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觉得,自己是那种很努力却怎么都拿不到好成绩的学生?
每天拼命学习,但考试成绩依然卡在中下游。
很可能,这背后藏着一些看不见的小习惯,它们像是你学习路上的“隐形陷阱”,不小心就让你跌进去了。
曾经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特别是初中的时候。
比如在数学考试前,捧着课本看得眼睛都快模糊了,但结果依然考砸了。
为什么?
因为当我去分析那些分数的来源时,才发现,自己其实一直在浪费时间,做一些看似努力但毫无意义的事情。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平时不怎么起眼的“小习惯”,看看它们是怎么把我们“绊倒”的!
你知道吗?初中生犯的第一个大错误,往往就是低估了手机、游戏和小说的巨大“吸引力”。
有些同学明明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但每当他们拿起手机,就像点燃了无尽的能量源,没完没了地刷视频、玩游戏,直到一整天过去了,才惊觉自己什么也没做。
“等一下,今天我不是要看两页课文吗?”
你肯定见过那种“决心一度如钢”的同学,他们为了提高成绩,早早决定放下手机,开始投入学习。
但结果总是这样:点开小说只想看两分钟,结果五个小时过去了,才发现自己已经阅读了三本书。
这时候,能做到真正自制的,不得不说,是超人。
有不少同学,听课时能说“懂了懂了”,可是一做题,脑袋就卡住了,满脸疑惑:“这到底什么意思?”
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很多学习资料中,大家常常通过看教材或课堂笔记自信地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但真正动手做题时却发现,自己连基本的步骤都没搞清楚。
有时候,“懂”和“会”之间差的,可能就是反复练习的时间。
就像背单词一样,初学时,你以为学了一遍就能记住,但第二天你就会发现,自己像完全没接触过一样。
你以为你能“消化”掉这些知识,但实际上,如果没有反复的练习和复习,知识不会像你想的那样“自动消化”掉,反而会变成悬挂在脑袋上方的浮云。
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都有体验,尤其是课间时间。
你是那种“啊,没时间了!”然后又开始发呆、聊天、走神的学生吗?
就算嘴里喊着“今天一定要完成五页课文”和“我要背完十个单词”,但到了实际操作的时候,时间一分一秒地溜走,最后却发现作业没有完成,背单词完全是空口白说。
你们说,可笑不可笑?
实际上,学霸与学渣的区别,就在于如何有效利用时间。
很多学霸并不是真的比别人聪明,而是他们能高效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课堂上他们也许不是什么都听得很懂,但他们会认真做笔记,课后会利用每个空隙来完成作业,背单词。
但是这样做下来,他们的进步远超其他人。
还有“卷面不整洁,成绩也难整洁”这一点,很多初中生可能都没有意识到。
很多人觉得考试只要答对题就行了,结果发现答对了,卷面却满是涂改,老师都懒得费力去看了。
你想过吗?
老师每天批几百张试卷,看到你那乱七八糟的字迹时,心情必定会大打折扣。即使你的答案是对的,老师看到这些潦草的字,心里一定也会有一些小小的不满,分数上也许会少给你一些。
记住,字迹不要求漂亮,但要工整!
写作业时多注意一下,每次考试前抽几分钟检查卷面,能让你在老师心中加不少分!
有些同学看到不喜欢的老师,就开始“放飞自我”,不听课、刻意不配合。你不喜欢这个老师,他还是会拿着工资安稳地活下去,但你呢?
因为不听课,成绩慢慢下滑,你才是最吃亏的那个人!
其实,学科成绩的提高,最终的受益者是你自己。即使老师讲得很枯燥,别让这些外部因素影响到你自己的学习进度。你若不听课,不做题,等着结果只能是落后。
学会自我调整,不管老师怎么样,你都要尽力去吸收课堂上的知识,保证自己在中考时能不被淘汰。
最让人抓狂的就是错题本,它们明明是提升成绩的法宝,却常常被遗忘在书包角落。每次做错的题,不是看一眼答案然后抛之脑后,而是要进行反思、总结,错在哪里,怎么改进。
这才是提升分数的核心所在。
而很多学生,把错题本当成“摆设”,自己不断犯同样的错误。
要想真正提高,错题本就像一面镜子,提醒你哪些地方还不够完善。每周花点时间回顾,确保错题的知识点能被彻底掌握,才能减少下次犯同样的错。
再说拖延症,这可真是一种恶习。
每次面对作业,总是想先玩会儿手机、先发发呆、先刷刷视频……然后等到最后,发现作业一堆,时间没了,什么也没做。这样下去,成绩只会越差!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限制,比如用“番茄钟法”:工作25分钟,休息5分钟,形成一个循环。
全身心投入25分钟,把手机放远点,做好事物隔离。
渐渐地,你会发现自己变得更有效率,时间也能有效利用,成绩自然也会上升。
那么,如何才能成功摆脱这些“隐形陷阱”,实现学习的逆袭呢?
首先,你得认识到这些小习惯背后的巨大影响。改变它们,可能比你拼命刷题还要重要。
如果你能做到“断舍离”手机,利用课间时间积累知识,改正自己的书写习惯,认真对待每一次错题,再加上高效的时间管理,你一定能够迎来成绩的飞跃!
记住,初中成绩不好并不意味着你笨,只是方法没找对。
每个人都有上升的空间,只要改变“隐形陷阱”,你就能打开通往学业成功的大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