哪些共同特征?请简要分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1题。(7分)
坐热“冷板凳”
李昌禹
①时而潇洒一笑,时而英气逼人,仿佛从书卷中走出的倜傥公子,90后越剧演员陈丽君,凭借纯熟的演技火出了圈。过去学戏的18 年里,别人在休息时,她时常还在压腿、下腰、练台步,为台上呈现的那一刻做准备。面对突然的爆火,陈丽君在接受采访时说:“越剧的舞台不大,主要的人物就一两个, 不知道什么时候轮得到自己。就为了热爱两个字,才愿意在这里坐冷板凳,坚持着。”
②年轻人最需要坐得住冷板凳。处于事业起步阶段的年轻人,难免会遭遇一段时期内坐冷板凳的状况。有的人能够泰然处之,耐得住寂寞、忍得了冷清、沉得下心境,把冷板凳坐得有温度、有宽度、有高度;有的人则不愿、不敢、不屑坐冷板凳,吃不得苦,受不得累,只想做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不愿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在拈轻怕重中蹉跎岁月。
③愿意坐冷板凳,凭的是执着的信念、超脱的心态。如此方能将冷板凳坐得住、坐得稳。“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敦煌儿女”樊锦诗从大学毕业起就扎根大漠,几十年如一日,静心笃志,潜心研究敦煌文物。“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为实现“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想,一辈子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推广。他们在冷板凳上一坐就是大半辈子,长期默默无闻、鲜为人知,却能淡泊名利、潜心做事。这种可贵可敬的品质,堪称青年人的标杆。
④不怕板凳坐不热,就怕板凳没人坐。那些心态浮躁,动辄为名所困、被利所惑,或受杂念所累、为外物所扰的人,是坐不了冷板凳的,更遑论把冷板凳坐热。
⑤冷板凳要坐热,要有稳扎稳打、久久为功的毅力恒心,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曾表示,每一项国家科技奖背后,都是科学家们平均16年的“坐冷板凳”。坐定了冷板凳,便没有捷径可走,在日积月累中厚积薄发,才是把板凳坐热的不二法门。有的人当初愿意坐冷板凳,也能坐冷板凳,可时间一长,经不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日渐失去昔日奋进、拼搏的斗志,沦为熬资历、混日子的“老板凳”,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终归无所成就。
⑥其实,坐热冷板凳的过程,也是一个潜心修为、提升自我能力的过程。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最能练苦功。他8岁学戏,70多岁高龄时,仍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从不间断。高空苍鹰的昂然英姿,风吹树动的优美姿态,都是他揣摩身段动作的灵感来源。这种用心揣摩、长期苦练的精神,值得后辈学习。
⑦“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说的虽然是做学问,但做人做事的道理大抵如此。坐得住冷板凳,才换得来“热沙发”。能够把冷活做实、冷事做热、冷门做火,练就看家本领,成功自然会热情而至。
(选自2024年4月《人民日报》,有删改)
19,如何才能坐热“冷板凳”?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②段的论证思路。(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如果以邓稼先的事迹为论据,放在文中哪一段最合适?请为该段拟写这个事实论据。(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2~25题。(11 分)
沉默的守望
梅世雄 郑茂琦
①这里的一切都是土黄色的,唯有天上的白云,长长的一条挂在山尖。
②我们边防连驻扎在河谷,战士们每天都要上山巡逻。巡逻路上,有一个连续下坡的急弯,路面常年结冰,路边立着一块墓碑。墓碑简易朴实,但周围十分整洁,这里安葬着4名烈士。战士们常来扫墓,把长长的、洁白的哈达系在墓碑上,表达最崇高的敬意。
③山脚下,有一家小小的茶馆。石砌的屋子四处漏风,几把破旧的桌椅擦得锃亮,所有物品都整齐有序,倒是有几分军营的味道。坐在那个靠窗的位置上,天气好时,能看到一条薄薄的云带围在山尖。
④茶馆是一个跛脚的汉族大叔开的,大家都叫他老赵,指导员却喊他赵哥。老赵头戴一顶摘掉帽徽的军帽,上身穿着一件藏袍,下身是一条旧军裤。黑里透红的脸被岁月犁出了道道深沟,满脸褶皱中隐约可见几道伤疤。走路虽然一瘸一瘸的,但他的脊背依然挺得笔直。没客人的时候,老赵会久久地坐在窗前。
⑤我们乘车到县里办事,正好老赵也要到县里看病。指导员说,把老赵捎上,万一路上有情况老赵也能帮衬。
⑥从连队到县里,路上需要翻越好几个海拔5000多米的山口。阿里地区的天,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上午出发还阳光灿烂,越往山上走,风越大,不一会儿竞飘起了雪。老赵摇下车窗,看了看山顶,一片雾蒙蒙,又嗅了嗅冷飕飕的空气,说,估计过不去了……
⑦果然,山口上漫天风雪,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雪。悬崖边,有一辆越野车已经陷进了雪沟,动弹不得。我们赶忙拿出铲子,清除越野车周边的积雪。尽管腿脚不方便,老赵却冲锋在前。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奋战,老乡的车辆终于脱困下山。
⑧前行道路已经阻断了,老赵联系了乡里负责道路保通的道班,我们要等铲雪车开路。坐在车里,我们闲聊起来。驾驶员忽然问:“当年牺牲的那几名战士您认不认识?”老赵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开口说,认识。随后,给我们讲起了当年那场雪。
⑨那天的雪比今天还大。连队接到乡里的电话,请求救援陷进雪里的老乡车辆。连长带上4名战士,拿着铁锹就驾车冲上了山。在山口找到被困车辆时,雪已经没过了小腿,只能一步一步走过去。
(10)战士们用铁锹把轮胎周围和汽车底盘下的雪一锹一锹铲出來。5000多米的山口上,人活动一会儿就气喘吁吁。老乡的车上拉着煤,车子本身动力弱,轮胎陷进雪里一直空转。连长带头推车,猛地大喝一声,所有人一齐发力,车辆终于爬出雪坑。连长带着4名战士轮流铲雪开路,2个多小时后,老乡的车终于脱困。
(11)为了安全,下山时连队的车在前带路,老乡的车跟在后面,沿着军车的车辙前进。行驶至一处连续下坡的急弯,山上积雪突然崩塌,军车驾驶员不由猛打方向,加上路面结着一层厚厚的冰,车子瞬时失控滑下了山崖。
(12)老乡急忙联系乡里,附近的百姓都拿着工具赶来救援。大伙儿把受伤的战士抬下山的时候,一路上还有不少乡民往山上赶。可惜,4名年轻的战士还是牺牲了。
(13)最先从车里甩出去的是连长,老乡来救他的时候,他咬牙说自己没事,让老乡先去救其他战士。连长是最后一个被抬下山的,他受了重伤,但侥幸活下来了。老赵望着山崖,神情木然地说。
(14)老赵所说的那条路,就是我们每次巡逻的必经之路。
(15)铲雪车来了,我们的车跟在铲雪车后面,慢慢翻越山口。经过一个弯道,车辆突然失控,“啊,打滑了!”驾驶员一声大喊。车子朝着万丈悬崖滑去。我们紧紧抓住车辆扶手,冷汗湿透了全身。关键时刻,老赵扑过去双手死死把住方向盘,车子最终在悬崖边上停住了。驾驶员脸色苍白,不停地喘着粗气,握着方向盘的双手止不住地颤抖……
(16)到山脚休整,惊魂落定后,我们想起老赵刚才讲的故事里的细节,问老赵,那个连长姓啥,后来咋样了?老赵淡淡地说,那连长姓赵,受伤后就退伍了。
(17)我们似乎明白了什么。
(18)回望来路,远方土黄色的大山沉默地矗立着,唯有天上的白云挂在山尖。
(选自2024年3月《解放军报》,有删改)
22.请按照老赵两次救援遇险的先后顺序,简明扼要地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文中反复写到挂在山尖的白云,有何用意? (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老赵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关联文章和以下链接材料,简要陈述你的探究发现。(3分)
材料一:她问我们饿了没有。这正问中了我们的心事。她拿出仅有的一点米,放在房中间木头架成的一个灶上煮粥。她向我们道歉,说没有多的米,也没有大锅,要不就多煮些给部队吃。我们给她钱,她不要。好容易来了一个认识的同志,带来一袋米,虽然明知道前面粮食缺乏,我们还是把这整袋子米送给她。她非常欢喜地接受了。
——《老山界》
材料二:他又指了指狭小潮湿的防空洞说:“再比如蹲防空洞吧,多憋闷得慌哩,眼看着外面好好的太阳不能晒,光光的马路不能走。可是我在这里蹲防空洞,祖国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啊,他们就可以在马路上不慌不忙地走啊。他们想骑车子也行,想走路也行,边遛达边说话也行。只要能使人民得到幸福,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所以——” 他又把雪放到嘴里,像总结似的说:“我在这里流点儿血不算什么,吃这点儿苦又算什么哩!”
——《谁是最可爱的人》
材料三: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 ”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驿路梨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40 分)
26.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40分)
题目一:山坡在山脚和山顶之间。行至山坡,身边有好友偕行,远方有烟岚可眺,峰项有未知待探索,来路有满满的收获。行至山坡,可以一鼓作气,勇攀高峰;也可以驻足小憩,调节身心……
请以“走在山坡上”为题写一篇作文。
题目二:______________长伴我左右
要求:
(1)若选题目二,须将题目补充完整:
(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4)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2024 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应用(16 分)
1.C “ 间 ”应为(jiàn)2.C 独竖一帜“竖 ”应为“树 ”3.D (融入搭配血脉, 传承搭配技艺,不可多得形容少见 4.A(“与众不同 ”和“独特 ”赘余)5.D 6. 名篇名句默写(每空 1 分,共 6 分)
(1)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3)莫笑 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二、综合性学习(7-12 题,共 12 分)
(一)学习探究(4 分)
7.示例:后勤组。负责为本班运动员提供休息的场所,准备常用物资,如水、纸 巾、葡萄糖等。
8. 示例:小云,女子跳高比赛时间是 5 月 7 日上午,检录时间是 9:00-9:15, 请你在 9:00 之前到主席台等候检录,检录完成后请到田径场 B 区等候参赛。
(二)名著阅读(4 分)
9. 《朝花夕拾》作为回忆性散文,用第一人称“我 ”讲述故事,有双重叙述视 角(童年视角与成年视角),如《五猖会》既有童年的“我 ”对五猖会的热切期 盼,也有成年的“我 ”对封建教育的理性批判。两种视角在文中互为补充,交相 辉映,共同形成了这部散文集理性而又充满温情的艺术风格。
10. 示例:我会推荐《水浒传》中的吴用。理由:吴用绰号“智多星 ”,足智多 谋,是梁山好汉中的智者代表。他策划了诸多巧妙的计谋,如智取生辰纲,通过 精心设计,不费吹灰之力就劫走了生辰纲,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谋略;在梁山 的发展过程中,他多次出谋划策,为梁山的壮大立下汗马功劳。他的智慧体现在 对局势的准确判断、对人心的巧妙把握以及对各种复杂情况的应对处理上,非常 符合“智 ”的主题。
11.示例:清、春、芳、洲、江、舍、波、影。 12.B
三、阅读(13-25 题,共 32 分)
(一)阅读下面宋词,完成 13-14 题。 (4 分)
13.C 情感分析有误
14. 《定风波》:“谁怕 ”侧重于表达苏轼在逆境中对人生的感悟和超脱。
《登飞来峰》“不畏 ”侧重于表达王安石在追求政治理想过程中对困难和阻碍的 勇敢面对。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5-18 题。(10 分)
15.(1)同“缺 ”空隙,缺口 (2)漫上 (3)以……为惊异 环:环绕
16.(1)即使是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2)宾客们想休息一下,大家都说:“没有比这里更适宜的地方了。”
17. 写秋天,作者用一“霜 ”字暗示;写三峡秋景的清寒,并用猿鸣来烘托萧瑟 的秋高,让人不胜凄凉;写秋季的景色,着“寒 ”“肃 ”“凄 ”“哀 ”数字,便将 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18. 甲乙两文所描绘的山都具有连绵不断、险峻高耸、奇特的特点。这些共同特 征不仅描绘了山的自然形态,也赋予了山以生命和情感,使读者能够在心中构建 起一幅生动的画卷。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9-21 题。 (7 分)
语文参考答案﹒第 1页(共 5 页)
19.(1)、保持热爱,不惧挫折;(2)具有执着的信念,超脱的心态;(3)不为 名利所困,具有恒心和毅力;(4)潜心修为,提升自我能力
20. 第②段运用对比论证证明坐冷板凳的必要性。文章先提出观点“年轻人最需 要坐得住冷板凳 ”;接着指出年轻人会坐冷板凳的状况的原因;最后从正反两面 列举有些人面对坐冷板凳所持的不同态度及其造成的后果。
21. 放在文中第③段最合适。
示例:“两弹元勋 ”邓稼先埋名戈壁数十载,常年风餐露宿,“用最原始的办法 ” 破译原子弹的奥秘。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22-25 题。 (11 分)
22. 老赵随我们乘车到县里办事途中救下一辆被困的越野车,向我们讲述了当年 他带领 4 名战士解救老乡车辆时,4 名战士意外遭遇雪崩牺牲的故事,这时,我 们的车辆打滑,千钧一发之际,老赵死死把住方向盘,避免车子滑下悬崖 。
23. “挂在山尖的白云 ”交代了边防驻地的环境险恶,渲染了宁静祥和的气氛, 衬托出边防战士们在艰苦的环境下默默奉献的精神;“白云 ”象征了战士们纯洁 美好、勇于牺牲的高贵品格;文章开头、结尾均提到“挂在山尖的白云 ”,首尾 呼应,照应标题,使文章结构严谨;凸显小说诗性,雅致隽永,令人回味无穷。
24. 老赵虽然退伍了,但依然保持了作为军人的习惯,体现了他的简朴自律和对 军人职业的热爱;老赵通过观察外部环境就能判断出危险情况,体现了他经验丰 富;老赵两次因救人遇险的经过,体现了他不畏艰险、舍己救人、果决勇敢的品 质。
25. 军队和百姓的情感如家人一般亲密深厚;军队战士们具有乐于奉献、为人民 服务的觉悟;战士们具有助人为乐的美好精神。
四、写作(40 分)
思路:题目一:“走在山坡上 ”:何处的山坡? (背景叙写)什么样的山坡? (环境描 写)和谁走在山坡? (引入主要人物构建故事)
故事的朝向——感悟自然,融入自然(和父亲) ;亲情刻画,表现温情(和奶奶); 战胜自我,勇往直前(和自身)
题目二“ 长伴我左右 ”:补出新题
谁或者谁之物的刻画? (背景叙写) “长伴—— ”时间关系
可以大胆使用小标题或者独句段刻画。 例文:
走在山坡上
清晨,阳光透过薄雾洒在山坡上,我踏着轻快的步伐,开始了这次山坡上的 漫步。山坡上,绿意盎然,野花点缀,每一步都仿佛踏在自然的旋律上,让人心 旷神怡。
我沿着蜿蜒曲折的小路前行,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为我遮挡了部分阳光, 留下斑驳的光影。我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感受着大自然的馈赠,心灵在瞬间得 到了放松。
山坡上,时而平坦,时而陡峭。当我遇到陡峭的坡面时,我并未退缩,而是 语文参考答案﹒第 2页(共 5 页)
鼓起勇气,一步步向上攀登。虽然汗水浸湿了衣衫,但当我站在高处,俯瞰着脚 下的风景时,那种成就感让我忘记了所有的疲惫。
在漫步的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有趣的景象。一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它的翅膀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美得让人移不开眼。几只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它们的歌声清脆悦耳,为这片山坡增添了几分生机。
然而,山坡上的漫步并非只有美好的风景。有时,我会遇到荆棘丛生的路段, 需要小心翼翼地绕过;有时,我会遇到湿滑的泥土,需要更加谨慎地行走。这些 困难让我更加明白,人生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需要我们勇敢面对,克服各种挑 战。
在山坡上漫步的过程中,我不禁陷入了沉思。我思考着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思考着如何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我意识到,只有不断地学习、成长和 进步,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当太阳逐渐升高,我结束了这 次山坡上的漫步。我站在高处,望着远处的风景,心中充满了感慨和满足。我感 谢这片山坡给了我这次难忘的旅程,让我领略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也让我更 加深刻地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和价值。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将这次山坡上的漫步的经历铭记在心。我会珍惜每一 个机会,去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我会勇敢地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不断地 学习和成长;我会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用心去感受每一个瞬间的美好。我相信, 只要我们保持一颗感恩的心和一颗勇敢的心,我们就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 远、更稳。
例文:
书香长伴我左右
莎士比亚曾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 像鸟儿没有翅膀。”由此可见书籍对人们的重要性。
古往今来,数不胜数的贤人能士用他们的行动来向我们传达他们对书籍的渴 望——蚊声如雷的夏夜,车胤用布囊包裹着萤火虫在闷热的夜里看书;寒风刺骨 的冬日,孙康冻红了双手却依旧瑟瑟发抖地在映雪苦读;大雨倾盆的雨天,小小 的林海音正在书店里遨游在书籍的海洋里……想起自己的读书经历,便自愧不如 了。
语文参考答案﹒第 3页(共 5 页)
记得小时候看《水浒传》时,经常一看就是一两个小时,甚至睡觉前都还在 回味书中绿林好汉的豪气,他们的海誓山盟时常在我的梦中回荡。最喜欢的还是 搬一个小板凳坐在门口,迎着习习凉风,同蓝天白云一起赏读《水浒》,多么有 诗情画意呀!有时读到精妙绝伦之处,便轻轻地合上书,闭上眼,仿佛自己来到 了书中的世界:眼前烽烟四起,战角号鸣,千军万马飞驰,我军披坚执锐,奋勇 杀敌,逼得敌人丢盔弃甲,落荒而逃。暮晚,将士们踏着凯旋之歌,将军大摆庆 功宴,绿林好汉们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甚是乐哉!读《水 浒》,让我领略到了绿林好汉们的侠肝义胆,“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 的豪气!
如今长大了,却又偏爱上了唐诗宋词。每一首诗,每一首词都包罗万象,意 象万千,只不过都隐藏在最深处,留给志同道合的后世之人去揣摩而已。午后恬 静时光,坐在门前阶梯上,吹着微风,哼着小曲儿,看着诗词,用心去体味每一 句诗甚至每一个字,你都会发现又和上次体会的不同。没错,这便是诗词独特的 魅力所在!我很钦佩古代的每一位诗人或词人,如果可能得话,我真想穿越到古 代去问问他们究竟是如何巧夺天工地将这些诗词创造出来的!
品读一首诗,念一段情。读马致远的“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 天涯 ”,我体会到的是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读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体会到的是诗人坚贞不屈的爱国情怀;读叶绍翁的“春色 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我体会到的是诗人对春天浓厚的喜爱之情。
多想静静地躺在草坪上,面对碧空如洗的蓝天,迎着缕缕清风,看着自己喜 爱的书籍,驰骋在书籍的海洋里啊!
读书的确是一件其乐融融的事,只要你能静下心来跟着作者的笔尖走,体会 诗人著诗时的情怀,一定会体味到读书的莫大乐趣。愿书香长伴我们的左右!
语文参考答案﹒第 4页(共 5 页)
四、作文(40 分)
作文评分标准
项目 类别 | 一类 (40 ~ 35) | 二类 (34 ~ 30) | 三类 (29 ~ 25) | 四类 (24 ~ 20) | 五类 (19~ 0) |
A 内容 |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感情真切 |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具体 思想感情真实 |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尚明确 内容尚具体思 想感情尚真实 |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具体 | 严重偏题 不知所云 |
B 语言 | 语言得体、有文采 | 语言准确、流畅 | 语言通顺 | 语言基本通顺 | 文句不通 |
C 结构 | 结构巧妙 详略得当 | 结构完整合理 详略明显 | 结构较完整 详略不明显 | 结构尚清楚 能分段 | 结构混乱 |
①立意深刻,构思 | ①具备本类 A、 | ① 具 备 本 类 | ① 具 备 本 类 | 此类作文 | |
巧妙,语言生动形 | B、C 三项条件 | A、B、C 三项 | A、B、C 三项 | 在 19 ~ 0 | |
象 ,文体特征鲜 | 的评 34~ 32 分。 | 条 件 的 评 | 条 件 的 评 | 分之间酌 | |
评 | 明,可评满分。② | ②本类 A、B、C | 29~ 27 分。② | 24~ 22 分。② | 情给分。 |
分 | 具备本类 A、B、 | 三项某项稍弱, | 本类 A、B、C | 本类 A、B、C | |
细 | C 三 项条件 的评 | 评 31 ~ 30 分。 | 三项中某项稍 | 三项中某项稍 | |
则 | 39 ~ 37 分 。本类 A、B.C 三项中某 项稍弱,评 36 ~ 35 分。 | 弱,评 26 ~ 25 分。 | 弱,评 21 ~ 20 分。 | ||
注:①书写工整、美观,酌情加 1~ 2 分;字迹潦草、难以辨认,酌情扣 1~ 3 分。②错别字 每 3 个扣 1 分,重现不计,最多扣 3 分。③字数不足酌情扣分。④缺标题或标题错误扣 1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