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5题。
小文同学搜集了“2023中国文学盛典·茅盾文学奖之夜”茅盾文学奖获奖者的一些资料,请你参与。
①杨志军的《雪山大地》,追求大地般的重量和雪山般的质感。青藏高原上汉藏两个家庭_______的交融,铸(zhù)就了一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碑(bēi)。在对山川、生灵、草木一往情深的凝望和咏叹中,人的耕(gēn)耘建设、生死歌苦被理想之光照亮。沧桑正大、灵动精微、史诗般的美学风范反映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历程。
②有鉴于此,授予《雪山大地》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
——杨志军《雪山大地》授奖辞
①《雪山大地》这部作品便是从苍茫记忆中______而出的山的一石、水的一浪、地的一角。
②我想用父辈们的荣光______我们的理想,用拓荒者的篝(gōu)火映亮今天的夜空,用历史的脚印延伸时代的步伐、以此来______人性的丰饶与光芒。
③一个人的历史是国家历史的一部分,一个人的精神是时代精神的一部分,一个人的情怀是民族情怀的一部分。写作者的精神维度决定了其作品的优劣高低,对登高望远的热爱时刻伴随着我们对埙落与滑坡的警惕。另一个写作者的名字,就是永远的攀登者。
——杨志军获奖感言
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铸(zhù)就 B. 丰碑(bēi) C. 耕(gēn)耘 D. 篝(gōu)火
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沧桑 B. 丰饶 C. 埙落 D. 警惕
3、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相濡以沫 拿取 觉醒 烛照
B. 惺惺相惜 拿取 觉醒 烛照
C. 惺惺相惜 抽取 唤醒 观照
D. 相濡以沫 抽取 唤醒 观照
4、对文中画线句子病因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语序不当 B. 成分残缺 C. 句式杂糅 D. 搭配不当
5、在《百变人生,通透面对》演讲内容中,一个同学用以下几段文字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给下列几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通过窗子能看见世界的明亮,使用镜子能看见自己的污点。
②其实,窗子或镜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
③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需要的是窗子。
④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
⑤你的心明亮,世界就明亮;你的心如窗,就看见了世界;你的心如镜,就观照了自我。
A. ②③④①⑤ B. ③④①②⑤ C. ③④②①⑤ D. ②①③④⑤
6、名篇名句默写。
爱国,是诗文常见的主题。诗人们歌咏祖国大好河山,表达对国家命运的牵挂,抒发个人报国之志。“(1)_______,_______”,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落花自喻,表达心系国家的一腔深情。“(2)______,________”,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抒发了力图收复失地的壮志。“(3)_______?________”,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直抒胸臆表达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爱国情怀成为这些诗文最感动人、最振奋人心的旋律。
二、综合性学习(7-11题,共12分)
(一)学习与探究(4分)
暑假中的“研学热”持续发酵,为了使同学们不偏离“研学游”的初衷,希望中学举行了“研学游的伪与真”综合性学习活动。
【材料一 事件回放】
2023年的暑期,中小学生“研学游”成为热门话题。从“清北优秀毕业生零距离”“我在故宫上大学”“跟着院士去旅行”,到“互联网企业‘工位研学’”……形形色色的“研学”产品引爆各地旅游市场。然而伴随这一热潮,各种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价格虚高、货不对板、安全难保……各种乱象给家长和学生带来诸多困扰。
【材料三 “研学热”的伪与真】
①“研学游”概念的兴起,可以追溯到2016年。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部门正式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12月《研学旅行服务规范》发布,将研学旅行定义为“一种教育旅游活动”,这一定义给市场化的研学机构发展打开了窗口。
②市场虽然火热,却不乏乱象,如何去伪存真给家长提出了不小的挑战。价格虚高、货不对板是最让人诟病的问题:“名校参访”因为进不去校园而变成“校名合照”,“优秀毕业生伴游”被“拼团演讲”替代,景点游览被包装成“高端研学”……更有甚者,一天去多个景点,将研学游变成“特种兵式旅游”,这样的“研学游”,实在有违初衷。
③意识到种种乱象后,近年来,教育部门逐渐将“研学游”的说法改为“研学实践教育”,引导研学回归教育的本真。有近30年从业经验的刘先生,曾设计过一条爱国主题的研学路线。第一站在江苏镇江北固楼,这里是辛弃疾写就《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地方,词人的满腔激情和对家国命运的忧虑,全部寄于词中:“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当学生在北固楼前齐声诵读词句时,周围原本哄乱的游人很快安静下来。刘先生说:“那种只有身在其中才会对年轻人心灵产生的冲击与震撼,就是研学旅行的精华所在。”
④那么,在当下如何分辨一个研学机构是否“靠谱”?首先,研学机构应该具备旅行社资质,经营范围应该有教育培训的相关内容;其次,带队老师要有研学旅行导师资格证;最后,研学机构还要有优质、稀缺的资源。另外,在产品设计方面,研学产品要更加细分,根据孩子的年龄段、兴趣点和目标需求,设计“因材施教”的产品。只有这样,才能让“研学游”真正成为“研学优”,使得青少年在“行走的课堂”中增长见识、收获新知。
【材料四 网友这么说】
①@小帆:出发前研学手册上吹得天花乱坠,结果好多场馆都没约上票,只去了几个免费的公园,这是研学旅行呢,还是“开盲盒”呢?
②@阿信:大众对教育的认知有误区,似乎去了一趟名校就给孩子确定成功的目标了。
③@芸芸:我印象最深的一次研学旅行是在鲁迅故里,老师专门为我们设计了一节课,给我们讲鲁迅小时候的事情,“遥远”的大人物一下子变得亲切可感。
④@张辉:很多旅游路线打着“研学”的名义高价收费,相关部门也该管管了!
7、阅读材料二,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你从图表中得出的结论,并且结合材料三说说“研学游”和“研学实践教育”的不同。(2分)
8、请你针对材料四中网友的留言,结合上述材料,发表你的观点。(不少于100字)(2分)
(二)名著阅读(4分)
9、经典名著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滋养我们的心灵。实验中学九(1)班的同学开展“经典中的人生智慧”读书交流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各题。
(1)小说中的次要人物虽然着墨不多,但其作用不可忽视。请任选以下一部作品中的一个次要人物,结合相关情节,谈谈该人物在小说中的独特作用。(2分)
A.《水浒传》中的镇关西
B.《骆驼祥子》中的虎妞、孙侦探、老马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朱赫来
D.《海底两万里》中的康塞尔、尼德·兰
次要人物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
①推动情节发展。通过次要人物的言行举止,推动情节发展。
②衬托主要人物。通过对其他人物的叙述和描写,衬托主要人物的性格。
③丰富或升华主题。起到升华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
(2)在本次读书交流活动准备过程中,各小组组长鼓励组员运用多种阅读策略阅读不同的名著。请你与小语合作完成阅读记录卡,填写空缺处。(2分)
阅读策略
原文摘抄
阅读记录
关注人物
他是一个大官僚家庭的儿子,祖父曾任清朝大官,父亲是个杰出的教书先生,母亲不同凡俗,他本人似乎注定要做个读书人。(《红星照耀中国》)
句中的“他”是:①______
关注情节
心中已看见了那个杂院,那间小屋,与他心爱的人;只差着一对翅膀把他一下送到那里。只要见了她,以前的一切可以一笔勾销,从此另辟一个天地。(《骆驼祥子》)
文中“她”的死因是:②_____
关注语言
满地都是腔肠动物和棘皮动物。变化不一的叉形虫,孤独生活的角形虫,纯洁的眼球虫,被人叫作雪白珊瑚的耸起作蘑菇形的菌生虫,肌肉盘贴在地上的白头翁……(《海底两万里》)
选段体现出科幻作品的特点是:③_______
关注手法
萤火虫在实施麻醉手术时,动作麻利,立竿见影,快如闪电,不用问,它利用带细槽的弯钩已经把毒液注入蜗牛体内,使之昏死过去。(《昆虫记》)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写出了萤火虫的习性:④______
(三)书法临写与鉴赏(4分)
10、书法是独特的汉字艺术。欣赏赵孟頫的书法作品,请将下图第一幅作品中的上句用简化楷体字工整地写在田字格中。(2分)
11、下面对这幅书法作品的欣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作品字体属于隶书,蚕头雁尾。 B. 作品字体属于草书,笔走龙蛇。
C. 作品字体属于楷书,方正平直。 D. 作品字体属于行书,潇洒飘逸。
三、阅读(12-24题,共32分)
(一)(4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13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首联叙事,交代了作者出使塞上时轻车简从、路途遥远的情况和出使的目的。
B. 颔联承接首联,既言事,又写景,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征蓬”“归雁”或是实写所见景物,更是即景生情,以景物自比。
C. 颈联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孤”“直”写出景物的简单纯净,蕴含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D. 尾联两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在前线遇到侦察兵,问后才得知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13、本诗是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凉州时所作,《竹里馆》是王维晚年隐居时所作,两首诗歌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2分)
(二)(1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17题。
【甲】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文正公①愿为良医。
他日,有人谓公曰:“大丈夫之志于相,理则当然。良医之技,君何愿焉?无乃失于卑耶?”公曰:“嗟乎,岂为是哉。古人有云:‘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②。’且大丈夫之于学也,固欲遇神圣之君,得行其道。思天下匹夫匹妇有不被其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能及小大生民者,固惟相为然。既不可得矣,夫能行救人利物之心者,莫如良医。果能为良医也,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民之厄,中以保身长年。在下而能及小大生民者,舍夫良医,则未之有也。”
(选自吴曾《文正公愿为良医》)
【注释】①文正公:本文特指范仲淹。②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语出《老子》。意为常常善于挽救人,因而没有无用之人;常常善于物尽其用,因而没有无用之物。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______
(2)朝晖夕阴 晖:_____
(3)沙鸥翔集 集:________
(4)有人谓公曰 谓…… 曰:______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且大丈夫之于学也,固欲遇神圣之君,得行其道。
(三)(7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0题。
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仇英义
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国家领导人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②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首先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铸就了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
③开放包容始终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是我们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内在要求。在人类历史的漫长进程中,世界各民族创造了具有自身特点和标识的文明。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前进道路上,只有保持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华文明发展进步。
④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必须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守正创新。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守好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⑤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只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我们一定能更好担负起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12月27日,有删改)
18、文章开头引用国家领导人的话有什么作用?(2分)
19、第②段画线句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
20、近日,一款名叫“科目三”的舞蹈刷屏网络并迅速风靡全球,带动的不仅是世界各地网友大秀舞姿,世界国标舞冠军、俄罗斯皇家芭蕾舞团以及杨丽萍舞蹈团这些专业舞蹈选手也纷纷参与进来。有人觉得科目三的爆火是一种良性的文化输出,也有人不认同,认为该舞蹈低俗无审美,觉得羞耻反感,是一种“礼崩乐坏”。你认同哪种观点呢?(3分)
(四)(11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1-24题。
鸟师傅 伍月凤
①鸟师傅住在洞庭湖边的一座小山下,近六十岁了,无儿无女,夫妻俩的时间,大都交付在鸟儿身上。他们家房前屋后像灯笼般悬挂着一排排鸟笼,鸟笼中欢蹦的一只只小鸟,可是村子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②鸟师傅本不姓鸟,因一生爱鸟、痴鸟,视鸟如命,于是村子里的人亲切地如此称呼。说起这个鸟师傅,乡亲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异口同声道:“神人!”又会不约而同地摇摇头:“痴人。”
③听说,鸟师傅有几个绝活令人惊叹。一说,飞过他面前的鸟儿,他只要看上一眼,就能说出是雄还是雌,虽然也没人能捉住鸟儿去确定,可他笃定的语气和神情,就让大家深信不疑;又说,他配制的鸟饲料,鸟吃了之后,叫声更加婉转更加精神,还很少患病;最特别的绝活,是他有一个鸟哨子,竟然能模仿各种鸟的叫声,惟妙惟肖,叹为观止。
④每天天不亮,山里响起第一声鸟鸣,鸟师傅就披上一件外衣,一屁股坐在屋前那块光溜溜的石凳上。他慢悠悠地点上烟丝,眯着眼睛、侧着脑袋,仔细地辨别每一声鸟鸣,一直到群鸟齐唱,一直到老伴唤他吃饭,才放下烟枪,穿上衣服起身回房。
⑤一次,鸟师傅的老伴打开鸟笼想给鸟添食,一只机灵的小鸟趁她不注意,飞出鸟笼,停在旁边的一棵大树上。老伴吹口哨,又叫着自己给小鸟取的名字,小鸟却扑扇着翅膀,一去不复返。鸟师傅回家后,不慌不忙地吹响鸟哨,哨声清脆,时高时低,像母亲在呼唤迷途的孩子。不久,那鸟儿竟闻声而来,围着鸟笼转了几圈,欢快地飞了进去。
⑥有一段日子,乡亲们发现,鸟师傅闲余,也不聊天、不下棋,不在村里溜达了。除了伺候他的宝贝鸟儿,便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有好事者来到鸟师傅家里,想一探究竟。只见鸟师傅埋头在书桌前写画着什么,那纸上,有画的各种鸟儿的图片,还有抄写的各种鸟儿的资料。旁边桌上,厚厚的一沓稿纸上,赫然写着《鸟经》。好事者看他一副专注的样子,忍不住摇头叹道:“鸟痴啊,真是鸟痴。”
⑦秋冬时节,天干物燥。夜里,老伴做饭后,一捆干柴倒在灶门口,慢慢地被余火点燃。干柴遇烈火,灶房不一会儿便浓烟滚滚,火光四起,毕剥作响……赶来救火的乡亲们发现,鸟师傅赤着上身,穿条裤衩,光着脚丫,正在手忙脚乱地抢救他的鸟儿。他将鸟笼一个个打开,用力拍几下鸟笼,鸟儿晕晕乎乎地飞出了鸟笼。众人也一齐帮忙,鸟儿全部脱险了,房子却被烈火吞噬着。突然,老伴跑过来用力推鸟师傅,哭喊:“快啊,我床头有个钱箱,那是全部家当了……”鸟师傅一听,愣了一下,抓过一条棉衣,在水桶里浸湿,往头上一盖,咬牙钻进了燃烧的火屋……一会儿,一个火人抱着一个小箱子跑出来,一头栽倒在地。老伴一看箱子不对,急忙打开,箱子里只有一本《鸟经》。老伴狠狠瞪一眼鸟师傅,绝望地看向火海中的房子。
⑧火灾过后,鸟师傅无房可住,无鸟可养。他将残垣断壁收拾一下,顺便搭了一个棚子住。没事时就吹响他的鸟哨,哨声引得鸟儿们四处飞来。鸟师傅在地上撒一圈鸟食,他看鸟儿抢食,看它们飞来飞去,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脸的满足。
⑨有一天,鸟师傅在给鸟儿们投食,两个扛摄像机的人来了。他们听说了鸟师傅与鸟儿们的故事,他们与鸟师傅聊了半天,又拍了鸟师傅与鸟的照片。后来,鸟师傅也跟着他们钻进了车子。
⑩不久,村里接二连三传来鸟师傅的新闻:鸟师傅上电视了;鸟师傅的《鸟经》出版了,全国发行;鸟师傅在一个研究鸟类的机构里当起了顾问……
⑪没有鸟师傅的村子,乡亲们感觉村后的树林都安静了许多。乡亲们聚在一起说鸟师傅,也说那些鸟儿。
⑫慢慢地,村子的房前屋后,又挂上了一排排鸟笼,笼子里都放着鸟食,只是那笼子的笼门都是空的。
(选自《小说月刊》,有改动)
班级想把这篇小说改编成微电影,参加本届校园艺术节,你们学习小组担任本次电影拍摄的主创,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23、【任务三:揣摩内心独白】为帮助演员深入体会人物内心,仔细揣摩“鸟师傅一听,愣了一下”一句,请你为鸟师傅补充内心独白。(2分)
24、【任务四:探究电影主题】摄制组计划拍摄鸟师傅和乡亲们谈论鸟儿的温馨画面作为片尾,对此有人提出异议,认为结尾拍摄“村子的房前屋后,又挂上了一排排鸟笼,笼子里都放着鸟食,只是那笼子的笼门都是空的”作为片尾更好,对此你怎么看?请你给摄制组一点建议。(3分)
四、写作(40分)
25、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40分)
题目一: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独特的旅行,旅途中我们播种希望,放飞梦想;我们享受快乐,也体验忧伤……我们在前进中感知世界的奇妙,也收获生命的成长。
请你以“一段__________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题目二:
在你的初中生活和学习中,美好的时刻常常存在。每一次会心的微笑,每一次愉快的合作,每一次激动人心的成功……都是美好的时刻。
请以“这是我最美好的时刻”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