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8分)
(1)李商隐在《无题》中用“ , ”表达对爱情的至死不渝。
(2)欧阳修《醉翁亭记》中“ , ”两句描写春夏之美景。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写激烈战斗场面的诗句是:“ , 。”
(4)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社会不断发展,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这一哲理的诗句是:“ , 。”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9分)
被大山恩宠的闽北,自古就有造林护林的传统。元朝末年,建瓯遭遇灾荒,房道沶村乡绅杨达卿为救济灾民,在当地大富山招 ① (mù)村民营造“万木林”,村民植杉一株,赏粟一斗。“逾数年,木长茂,望之( ),既之森然成列。”600多年过去,至今大富山,万木尚阴翳。山中古木 ② (cān)天,巨藤盘错,林内拥有植物1234种,几乎占福建省植物种类的一半,万木林成了世界最大的“人造古森林博物馆”。
绿的不只是建瓯,放眼闽北,“武夷山下水连天,翠峦如画映晴川”,满眼的绿,绵 ③ (yán)千山万壑,穿越千年万载。广袤的“南方林海”( ),它不仅是“福建绿肺”,更是( )的“生态宝藏”。依山而居的闽北人用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③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3分)
① ② ③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蔚然成林 万紫千红 名副其实
B.蔚然成风 气象万千 表里如一
C.蔚然成风 万紫千红 表里如一
D.蔚然成林 气象万千 名副其实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3分)
3、班级开展名著阅读交流活动,请你参加。(6分)
主题:小说人物性格的矛盾性。
要求:请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仿照示例提炼人物性格矛盾性词语,并结合内容分析。
林冲(《水浒传》) 唐僧(《西游记》) 尼摩船长(《海底两万里》)
示例:鲁智深的莽撞与细心。鲁智深在五台山出家做和尚,但是不守寺规,经常喝酒,被发现后,非但不改,反而大闹寺院,打伤众人,体现了他的莽撞;鲁智深在林冲被押去沧州的路上,一路跟随,不在闹市解救林冲,而选择在偏僻的野猪林出手相助,体现了他的细心。
二、阅读(67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4-5题。(7分)
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① 【唐】柳宗元
故国名园久别离,今朝楚树②发南枝。
晴天归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时。
【注】①本诗是作者被贬十年后奉诏回京,路过衡州,写给弟弟促其返乡的诗作。②楚树:指衡山上的梅树。因衡山古属楚地,所以称“楚树”。
4、诗中哪一句和题目中“新花开”照应?有何象征意义?请简答。(3分)
5、本诗和《渡荆门送别》的最后两句都是诗人情感的集中体现,请从修辞角度分别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范文正公守桐庐,始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自为记,其歌词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既成,以示李泰伯。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某妄意易一字,以成盛美。"公瞿然①,握手②扣之。答曰:“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③,而‘德’字承之,似局促,拟换作‘风’字如何?”公凝坐颔首,殆欲下拜。
(节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
【注】①瞿然:惊讶,这里指高兴的样子。②握手:拱手。③溥(pǔ):广大。
6、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
B.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
C.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
D.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
7、参考方法提示, 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
(填写文字)
既成
联系课文解释词义:
既出,得其船(《桃花源记》)
(1)既:
以成盛美
参看成语解释词义:
久负盛名
(2)盛:
握手扣之
查阅词典选择义项:
扣:①牵住、勒住; ②套住、罩住;③通“叩”,叩问,请教;④扣除、减去。
(3)扣: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3分)
(2)公凝坐颔首,殆欲下拜。(3分)
9、选文中范仲淹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
赤水河畔怀想 马毅杰
①冬日的贵州北部,云层低垂,阳光稀照,清冷湿润。浅灰色的天幕笼罩着山川峻岭。
②一路前行,浮动的云雾从车身前飘过,群峦的头顶显露于眼前。透过车窗往下看:村庄、农田、树木、河流,似乎都变成了航拍镜头下的微缩景观。这里交通的发达,让你都不敢想象它是修建在崖高谷深、重峦叠嶂、山地与丘陵面积高达92.5%的贵州,是修建在我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
③不觉间,我们已经来到位于云贵川三省交界的习水县西部、赤水河中游东岸的千年古镇——土城,这是“中国作家看习水”采风活动的第一站。驶过古风古韵的土城,中巴车向一条山间公路纵深而去。随着车子缓缓停下, 映入眼帘的是一簇一簇的杜鹃花,在蓝天下静默着,庄重,肃穆。这里,是我们要拜谒的第一个地方----青杠坡镇烈士陵园。
④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面对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大兵压境,中央决定撤离遵义北上。当红军到达土城古镇时,敌人已尾随而至,就在古镇东北方约3公里的青杠坡,一场异常惨烈的战斗打响了。由于情报有误,尾随的敌军大大超出情报数字的几倍,并有援军从四面扑来。红军与数倍于自己的敌军鏖战,红军总司令朱德和总参谋长刘伯承亲自上阵,分别率领红三、红五军团,向敌人发起几次冲锋,战斗进行到白热化的程度……
⑤站在青杠坡,听着讲解员详尽的讲述,我仿佛置身于硝烟滚滚、炮火连天的战场;我仿佛看到朱总司令手握驳壳枪,在枪林弹雨的前沿战场指挥;我仿佛听到红军将士撼天震地的呐喊……
⑥青杠坡战役,红军重创了尾随之敌,但由于敌众我寡,红军损失惨重。中央战地紧急会议上毛泽东主席果断决策:撤出战斗,北渡长江改为西渡赤水。前面是来势汹汹、步步紧逼的敌军,背后是河面宽阔、波涛汹涌的赤水河,3万红军如何能在一夜间快速渡河,成为决定红军命运最关键的一步棋。在“四渡赤水纪念馆”,我看到3扇老旧门板, 深黑色的,斑斑点点的。它让时间转瞬回到1935年1月28日那个十万火急的夜晚。
⑦听说红军要在赤水河上搭建浮桥,土城老百姓二话不说,立刻行动,出船只,卸门板,拿绳索。百姓们将一块块厚重的门板,扛到赤水河畔。在军情如火的情况下,红军的纪律更是严明:租船,必付租金;借东西,必打借条;使用老乡家的门板,必用银圆或等值的物资补偿,并在每扇门板上都写上记号,以备乡亲们之后认领。土城百姓无不感念:天下哪有这样仁义、守信的军队?这真正是咱自己的队伍啊!
⑧夜色浓重的赤水河上,奇迹般搭建起来的两座浮桥,像巨龙出岫,像彩虹横跨。3万红军顺利完成了渡水行动,从此,它成为红军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这简陋的用几条破旧的木船、门板、毛竹、绳索搭就的浮桥,是红军走过的路,更是我们不能忘怀的路。
⑨缓步行走在被先烈热血浸染的土地上,耳畔响起《长征组歌》: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⑩天空飘下一阵雨丝,轻柔、舒缓、温润。我慢慢向大山四周仰望,浓翠葱茏的青杠坡下,陵园的四周,杜鹃花的枝条一年又一年编织着,严严实实,青枝上的红花,在冬日里傲然绽放……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②段描写汽车在山顶穿云过雾,暗示在贵州修路不易。
B.第③段直接点明作者此次行程的目的及写作本文的原因。
C.本文按照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作为行文线索组织安排材料。
D.文章在回顾革命历史时,主要运用叙述和描写的表达方式。
11、第③段和最后一段都写到“杜鹃花”,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12、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8分)
(1)土城老百姓二话不说,立刻行动,出船只,卸门板,拿绳索。
(这里运用短句,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2)夜色浓重的赤水河上,奇迹般搭建起来的两座浮桥,像巨龙出岫,像彩虹横跨。(这个比喻句本体是“两座浮桥”,请写出喻体并分析作用。)(4分)
13、文中用了大量篇幅回忆红军革命的历史事件,请分析其作用。(6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12分)
心静的力量
①老子说:“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为人处世, 清静好过躁动,从容胜于慌张。生活不易, 前路有时迷雾缭绕, 诱惑挑战总是接踵而至。唯有内心宁静, 保持平和安定, 才能活得顺心如意。
②心静, 则自身不迷茫。
③儒学著作《围炉夜话》中有言:“心静则明,水止乃能照物。”越是迷茫时, 越要保持内心的平静, 才能看明方向, 走出迷雾。
④主持人白岩松就有长达两年多的迷茫期。刚进入央视, 面对着身边很多优秀的人, 工作的压力, 精神的困惑, 让他一度脱发失眠, 常常呆坐一整夜,甚至严重到不能和家人正常说话。后来, 他通过研读圣贤经典、练习书法、冥想来让自己恢复平静。当内心时常归于宁静时, 他慢慢认清了自己, 找到了方向, 最后走出迷茫, 感受到了生活的乐趣和意义。
⑤心静则清,心清则明,心明则不迷茫。当你历遍世事,不困于心,不乱于情,方能不失本心,归于安宁。
⑥心静, 则遇事不慌张。
⑦《大学》中有言:“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生而为人,每个人都富有智慧, 其实贵人就是自己, 答案就在心中。遇事不急不躁, 向内探求, 便能思虑周全, 从而发现事物规律, 游刃有余地解决问题。心乱则万事难, 心静则万法生。《弟子规》中说:“事勿忙, 忙多错。”遇事与其焦虑惊慌,不如沉下心来, 冷静观察, 行所当行。最终你会发现: 暴风雨已然过去, 心静便是解决问题最高明的做法。
⑧平和安静,是人生最好的状态。
⑨曾国藩说过:“人心能静, 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静在心, 不在境。”人生是一场经历, 静下来,慢下来, 才能体会其中的各种滋味, 才会在无常变化中,活出最好的状态。
⑩杨绛先生一生饱经风雨,却始终秉持平和安静之心。丈夫钱钟书与女儿钱瑗的相继离世,无疑是沉痛的打击,可她在悲痛中坚守宁静,全身心整理钱钟书的学术遗稿。于安静的时光里回顾往昔、沉淀智慧,其著作《我们仨》满溢着她平静对待生活波折的态度,这种平和安静如春风化雨,感染着广大读者,引领他们在喧嚣尘世中追寻内心的安宁。
⑪古语有云:“心动, 则万物动; 心静, 则万物静。”任凭世事变化,若是内心安定平静,便会拥有祥和美好的天地。所以说,心静不仅是人生幸福自由的秘法,也是我们最重要的修行。
⑫愿你我都能时刻保持心静的状态, 于己精神内守, 自在轻松; 与人出言有理, 相处和谐, 从而拥有顺意、好运的一生。
1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静”在于“境”,只有环境安静,内心才能平静下来。
B.我们面对压力和挑战时,要沉下心来,不要焦虑惊慌。
C.本文按总分总的结构论证,条理清晰,语言简洁生动。
D.选文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16、下列两则材料,哪则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本文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5分)
材料一: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材料二: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饮酒•其五》)
(五)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7-19题。(12分)
【材料一】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域特点,造成了省内自然、人文、资源等要素的差异,使福建山区与沿海发展差距不断拉大,制约了省内协调发展。国家领导人在福建省工作期间极具前瞻性、战略性地提出了“山海协作、联动发展”规划。所谓“山海协作、联动发展”,就是让先富起来的沿海地区,比如福州、厦门、泉州等地,带动贫困山区发展,以缩小沿海和山区发展差距,促进沿海和山区协调发展。
【材料二】2023年11月,福州与南平两地建立市级对口协作关系,多年来,通过山海协作,“山”与“海”更好发挥各自优势,结出了累累硕果。
创设南平市(福州)产业创新孵化中心,解决南平企业对创新技术、高端人才的需求;“福州市场 南平产品”的创新探索,将福州的热门景区、旅游人气等优势与南平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紧密结合,全方位展现南平市生态农特产品的独特魅力;打开山门,榕延两地教育、医疗全方位深度接轨,提高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材料三】以下是小语同学设计的“山海协作”图标。
【材料四】为了集中展示最优质的自然遗产、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南平积极打造“山呼海应,绿动环带——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风景道全长约251公里,将环武夷山国家公园内外的21个A级景区、11个乡镇、40个村串联起来。
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示意图
语文老师组织开展“山海情长”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相关任务。
任务一:领悟意义
17、下列关于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福建省内山区与沿海经济发展不均衡有其地域特点的原因。
B. “山海协作”指用森林资源丰富的山区带动沿海地区发展。
C.福州和南平发挥各自优势,多领域建立协作关系,取得成效。
D.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的打造,拓宽了旅游框架和资源。
任务二:阐释内涵
19、小语的学校邀请福州实验中学的学生参加研学活动,请你根据材料四,仿造“历史文化”专题示例,设计一项研学活动。(4分)
研学专题
研学景点
主题设计
历史文化
下梅历史文化名村、闽越王城、宋慈墓等
探寻古迹遗珍,了解历史文化
①
②
③
三、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只有这样它才能坚硬,什么都不惧怕。” ——奥斯特洛夫斯基
材料二:
王浩泽,我国首位90后女性航天飞行工程师。她自小成绩优异,在学业上一路拼搏。进入航天领域后,面对全新且高难的航天员训练,从航天理论到离心机等实操训练,从火箭发动机预研到交会对接练习,她无畏挑战,在重重困难中砥砺前行,于淬炼中逐步成长为优秀的女航天员。
读了上面两则材料,你有什么感受与思考?请以“淬炼与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定文意。不要套作、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