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某乎上看到这个问题,作为老师也作为家长,我也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一点看法吧。
首先,我不是很认同“讨好”这个说法的,当然了,提问者也用了双引号,我更愿意用加强和老师的联系,引导老师将他的注意力更多地向自己的孩子倾斜这样的表述,如果从这层意思上来说,我觉得还是要“讨好”老师的,因为在学校那么长的时间里,老师是直接面对你孩子的人,不求他对孩子多好,至少不要有冷暴力吧(尽管现在学校到处都是摄像头,校规校纪又那么严格,基本上不会发生这类事情,但自己的孩子自己疼,作为家长肯定要尽量避免这类不好的事情发生,至少不能拿自己孩子去尝试,去挑战吧)。
至于如何快速地建立这样的关系,我认为这个要从老师的角度去分析。
老师到底喜欢什么?红包?礼品卡?无脑夸?其实这些都不是。
很多人说是红包,我也不否认有家长给老师送过红包,我自己是没有送过(当然,我相信老师如果收了的话,我说的是如果真的收了,他会对你的孩子有所侧重的,毕竟拿人手短),因为我觉得一名重点小学的在职在编老师是不会收取红包的,我这样说并不是说所有的老师人格上都多么高尚,都是视金钱如粪土的,而是在重点小学任教的老师,是十分在意自己的羽毛的,他们不会因为几百块钱几千块钱把自己的饭碗弄丢的,在重点小学任教的老师收入虽然不算太高,但已经可以过上比较体面的生活了,根本不会为了这点儿钱冒险。
同理,礼品卡也有这样的风险,真正的高水平老师,重点学校的名师是不敢也不屑于收这些的,所以我说,红包和礼品卡真的无法打动他们。
有一些家长在班级群里无脑的夸老师,各种点赞,花式赞美,大家换位思考一下,你如果是老师你会喜欢这样的所谓的赞美吗?老师又不是傻子,你发的赞越多他会越觉得你在嘲讽他,所以,在班级群里就老老实实地做一个听众就行了,这样至少是一个及格分。
我是一名课外培优老师,通过上课收取课时费,但实事求是地说,我收到课时费的感觉基本上都是麻木的,有的时候上完课太忙了(我周六一天全天是满课状态),忘记收钱,微信过了一天直接给退回去的情况也发生过,真正让我很开心,能够“讨好”到我的其实是学生成绩的提高,学业的进步,每当我看到学生的作业做得全对,而且步骤过程非常完备,字迹清晰,卷面整洁时,我都会发一条长长的语音,狠狠地夸一下孩子,每当我上课的时候提出一个问题,班级上的同学能够给我一个积极的反馈,无论是正确的解题思路,亦或是积极思考后的会心点头,都能给我很好的体验。
从本质上说,老师希望获得的是一种呼应,一种对自己教学质量的认可。
当然,也许会有人说,你是做这行的,收钱天经地义,在职老师平时没有额外收入,如果家长意思一下,他们的感觉应该和你是不一样的,好吧,我再举一个例子。
我从小到大成绩还算不错,智商也都在线,因此,在学校的时候老师上课讲题我都能很及时地反馈,同学不会做的题我也经常帮着老师答疑(有时候答疑课老师不在,我就坐在讲台上辅导同学),有的时候负责和老师一起出试卷,我记得那个时候试卷还是用油印纸做的,拿个滚筒印上去的,算是老师的好帮手吧。
前几年回去看老师,老师拉着我的手一直看着我,一直夸我,我都不好意思,临走了还要给我一篮子水果,我从老师的眼神和举止中可以体会出来,我的老师是真的很喜欢我,所以,如果想和老师建立这样的关系,有几点需要家长和孩子注意。
第一,成绩要好,最好是很突出。说这句话可能很伤人,但是,在学校里成绩不好真的是原罪,不要扯别的理由,老师不见得会讨厌成绩不好的学生,但老师一定会喜欢成绩好的,因为成绩好的学生本身就是老师非常得意的一件作品,会被老师认为是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像对自己孩子那样看待这样的学生。
另一方面,在课堂上和老师正面互动的学生也会得到老师的青睐,刚才我也提到了,老师希望得到认可,希望有一种呼应,需要有一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觉,而一个在课堂上,或者课下与老师积极互动的学生,比如当年的我帮助老师管理班级,组织考试,批阅试卷,答疑解惑,这样的一个助手是老师非常喜欢的。
第二,积极参与班级建设。班集体是一个大家庭,它不是老师的,也不是班干部的,当然,也不是班委会那几个学生和他们家长的,对于班主任来说,他不仅仅要教学,还要管理整个班级,对班级里发生的一切事情负责,因此,如果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班级的建设当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努力构建团结向上的班级氛围,老师是十分喜欢的。实际上,参与班级建设并不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更不会对学习造成什么负面的影响,运动会时积极报名,班级卫生清扫活动时积极参与,遵守学校的各项规定,下课不乱跑乱跳,不惹事生非都算是参与到了班级的建设当中,特别是在集体活动中,如果能够出彩的话,无论是对班级还是对老师本人,都是一种荣誉,此外,家长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比如上学、放学时的交通疏导工作等等,表现的积极一些,工作到位,也是一个重要的加分项。
第三,尽量避免矛盾激化。孩子在学校难免磕磕碰碰,有的是自己摔了,有的是和同学起争执,作为班主任,最怕的就是孩子受伤,一旦发生这样的事情,各方面都很难调和解决,因此,最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要在学校和其他孩子吵架甚至打架,也不要横冲直撞,磕磕碰碰的。不过,孩子天性都是好动的,如果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作为家长肯定是要争取自己的权益,这本身无可厚非,不过在处理这类问题时,肯定是有技巧的,比如说一定不要在班级群里去质疑,甚至去职责老师,其实相对来说,家长手里的武器很多,到学校那里甚至闹到教育局去,会给老师非常大的压力,但是,如果在其他家长面前公开的质疑老师,那这位老师就会感到权威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我见过的所有在班级群里硬刚老师的家长,最后的结果都不是很如意,因此,遇到这种事情时,尽量冷处理,尽量不要闹到学校去,尽量不要带着一帮人到老师办公室去,避免矛盾激化,也是给自己后续的动作留有余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