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刷试卷跟刷题哪个好一点

高中刷试卷跟刷题哪个好一点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5-03-07 03:35:32

相信有不少初高中的同学,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自己和某些同学买了同样的教辅书,花了同样的时间,投入了相同甚至可能更多的精力,为什么效果却没有别人好呢?

今天来简单的聊一聊。

因为刚开学,各种事务繁多,没有经过很审慎的思考,哪说哪了,真的是闲聊。

刷题这件事情啊,看上去很简单,就是买本习题集高强度的练习,但其实还是颇有讲究的。

刷题其实不是我们的目的,它只是我们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手段或者环节,是服务于我们的学习目标的。

不同水平的学生,刷题要解决的问题是不一样的,刷题选择的书籍也是不一样的,由于诉求不同,刷题的方式也会有变化。

所以我们会看到有些孩子从来不刷题,每次考试成就都还名列前茅,这种情况是存在的。

说句政治不正确的话,有些孩子是真的聪明,他们不需要刷题训练就拥有了快速准确的计算能力,拥有了卓越敏锐的洞察力和思考能力,可以轻易洞穿题目设置的陷阱和伪装,直达本质。

这是先天的禀赋。

但另一方面,这也揭示了我们孜孜不倦学习,或者具体一点,刷题的目标:即通过训练,让我们普通人的相关能力接近甚至达到一个卓越的水平。

这是可以达到的。

只不过这个过程道阻且长,需要漫长的持之以恒的努力。

如果以层次论,刷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大量刷基础题,提高计算速度、准确度,在这个过程中巩固对基础知识、基本题型的掌握。

对于这一点,我是有切身体会的。

在我上高中的时候,因缘际会,我得到一本习题集,主要是以选择填空的基础练习为主,我花了大概一两个月的时间全本通了一遍。

哪怕当时很多题目其实已经会做了,但是我还是忍住烦闷,一道一道的啃了下来。

经历了这么一个过程之后,我的解题速度提高了一个档次,而且很少出现基础错误了,看到一道题目,它的套路基本上都了然于胸,有时候答案都会直接跳了出来。

而且通过刷题,一旦数量多了,自己就会积累很多的经验和技巧,俗称为秒杀经验。

这些经验只有自己总结出来的才能烂熟于胸,能够熟练运用。

如果只是听某些人讲一些秒杀的技巧,第一没有实际经验的支撑,第二缺乏大量的练习,实际上是无源之水,实用性有限,仅止于炫技而已,一旦在考试环境中,就很难施展了,还浪费时间、金钱、精力。

说到这里,我就建议如果孩子们要去听那些秒杀课,希望你们把基础搞好,这样听下来与自己的经验相互印证,可能效果会好一些。

刷题的第一层次就是高强度、大容量、高效率的刷基础题,保证基础。这是必由之路,有些同学能力比较强,本身基础不错,就可以跳过,但如果基础不牢,贸贸然跳过去的话,在之后的刷题过程也不会顺畅,反而会步履维艰。

但我也有惨痛的教训,就是我在把基础刷透之后,停留在舒适区里不出来了。

没有去有意识的乘胜追击进一步上难度,而是始终沉迷在刷小题无往不利的快感中。

这就是刷题需要注意的一点了,当你的能力通过训练得到提升以后,一定不要犹豫,不要眷恋那种成就感,因为畏缩于难题而驻足不前,停留在舒适区内。

能力够了还不上,那就是浪费时间了。

所以纠结于效果不如别人的同学,请反思一下,有没有这种原因。

刷题的过程是没有尽头的,基础扎实了,就去刷中等难度的题目,比如必刷题,因为之前基础已经扎实,此时刷这些题目,就可以把重点和注意力完全放在总结题目命题套路、解题规律、分析思路上去。

有些同学可能也在刷这些题目,但是却总是在用以前的老办法解决新问题。

这些比较有难度的题目,其实主要看的是你的思路。

我们试图通过刷题磨练的也是解题思路,去寻找每一种常见题型的思维路径,去总结不同题型的共性,初步形成自己的解题体系和套路。

总而言之,思考的成分要大于机械工作的比例。

如果还是满足于一题一题的做出答案,其结果就是做了很多的题,但却毫无收获,或者收获很小。

因为稍微有些难度,需要思考的题目,一般是怎么构成的呢?

一般都是通过多个知识点的综合,问题的深埋来构造的,变化太多,你很难穷尽所有的类型。

只是机械的刷题,机械的记忆答案,是很难跟上题目的变化的。

说白了,这些问题的解决,依靠的是你的能力!

是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题目、归纳概括、洞察联系的能力。

这也是此时刷题需要解决的。

也是我们在刷题过程中着重需要锻炼的。

这一点,其实也是很多初中生到了高中以后,数学成绩不如人意的关键一点,因为受到初中成功路径的影响,形成了路径依赖。

当一份卷子百分之八十的题目都可以解决的时候,同学们就面临两个问题,第一个是还刷不刷,第二个是怎么刷?

刷不刷是一个性价比的问题。

因为高考从120提升到130 是一个比较难的过程,如果说之前的提升过程可以近似看成是线性的,或者可以看成是几段线性的过程,有多少投入就有多少产出。

那么从120到130 需要投入的精力是不可控的,有可能投入了很多精力也很难攻破。

这个时候是需要衡量一下性价比,如果有其他薄弱的科目,我的建议是先解决那些薄弱项,因为性价比比较高。

如果没有其他的问题,那么是可以尝试着突破一下的。

这一块不太好讲,因为凡是数学到了120分以上以后,剩下的都是顽疾了,不同的同学会有一些不同的薄弱之处。

但也会有一些共性的内容,比如压轴题可能做得不是特别好。

圆锥曲线和导数,我的建议是圆锥曲线可以作为刷题攻关的第一点。

因为圆锥曲线的思路其实是比较固定的,不管外在的形式如何变化,动点问题、定点问题、最值问题......诸如此类,但内核是不变的,都是寻找等量关系,构造、代换,剩下的更多的是计算难度的问题。

可以考虑看一些专著类的书籍,拓展一下视野和思路,然后适当的练习。

不需要保证全对,只要保证每次考试能在本题拿到八分以上就可以了,在现在的改卷标准下,是可以做到的。

这个时候,单纯的堆量是有价值的,但已经不是必须的了。

比如导数,要想解决的比较好,除了常规刷题之外,更多的是悟,是学会在做题中拿到该拿的分数。

按步给分,导数只要能够拿到超过一半的分数,就是胜利了。

一般达到这个层级的学生,在刷题的时候,还有一个任务,就是要把解题过程抠细节,抠的越标准、越完备越好。

到了130分以上,基本上是锱铢必较的,如果因为过程不够清楚,表述不够标准而扣分,那就太亏了。

但是这个能力,也是需要一定的练习来解决的。

还是那句话,刷题可以,但是一定要认清楚自己所处的阶段,明确自己刷题要解决的问题。

同学们,你们考虑好了吗?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安然的数学教室和小酒馆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