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科举考生要挤在1平米号舍里连考9天,写满7篇策论、3首试帖诗,中途如厕需举“出恭牌”登记。而现代高考单科最长不过150分钟,还有空调和监控眼药水服务。但别急着羡慕古人——乾隆年间顺天府考场曾热死3名考生,比现代考场晕倒的“脆皮大学生”惨烈十倍。
录取率:0.0003%VS本科率40%
唐代“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绝非虚言,白居易27岁中进士竟成全国头条。宋朝平均3万人抢400个进士名额,比清北录取率低100倍。现代高考虽千万人过独木桥,但2023年本科录取率已达47%,相当于古代“同进士出身”保底发放。
复习资料:5米长卷VS53套密卷
清朝状元必备《四书大全》重达18斤,考生要默写43万字的《十三经注疏》。现代学生刷题量更惊人:某衡水学霸高三一年用完279支笔,写废的《五年高考》摞起来比《永乐大典》还高。但古人没有“错题本APP”,全靠油灯下抄断手。
作弊成本:脸上刺字VS刑法入罪
嘉庆年间考生徐某在鞋底藏小抄,被查获后发配宁古塔为奴。现代高考作弊最高判7年,但仍有商家贩卖“纳米耳机”。不过古人更狠——宋代发现夹带者,连保人都要流放三千里,堪比现代“连坐算法”。
人生回报:县令起步VS求职地狱
范进54岁中举就能当知县,等同现代985博士直升副县长。而今清北毕业生可能挤不进街道办面试。但别看古人“包分配”,清代进士平均寿命仅58岁——还没领完退休金就累死在任上,比现代“007打工人”更易触发猝死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