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常的作业完成以及课堂练习中,学生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错误,很多同学喜欢把这些错误归结为粗心大意,其实这不仅仅是粗心或者是笔误的问题。通过与班级各位同学进行谈话我们了解到,这种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学生在做完习题之后面对错误很少反思,做错了就单纯改题,不能针对已学的知识和老师教的教学方法进行归纳。
对于学生存在的这一问题来自于滨州沾化第二实验小学的高老师颇有体会:
上一次学情检测完毕之后,高老师发现孩子们在一些问题方面普遍存在着错误,而且这些错误都是以前讲到的问题。按照高老师以前的教学思维来看,遇上这样的问题就再被学生讲一遍,并重申相关的注意事项,但是这种做法的结果是可以预料的,孩子们极少有真正听进去的,该错的地方还是错,并不会吸取错误经验。
学习了相关的一积分教育管理之后,高老师的教学思维随之发生改变,在班级中她引入了PK教学法,也就是将班级中的1~4号孩子分成一组,采用分组对抗的形式展开教学工作。
最近学情检测完成之后,高老师并没有着急跟孩子们一起讲题纠错,只是将试卷发下去让学生们把自己的错题再重新做一遍,第2天在讲堂上进行讲解。没想到的是,在试卷发下去没多久便有几个学生跑到自己的办公室来,异口同声地说试卷判错了,来的这几个都是平常学习比较优秀的学生,高老师再次检查之后发现并未判错。通过这件事情,高老师越发觉得孩子们身上存在的问题极为严重,这次做错题的原因并不是孩子们真没学会,也并非是粗心所致。
第2天正式上课之后高老师便采用了分组PK的形式进行错题纠错,从试卷的第1题开始,每讲到一题时,做错的孩子便举手,轮流讲解自己做错的原因以及正确的做题思路。答对的自己是几号那么就得几分,答错的或者是答不上来的便给对方小组加分,如果碰上错题人数比较多的,则采用抢答的方式进行奖分以节省课堂时间。
学生自主讲错题的过程中高老师发现:很多孩子尽管将答案改对了,但是仍然不清楚自己错在哪里,或者理不清正确的解题思路,只是改对了答案而已,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流于形式。如果不是采用课堂小组PK的纠错形式,那么这次改错题的结果就不仅仅是大打折扣那么简单了,孩子们很有可能再走老路,下次做题依然犯错。
我们的课堂存在问题并不可怕,怕的是有问题却不能及时发现,怕的是发现了问题却没有积极地进行应对。我们当老师的应当十分注意如何提供或者创造适当的外部环境,来激发孩子的自我纠错能力。我们的e积分教育管理中的分组PK法就是孩子们自主学习,自我纠错的强力剂,3号星星和4号天使通过太阳和月亮了解正确的解题思路,并且还要在课堂上进行错题讲解,引导孩子们梳理和总结知识点,在以后的做题过程中能够学会灵活运用。
总的来说,e积分这一科学的教学管理方式可以培养孩子们科学的学习思维,在不断的竞争中提升自我,同时团队的绑定也增强了孩子们的团队荣誉感,在学习以及品德方面共同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