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正式拉开帷幕,中国少年报·未来网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人工智能”“青少年身心健康”等成为代表委员们讨论的高频词。
青少年已成为使用人工智能产品主力军
全国政协委员、奇安信科技集团董事长齐向东在接受中国少年报·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说:“AI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为我们迅速打开一扇扇知识的大门。”
新学期开始后,中小学生对人工智能的热情持续上涨,国产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身穿花袄扭秧歌的人形机器人等,都成为课间热门话题。北京市丰台区第七小学少先队员陈梓墨说:“我们学校成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区实验校,这更加激发了我学习人工智能的热情。”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东区小学的董欣阳感慨:“人工智能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很多的便捷。”美术课上,轻点“AI生成”按钮,充满想象力的草稿,就能通过AI绘画软件转化成风格多样的作品,领略艺术的美感。数学课上,老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让立体图形任意旋转展开,抽象的知识立刻变得生动起来……
据2025年1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08亿人,其中6至19岁网民占比达16.7%。到2024年底,我国共有302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在国家网信办完成备案,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用户规模达2.49 亿人,占整体人口的17.7%;其中6至19岁青少年用户占比21.1%,20至29岁青年用户占比41.5%。
现在,人工智能技术逐渐被应用到学科教育、职业发展、心理辅导等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各个领域。青少年群体已成为使用人工智能产品的主力军。
建议建立“青少年模式”,设置“安全围栏”
随着人工智能产品频频出圈,安全问题再次引发关注。全国两会召开前,董欣阳同学给《中国少年报》写信,表达了自己的困惑。“最近从新闻上看到电信诈骗事件,居然连泰国总理都差点儿被AI模拟别国领导人的声音欺骗。AI是把双刃剑,如何才能避免它被坏人利用,危害到我们呢?”
齐向东委员告诉中国少年报·未来网记者,这次两会他重点关注技术安全问题。他形象地比喻道:“在技术创新方面,我们正在努力发明更厉害的‘盾牌’和‘眼睛’。‘盾牌’就是能阻止坏人利用AI搞破坏的防护技术,比如可以识别假声音、假图像的软件,让诈骗分子的伪装无处遁形。‘眼睛’则是能时刻盯着AI系统的监测技术,一旦发现有异常,就能马上发出警报。我们还要培养更多懂AI安全的人才,他们能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同利用AI做坏事的坏人战斗。”
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说:“AI生成内容存在‘幻觉’, 这使得AI生成的内容真假难辨。虚假信息可能被新一代AI循环学习,形成恶性传播,影响公众信任和社会稳定。”为此,他建议,国家建立动态更新的可信数据标签体系,为信息打上“真伪标识”,并研发鉴伪工具定期清理网络谎言,由中央网信办等部门推出公共检测工具,让普通人也能一键识别AI造假内容。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青联提交了《关于积极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确运用人工智能赋能青少年发展的提案》。提案建议,构建青少年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场景。建立开发内容审查系统,建立“青少年模式”,设置“安全围栏”,从提示词到生成结果全流程覆盖,快速检测并拦截不适宜内容。
“努力不让一个孩子在人工智能时代掉队”
提到人工智能,来自北京的少先队员李若宸说:“现在关于人工智能,我能找到各类学习资源。我想,生活在偏远山区和农村的小朋友是不是也有了解学习人工智能的渴望?”
福建省邵武市实验小学少先队员张艾米说:“作为一个山区的孩子,目前我只能在网络上了解到人工智能的事情,接触的信息也相对较少。可不可以将人工智能课程纳入我们日常的学习中呢?”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要求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其中,特别提到要加大对农村和边远地区学校的支持力度,并提出城乡学校要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共享教学经验,共同提升人工智能教育质量。”在全国两会现场,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党委书记兰臻通过中国少年报·未来网回答了学生们的问题。
全国青联在提案中提到,人工智能技术在城市和农村存在使用不均的现象,城乡青少年之间一定程度上存在“数字鸿沟”。
兰臻委员也关注到了“数字鸿沟”的问题,她说:“目前,有很多乡村学校在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的过程中面临着师资、教学设施等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一些学校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室,也配备了电脑,但缺乏会用的老师。”对此,一些学校正进一步加大对教师的人工智能培训,很多城市地区的优秀教师会通过“手拉手”的方式,帮扶乡村学校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技术应用。“我们也会利用网络平台,让更多的乡村教师获取丰富的AI教学资源。比如教育部正在推动的‘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就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兰臻委员介绍道。
针对这个问题,全国青联建议,将人工智能课程纳入国家教育政策和课程体系,推动高校设置人工智能相关院系、课程,建立国家级青少年人工智能学习平台,分层分类开发适合不同青少年群体的人工智能教育资源,让运用人工智能成为青少年人人可及的技能。同时,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偏远地区、民族地区中小学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培训。
兰臻委员说:“总之,我们正积极推进教育公平,努力不让一个孩子在人工智能时代掉队。”
作者:魏博阅 宋莹莹
来源: 未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