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老张论教 ,作者张继明
全文2451字,预计阅读4分钟
评价机制改革是大学教学改革的牛鼻子,当前应探索通过评价机制改革来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引导教师改变教学方式,而当务之急就是改变期末考试制度。如此,或许能够避免类似坠楼事件的再度发生。
注:本文观点不代表一读EDU立场,仅作分享之用。
作者 | 张继明(济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副教授,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
来源 | “老张论教”微信公众号
6月6日,某大学大二某学生参加课程补考时被发现作弊,试卷被没收,他走出考场不久后坠楼身亡。年轻的生命戛然而止,令人痛心。监考老师在现场是否说过什么不该说的话刺激到学生,我们不得而知,但该校关于学生考试作弊的处理有明文规定,该教师采取相应措施也是有法可依,我们不能断定他应该承担何种责任。
惨剧中最应该控诉的,其实是高校的考试制度,包括监考制度。
从本质上讲,高校考试为教育测量与评价,具有导向、监测、反馈、激励、管理等诸多功能,是教育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但考试作为一种技术或手段是服务于教育教学的,而非相反,颠倒了位置,就会异化教育生态。
应试教育的本质就是考试成了核心,成了教育的“指挥棒”,教育沦为考试的奴仆。长期以来,高考制度一改再改,直指今天新高考制度成为教育改革之核心备受关注、备受争议,其实都是高考制度被异化的表现,是应试教育的典型特征。
大学教学需要有课程或学生评价,考试是必需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问题在于,大学应该采取何种考试制度才是科学的。
显然,长期以来大学的考试制度不仅没有发挥出应有的评价价值,反而对学生学习乃至大学教学生态形成负面影响。尤其是期末考试,正变成耗时耗力耗财的轰轰烈烈的形式主义。
教育评价是一门科学,大学期末考试首先在评价内容也即试题设置上应该是极为考究的,必须能够反映专业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能够反映大学的课程和教学目标,能够反映高深学问之逻辑。
但若分析很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则会发现,似乎跟中小学毫无二致,考查的是学生的记忆能力,知识的深度理解、应用、迁移以及知识背后的逻辑、价值、文化等几无触及,无法调动学习者之思维活力,这就导致学生延续着追求标准答案、以记诵陈述性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所以,考前老师划重点、讲题型,学生按图索骥、临阵磨枪,突击式备考,就成了大学普遍的学习模式。
作者 | 张继明(济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副教授,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 来源 | “老张论教”微信公众号 6月6日,某大学大二某学生参加课程补考时被发现作弊,试卷被没收,他走出考场不久后坠楼身亡。年轻的生命戛然而止,令人痛心。监考老师在现场是否说过什么不该说的话刺激到学生,我们不得而知,但该校关于学生考试作弊的处理有明文规定,该教师采取相应措施也是有法可依,我们不能断定他应该承担何种责任。 惨剧中最应该控诉的,其实是高校的考试制度,包括监考制度。 从本质上讲,高校考试为教育测量与评价,具有导向、监测、反馈、激励、管理等诸多功能,是教育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但考试作为一种技术或手段是服务于教育教学的,而非相反,颠倒了位置,就会异化教育生态。 应试教育的本质就是考试成了核心,成了教育的“指挥棒”,教育沦为考试的奴仆。长期以来,高考制度一改再改,直指今天新高考制度成为教育改革之核心备受关注、备受争议,其实都是高考制度被异化的表现,是应试教育的典型特征。 大学教学需要有课程或学生评价,考试是必需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问题在于,大学应该采取何种考试制度才是科学的。 显然,长期以来大学的考试制度不仅没有发挥出应有的评价价值,反而对学生学习乃至大学教学生态形成负面影响。尤其是期末考试,正变成耗时耗力耗财的轰轰烈烈的形式主义。 教育评价是一门科学,大学期末考试首先在评价内容也即试题设置上应该是极为考究的,必须能够反映专业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能够反映大学的课程和教学目标,能够反映高深学问之逻辑。 但若分析很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则会发现,似乎跟中小学毫无二致,考查的是学生的记忆能力,知识的深度理解、应用、迁移以及知识背后的逻辑、价值、文化等几无触及,无法调动学习者之思维活力,这就导致学生延续着追求标准答案、以记诵陈述性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所以,考前老师划重点、讲题型,学生按图索骥、临阵磨枪,突击式备考,就成了大学普遍的学习模式。
考试作为评价方式,具有激励、管理功能。这反映在当下之大学,就是期末考试成绩纳入所谓的综合素质评价中,作为学生评奖评优、入党的主要依据,这又进一步强化了上述的学生学习方式和备考方式。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把考试成绩跟各种奖励和选拔、提拔过度捆绑在一起,导致学生学习“实用化”、“功利化”,知识或学习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其负面影响极其深远。今天之大学黉宫正一步步远离象牙之塔,发生不同程度的庸俗化,源于知识变成了买卖。学生的情怀、志趣与创造力,在此学习模式、管理模式之下成为遑论。
尽管实质如此,但期末考试制度依然是大学教学管理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大学每年期末都要拿出至少两周甚至更长时间来安排考试,并为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资源。监考是期末考试制度的重点环节,考场之上屡屡上演“猫鼠之战”。
但是在考试本原价值式微之条件下,如此兴师动众、一本正经的监考多少有点滑稽。从这个意义上说,期末考试已经沦为轰轰烈烈扎扎实实的形式主义。
当然,眼下之期末考试还承担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职能,就是借以实施诚信教育。
几乎所有大学都制定了详细的考场规定、考试流程,包括关于考试作弊的处理办法,不仅要对作弊学生进行严格处理,对于未能及时发现并揪出作弊者的老师,也会以“教学事故”之名处之。
作弊当然是不诚信的,惩治作弊也无可厚非。然而,在一个人人暴露于摄像头之下、好几位监考老师虎视眈眈的考场上,这种所谓的诚信教育到底能有几分诚意、几分信任、几分成效呢?那张义正严辞、连哄带吓、千年不变的“考场温馨提示”,是不是颇为讽刺呢?
而且,考试通不过者,学校还要提供美其名曰的“补考”机会,更有学校专门制定“清考”制度(教育部已印发文件,要求高校坚决取消“清考”制度,详情参见一读EDU历史文章《教育部:坚决取消“清考”制度》——编者注),以便学生顺利毕业,而这算不算是制度化的一本正经的“放水”、名副其实的“虚伪”呢?
疫情期间,全国高校响应“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积极开展在线教学。截至目前,2020年春季学期已经过半,各高校开始部署期末考试事宜,“线上考试全程视频监控”成为今年高校期末考试的“亮点”。
例如,湖北某高校在期末考试实施方案中提出,线上考核由学生所在学院按照每20名考生配1名监考人员;
考核试题由监考员在规定时间在群中统一发布,考试时间结束后,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将书面答题内容拍照发给监考员;
监考员负责提前对考生进行身份验证、线上考核操作培训、视频音频调试、试题发布、全程监控、试题回收、考生答卷回收等工作。
为适应高校需要,相关在线教育服务公司积极开发各种线上考试各远程监考技术系统,例如某公司推出了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智慧考试系统。
特殊时期,线上考试和监考承袭线上教学新模式,似乎是正常的,但若深究起来,这种无比繁琐的考试安排反映的是长期以来高校落后的教学模式及学生评价机制。
关于创新型人才的素养、特质以及大学教学改革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文献,早已是汗牛充栋,无需赘述,但摒弃学生死记硬背教材的学习或教学方式是必需之举,是底线。
仅就大学学生评估而言,个人认为有必要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分析之。
一是期末考试内容必须做出深刻变化,避免填空选择简答一统天下,通过灵活多样的题设来考察学生对学科原理、核心理念、专业精神、创造性思维、社会性认知等方面的考察。
二是淡化全校统一的运动式期末考试,把课程和学生评价分散于日常,而且过程性考核评价应做到专业知识与社会问题间的结合。
三是期末考试不必全部搞闭卷限时考试,可让学生在开放性考试中充分思考和策划,充分占有和参考相关资料,毕竟信息搜索和处理能力亦是当代学生之核心能力。
四是实施表现性、写实性评价,允许学生在课程范围内自定考核方式,用个性化、多样化的专业性作品作为教师的评价依据。
评价机制改革是大学教学改革的牛鼻子,当前应探索通过评价机制改革来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引导教师改变教学方式,而当务之急就是改变期末考试制度。如此,或许能够避免类似学生坠楼事件再度发生。
本文获授权转自“老张论教”微信公众号,作者为济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副教授,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 张继明。
一读EDU编辑部对原文略有编辑、调整,文章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一读EDU立场。
延伸阅读(具体文章详情可到“一读EDU”公众号查看)
在线教学后,期中考试怎么考?
想评价学生能力?除了考试,你还可以试试这个办法!
从小到大试卷都会返还给学生,为何大学不这么做?| 激发创新的大学考试综合改革(上篇)
互联网 时代对大学考试的真正挑战,原来是这个 | 激发创新的大学考试综合改革(下篇)
欢迎关注一读EDU微信公众号(ID:yidu_edu),获取更多教育资讯
,一读EDU是方略研究院旗下专业的研究性媒体,方略研究院是践行教育研究的全球智库,总部设于北京,在世界多地设有分站。研究院曾参与多项国家科技部、教育部、教育厅、国内外高校教育研究课题与咨询项目,专注于为教育研究和决策者提供双一流、国际化、人才培养、教育质量保障等主题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