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科任老师,每到月考、期中期末考试,或者大型考试之后,学生分析试卷的时候,我们听得他们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好多题都是因为粗心做错了。乍一听这个理由无可辩驳,是啊,因为粗心,计算错了,计算谁不会啊;因为粗心,没看清还有一问;因为粗心,答错了位置;因为粗心,公式用错了;因为粗心,把已知条件理解错了……
看到没,总之所有的失分都可以怪罪给粗心,一句话,都是粗心惹的祸?粗心何罪之有,要背负这样的失分“罪名”?细想一下,学生失分真的都是粗心的错吗?粗心是什么,粗心是思路正确,因为审题不细心导致,是否卷面上所有的失分都是粗心所导致,还真不是。这其中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全面分析试卷中的失分,且不可把所有的失分都归结为粗心导致。
一、引导学生把试卷中失分的知识点进行科学归类,并针对性的进行专门训练。
试卷失分的原因应该是多种因素导致,所以在考试过后,要引导学生多层次分析原因。
首先,要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失分的地方,找出失分是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知识点没有理解透彻是失分的致命伤,知识点理解不透,必然导致学生不能够灵活运用知识点,也就更谈不上融会贯通。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在理科的课堂上,老师课堂上讲的例题学生们基本都能够听懂,可是一到试卷的检测环节,学生就会漏洞百出,原因在哪里?身为教师的我们其实都知道,还是基础的知识点掌握不牢固,在同一个知识点上,学生不能够灵活运用,举一反三,导致会做错,学生不知晓个中原因,却将其归为粗心。其实这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所导致。学生认为的这样的“粗心”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化解呢?
其次,要引导学生将知识点烂熟于心,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知识点也一样,烂熟于心,才能生巧,然后针对性的强化训练,既然学生将做错的题目归为粗心,那我们就引导学生,让学生知道做错的题目不都是粗心导致,更多的是知识点掌握不牢固导致。故要求学生对同类错题进行一定强度的专题训练,让学生由浅层次的懂到深层次的会,再到更深层次的灵活运用。
学生一般对试卷分析和总结都是浅层次的进行知识点分解,就题做题,不会发散思维,不会科学分类,归纳。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错题进行分类,对不同的题型错题进行分别总结,对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进行发散思维,找出此类错题同类的延伸题,让学生触类旁通,把该知识点可能出现的题型都一一罗列给学生,让学生由懂到会再到灵活运用,这就符合了教育心理学中的识记——理解——运用——再现的原理,教师带领学生总结试卷分析的目的也就此达成。
二、培养学生做题的时间观念,让学生有时间的紧迫感,让学生适度紧张。
学生在分析试卷错题时把失分原因之所以归结为粗心,是有原因的,因为平时做题基本没有太多的时间观念,所以平时做题的思维是缓慢的,是没有紧迫感的,思维基本处于运转的低速期,思维放慢,理解和计算能力的正确度就相应较高。但是,考试的试卷是有时间限制的,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做完试卷所有的题目,这就迫使学生的思维进入运转的高速期。思维的高速运转,带来的是理解力和计算能力正确度的相对下降。这种相对下降对知识点掌握牢固的学生来说,影响不大,可对知识点掌握不太熟悉的同学来说,影响就凸显了。这部分同学就是平时我们老师口中的平时题目都会都能做对,一旦考试就考不出来分数,原因就在这里。还有一部分同学如果是小考,他们的试卷得分还行,一到大考,就原形毕露,问题的症结也在于此,小考怡情,大考伤神。对一部分压力不大的学生,学生紧张度不高,所以和平时训练时候的思维相匹配,所以分数考得就好,可是一到大考,紧张度陡然上升,思维运转进入高速期,理解力和计算能力就会下降,所以大考就考不出来分数。平时会的,考试不会了,平时计算对的,考试也计算错了,这类学生在中考、高考中的失误也就是这样造成的。可能有人会说,无论高考还是中考,平时不都是有大型的模拟考试吗?可是我要问:考前模拟考试能是中考,高考吗?显然模拟考试不能和真正的高考,中考同日而语。
所以平时的试题训练就要规定时间,一些考试专家就说过:把平时训练当成正规考试,把正规考试当成平时练习,这个建议是有科学依据的,他们的建议其实就是这里我说的要给学生平时的训练带上时间,让紧张适度,让学生平时适应这种紧张,学生思维在运转的高速期经常训练,形成条件反射,久而久之,学生的理解力和计算能力在思维运转的高速期也就得到了锻炼,长此以往形成惯性,再遇到大型考试,即使学生紧张,可是他们的思维准确度已经养成,也就不会再出现所谓的“粗心大意”导致失分了!
三、让错题集中,让错题集凸显其功效。
错题犹如木桶原理中木桶的最短板,木桶的短板决定了这个木桶的盛水量,而汲取错题的错误所在也就成了学生能否进步的动力源。我们老师都有这样的印象,孩子们平时喜欢错的题,即使老师在课堂上分析了,下次即使遇到原题,他们还是会错,而且错的跟以前如出一辙,在一个地方跌倒一次是偶然,两次是什么?是粗心吗,好像是,又好像不是。其实真正两次失误在同一知识点上或者同一题目上,就不能简单用粗心就可以慰籍自己的,真正的原因是不吸取教训。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将错题集中,形成错题集,吸取每次错的教训。
错题集不是一味的将错题都誊抄在错题集上,而是要引导学生将错题分类,按照题型分类,按照难易分类,分类之后,每一道错题都要让学生在后面归纳做错原因,如何规避这样错误,注意事项等,而不是向平时学生就是把正确答案直接誊抄在错题本上,那错题集就不是错题集,只能叫错题本。错题集不仅仅是错题的集中,还是错误的集中,教训的集中,所以错题集中某种程度上是思维的集中,是让同样的“粗心”不再上演,不再重复往日做错题的悲伤。
常做错题无数,
粗心不知归路。
大意丢失分,
误入自责深处。
分数,分数,
难倒学生无数!
希望孩子们以后不要再在失分之后把原因都怪罪于粗心,因为粗心不能全部为卷面失分买单!
编辑:刘昕
,陕西教育报刊社是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直属教育宣传职能部门。编辑出版《教师报》《自学考试报》《陕西教育》《新新小学生》《新新初中生》《新新幼儿》等报刊。
投稿邮箱:sxjy_w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