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段时间,关于南京小升初家长争论个不停。
(1)到底YL有没有暂停?
一来,最近还有家长透露已经接到学校电话,学校还让押件。二来,时不时还是会收到学校收简历的消息,就有家长第一时间叫同城送到门卫,跟时间赛跑,稍晚点就吃了“闭门羹”。三来,中介拼命发区域内推名额,称可以安排游园,还有直接明码标价“包成功”。
▲来源小红书@Aaron陪娃学
(2)招生政策会变?
有小道消息称,今年南京招生政策会有大变化,YL能不能成功还不一定,都在等靴子落地。家长很怕折腾半天最终白忙活,这几年考级争荣誉付出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3)学校呢?还能投简历吗?
有学校透露,还没启动招生工作,但学校的邮箱每天都能收到一堆简历,同一个邮箱,每天都发。这有可能是机构批量或是家长抱团,就为了让孩子“刷脸”,避免被遗漏。
小升初阵仗弄得这么大,真的好吗?
02
说真的,今年小升初有点夸张了,往年是越低调越好,今年颇有点热热闹闹赶大集了,甚至氛围已经感染到低年级的家长。
说说今年小升初YL的几个现象:
第一,时间一年比一年早,以前多是在六上期末考结束后,所以都格外重视六上的成绩,但今年六上成绩可以后补,先把生源拿在手上再说。
第二,学校门槛越来越高,往年有的学校只要收简历,差不多符合标准就会约谈,而今年也搞起了考试。
第三,有的三四线甚至是家长叫不上名字的学校,今年也拿出了自己的快班搞起了YL ,这样就把大面积的孩子都卷在了里面,本来可能家长没什么心思的。
第四,多方的推波助澜把学校“架”上去了,有的学校并不是真的要弄得大张旗鼓,本想低调办一场宣讲会,但后来发现低调不起来了。当然学校也是为了生源,有利有弊。
第五,网传的东外ppt似乎给家长指明了方向,以前还不知道要考哪些证,现在心里有数了,上周华杯赛考试场面有点壮观。学校本意肯定不是这样,但家长自有一番自己的解读。
第六,被夹在中间的家长越来越进退两难,一开始高高兴兴盼着学校通知,后来传来暂停YL的消息,再后来又说2025招生政策有变,那家长是把握当下已经能签约的?还是继续等待心仪的学校?
如果政策真的有变,那今年的家长就是处于政策的“阵痛期”,就看政策具体会有什么样的调整。
03
到底是YL让家长焦虑,还是不YL让家长焦虑?
请在手机微信登录投票
你觉得是YL焦虑?还是不YL焦虑? 单选
YL
不YL
我不选,看大家怎么选
听听小升初的家长怎么说——
家长A:YL就是为了让优秀的孩子更优秀,凭成绩说话很公平。民办校不靠掐尖,以后怎么活下去呢。
家长B:应该取消,为什么不买学区房的也能跟他们上一个学区?那公办校划分学区的意义在哪儿?学校不想着把自己的学区生提高成绩,天天琢磨从别的学校挖好学生,这不奇怪吗?还有不是平衡分班吗?
家长C:对牛娃家长很友好,轻轻松松省下很多钱,但大多数都是普娃需要靠家长揪,娃苦家长也苦,费钱费力还不一定有结果,可能是瞎折腾,我们小区二年级的娃都开始琢磨考ket了。
家长D:很多人都是跟风,抱着有枣没枣打一杆试试的心态,每年成功的有多少呢,但投简历的倒是一大堆。
学校想尽办法争牛娃,而家长是千方百计拼概率,万一呢。
还有家长认为,如果真的要YL,那就应该公开透明,而不是“努力藏着一个大家都知道的秘密”……
打开小红书就能看到好多家长的感慨,满是心酸。
▲来源小红书@天堂雪峰
以前小升初大家都把南外录取当做标化来衡量小学的实力,而现在玄外、秦外、求真、明道等等的录取也都成为标化。小升初虽说没有统一考试,但胜似有。
从另一面来看,小升初的热度高一来因为小学的成绩有一定欺骗性,各区的标准又不统一;二来往往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值越高,等到大了,其实反倒能看清现实。中考就没这么多弯弯绕绕了,因为中考分数是死的。
当然,YL也并不是升学焦虑的根源,只不过让它提前了很多,也让家长被裹挟着去搞竞赛考证,但其实大家心知肚明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这个天赋,可家长求得就是那份“万一呢”。
YL暂停也是对的,但是对各校的尺度要统一,不能一时松一时紧,而且要持续,这样才是真正的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