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答题卡的试卷括号里还用写ABC吗

有答题卡的试卷括号里还用写ABC吗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5-03-04 20:31:00

小时候,我们的考试充满了紧张、不安、焦虑。

我至今还记得,开家长会的场景:老师站在高高的讲台上,读着每个学生这次半期考试的成绩、排名,我的妈妈坐在我的座位上,认真的听,认真的记,而我,和其他几个同学凑着脑袋,透着半掩的教室门,忐忑不安的看着教室里面的家长,听着教室里面老师的声音。若是考得好,皆大欢喜,若是考得不好,免不了要跪“搓衣板”......

以前的考试是件大事,特别是半期考试和期末考试,更别说“小考”、“中考”、“高考”了。考完之后,“山雨欲来”或是“春暖花开”,全在“成绩”二字上。每科成绩肯定要全班公布的,个人总成绩年级排名必然要贴在外墙上的,半期和期末之后,必然是家长会,如果有特殊的问题,是要单独请家长的。

很奇怪,那时的我们,觉得天经地义,理所当然,那时的老师,严肃认真,兢兢业业。卷子发下来,分析试卷时,一道题一道题的讲解,若是有一道题是出错率最高的,老师就会痛心疾首地严厉批评,眼睛里放射出足以让出错的同学深深低下头的锐利无比的光。

这都是现在的我们,埋在心里的最美好的回忆了。因为大部分的以前的我们,都知道,这是为了我们好。

现在,我是女儿的父亲了,女儿四年级了,这学期的半期考试没有考,以前的半期还是要考的,我问女儿,女儿说:“不晓得,反正说不让考了。”我问女儿,平时考不考,女儿说:“考了几次。”“考了多少?试卷拿我看看吧!”女儿眨着眼睛说:“试卷没发!”“多少分总知道吧?”“不知道,老师没说,”女儿又想了想,从书包里翻出了一张试卷:“这有一张发了的!”我接过来看了看,是语文单元测验试卷,没有打总分,小题分是打了的。“为什么没写作文?”我疑惑地问。“老师说不用写!”我沉默了。

前几天,我让我的初中学生写一下半期考试后的总结和纠错。学生很委屈的告诉我:“老师,试卷和答题卡没发,只是告诉了我们ABC的等级,我也不知道错在哪,只能估了......”我又沉默了。

“考试”这些年经历了几个阶段:最开始是真正把“考试”当“考试”,公布成绩,公布排名,开家长会,于是有专家说:这个不行,孩子的自尊心谁来保护,考试不是衡量一切的唯一标准!好吧,那就改吧,等级制开始出现了,ABCD取代了具体成绩,不过,还是能问得到具体成绩的,还是要具体分析试卷的,还是要纠错的,家长也还是要在试卷上签字的。专家又跳出来说:考试不能太多太滥,给孩子的压力太大了,孩子们不堪重负呀!

我做教育这么多年,确定发现现在的孩子压力很大,但是,真是考试造成的吗?一个简单的例子:以前有小考,即小升初毕业考,每个小学有保送名额,每个优质中学也会分配名额到各小学,凭着小考成绩,你可以跨地段的考上你想要读的中学。现在取消小考,看上去,考试没了,孩子减负了,实际是这样吗?为了能读优质中学,我们的孩子要学奥数(这真是奇葩的一个现象,这个早被前苏联淘汰的玩意,却被作为小升初的最重要的标准,屡禁不止),我们的孩子要奔波于各中学之间,去参加各种择校考试,我们的家长还要准备“学区房”的钱,“择校”的钱!我想,这真的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深思,去独立的思考,孩子的压力到底是不是考试造成的。

“双减”之后,考试越来越少了,至少学校里的考试越来越少了,要考也要藏着掖着,越考越隐秘,很多小学半期考取消了;即使考,成绩不公布,打电话问老师,老师说:我也不清楚;排名不公布;试卷和答题卡不发;甚至连分析都不分析了。家长不知道孩子的考试情况,孩子自己也不知道考试的情况,正所谓越考越糊涂呀!

到底什么是学习呢?预习→学习→巩固→考试,这是学习的最原始的完整过程。

预习的根本在于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有余力的思考,而不是无间断地接受,当我们有所预习,对所授知识有提前量的准备时,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就不止是机械的记笔记,我们会思考,会提出疑问,所谓“学而不思则罔”就是这个道理。

学习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不断互动和沟通,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承和拓展。

学习之后,是巩固,不多练则生。学生的短时记忆强,接受能力强,短期内对所学知识掌握快,但长时记忆欠缺,需要的就是有效地巩固训练,所谓“温故而知新”,在巩固训练的过程中,还会有新的收获,产生新的疑问。作业是必备的,科学的作业布置应该是因人而异,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和消化能力不同,在基本的巩固性作业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孩子差异,做出不同调整,这叫“因材施教”!不是作业少,甚至没有就是好,当然也不能是过重的题海战术,违背各学科学习的规律。

学习过程的最后阶段就是考试,我非常赞成考试。在学习到一定阶段时,通过考试完成学习全过程,其目的是检测自己的学习成果,这就是考试的本质。没有考试的学习是不完整的,不完整的学习会大大削弱学习效果,孩子不知道自己学得怎么样,有什么是自以为掌握,其实没掌握的;家长不知道孩子学得怎么样,学习上出现什么样的问题,有没有好的针对性的家庭配合的方法来调整;教师不知道自己的教学是否有成效,是否在教学中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每个孩子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依据在哪。

甚至,我觉得,考试就要有考试的样儿,必须是闭卷的,必须是严肃的,必须是打分的,可以不公开,但每位家长和孩子自己要知道自己的成绩。一方面让家长、孩子、教师都明明白白的知道问题所在;另一方面,良性的竞争环境,紧张有度的考试氛围,是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通过良性的竞争,逐步提高孩子的抗压能力,这才是真正的对孩子负责。我们都不希望孩子将来成为玻璃人,一碰就碎,我们都希望孩子将来长大后成为真正的人才。踏入社会时,我们明白,我们的孩子是要有生存和发展的压力的,我们难道还指望社会给他们“双减”?这叫什么?这叫“逆商”教育!我们的中小学不就是要做这个事的吗?难道一闭眼,双手一推,全交给社会,让社会来培养孩子们这些能力?

“越考越少”、“越考越隐秘”、“越考越糊涂”,绝不是一件好事,违背学习规律,是会被学习处罚的,只是这样的处罚,对象却是我们无辜的孩子!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