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好,这里是小学课堂秘籍
今天为大家分享:一下数学《元、角、分》每日一练(含答案32页),这是一套针对一年级下册数学 “元、角、分” 知识设计的每日练习内容。其围绕人民币的相关知识展开,内容丰富且具有系统性,旨在助力学生全面掌握元、角、分的概念、换算以及实际应用。
以下为部分内容截图。请查看完整P.D.F文件,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在 “我会换算” 板块,知识点较为基础且关键。一方面,它涵盖了相同面值人民币数量与总金额的换算。例如,3 张 2 元,因为 2×3 = 6,所以等于 6 元;7 张 5 元,5×7 = 35,即 35 元。这种练习能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相同面值人民币累加后的金额计算。另一方面,涉及不同面值人民币之间的兑换。像一张 100 元与 10 元的兑换关系,由于 100÷10 = 10,所以一张 100 元可以换 10 张 10 元;一张 50 元可以换 2 张 20 元和 1 张 10 元,这是因为 2×20 10 = 50 。
“我会计算” 部分,着重培养学生对不同面值人民币的综合运算能力。题目会给出多种面值人民币的数量,要求计算总和。比如 4 张 2 元 3 张 5 元 2 张 10 元,先分别计算每种面值的金额,4×2 = 8 元,3×5 = 15 元,2×10 = 20 元,然后将它们相加,8 15 20 = 43 元。这种练习不仅考验学生的乘法运算能力,还锻炼了加法的综合运用,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处理不同面值人民币的混合计算。
“我会比大小” 环节,主要让学生明确元、角、分不同单位数值的大小关系。在比较时,需要先统一单位再进行比较。例如 4 分和 4 角,因为 4 角 = 40 分,4 分<40 分,所以 4 分<4 角;1 元 = 10 角,9 角<10 角,所以 1 元>9 角。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数量差异,避免在实际应用中出现错误。
“思维拔尖训练”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以购物场景为依托。比如在购买商品的情境中,计算找零金额,“我有 5 元钱,买一个本子 3 元”,那么应找回的钱数就是 5 - 3 = 2 元;判断所带的钱是否足够购买商品,“一支圆珠笔 3 元 5 角,一个橡皮擦 1 元,我有 5 元钱”,先将商品价格相加,3 元 5 角 1 元 = 4 元 5 角,5 元>4 元 5 角,所以钱是够的。还有计算购买多件商品的总价以及找零问题,“一盒水彩笔 12 元,一个调色盘 4 元”,总价为 12 4 = 16 元,付给售货员 20 元,应找回 20 - 16 = 4 元。这些实际问题能让学生将所学的元、角、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思维。
这套每日练习从基础的换算,到综合计算、大小比较,再到实际问题的解决,全面涵盖了一年级下册数学 “元、角、分” 的重要知识点。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学生可以逐步熟悉和掌握人民币相关知识,为日后更复杂的数学学习以及生活中的金钱使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