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语文世界是一场文化修行,让我们在观察比较中一起完成探究。
文化探究,对“朋友”作溯源辨析。(4分)
3、主题归类,对古诗文作比较汇集。(10分)
主题 | 诗句 | 出处 |
风光 | (1)有桃花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行香子》 |
(2)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 | 《咸阳城东楼》 | |
(3)____________,锦鳞游泳。 | 《岳阳楼记》 | |
愁云 | (4)____________,爱上层楼。 |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
(5)______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 | 《无题》 | |
哲思 | (6)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 | 《行路难》 |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
(8) |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月夜忆舍弟》 |
B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 《商山早行》 |
小组学习,对阅读活动作调查交流。(4分)
4、同学们分小组,到各年级进行读书现状调查,请根据调查结果作交流分析。(2分)
调查项目学段 |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 | 1.5小时 | 1.2小时 | 0.5小时 |
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 | 27.8% | 35.8% | 45.6% |
分析上表,你得出的结论是:
5、在“网络交流会”上,同学们在班级论坛上就“是否要阅读长篇名著小说”的话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同学小甬发表如下帖子,请你做回复来表达你的看法。(2分)
小甬发帖:长篇名著小说的篇幅太长,读起来费时费力,对学习也没什么帮助;漫画简单、幽默,让人比较放松,还能减轻学习压力,我觉得看漫画好。
你的回复:
6、下面判断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崇廉尚洁”“动态清零”“事态升级”“发射导弹”四个短语的结构完全不同。
B.范仲淹、欧阳修均有散文名篇传世,他们与韩愈、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C.“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该句可以缩写为:我发生敬意。
D.古诗词中可见到“节气”的身影,比如“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分别写到了“惊蛰”“霜降”两个节气。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7-8题,共4分。
六安署病中 史可法(明末清初)
待理犹烦苦抱疴①,公馀侧枕柰②如何?
民饥由己嗟艰食,兵悍逢人欲弄戈③。
抚字④无能先布德,催科⑤宁忍复为苛。
白云交瘁燕山下⑥,国手⑦谁怜妙剂多?
注:①抱疴:害病。②柰:音义同“奈”,怎样,如何。③弄戈:动刀兵,挥舞刀枪。④抚字:安抚教育人民。⑤催科:催科,催征粮税。作者曾奏免受灾地区农民的田租。⑥白云:白云,借指帝都。交瘁,困顿憔悴的意思。燕山,在今河北蓟县东南,这里燕山下指河北一带,当时清兵曾多次越长城入关侵掠,蹂躏河北、山东、河南等地。⑦国手:指医国手,《国语 晋语》:“上医医国”。
下面是对本诗的创意朗读指导,请你将表格内容补充完整。
诗句 | 易错字读音 | 情感内蕴 | 语气 |
首联 | 抱疴(kē) | 在病中操劳的烦闷与无奈 | 低沉 |
颔联 | 弄戈(gē) | 7、________________(2分) | 由弱渐强 |
颈联 | 为苛(kē) | 稍强 | |
尾联 | 交瘁(cuì) | 8、________________(2分) | 由强渐弱 |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共14分)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A)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①于岐山之阳,其占②为有年。既而弥月③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④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B)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 ”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 ”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⑤,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以乐于此亭,其可得(C) 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⑥,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注释】①雨麦:上天下麦子,这是由龙卷风造成的。②占:占卜。③弥月:满月。④忭:欢乐。⑤荐饥:连年灾荒。⑥优游:悠闲地游玩。
9、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方法提示 | 词语 | 解释 |
结合字形推测 | 宴酣之乐 | (1) |
查阅词典法:①连接;②类;③嘱托;④劝请。 | 以属客而告之 | (2) |
课内迁移法:小大之狱 | 狱讼繁兴 | (3) |
联想词语法:适逢其时 | 而吾亭适成 | (4) |
10、请将“于”“耶”“乎”还原到文中括号内。(2分)
A、( ) B、( ) C、( )
11、请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2分)
官 吏 相 与 庆 于 庭 商 贾 相 与 歌 于 市 农 夫 相 与 忭 于 野
12、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13、两文作者,同为贬谪之身,志趣追求却十分相似。欧阳修的“乐”与苏轼的“乐”,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请你说说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分别是什么。(4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共7分)
阅读是人的另一半生命 梁衡
①要问我们为什么阅读,不如先问一下为什么要吃饭。
②人是由物质和精神组成的。不吃饭不能长身体,会肉体死亡;不阅读不会有思想,会精神死亡。正如营养不良,会造成身体发育的缺陷,面黄肌瘦、腿细脖长、鸡胸龟背等等。不读书也会造成精神方面的缺陷,如自私、狭隘、孤独、浮躁、虚荣、骄傲、多疑、胆怯等等,生活得不阳光、不自信、不幸福。有什么样的阅读,就有什么样的收获。它决定着人的知识、思想、意志、审美、情趣。这是从人的自我丰富的一面来说。也就是说,我们阅读,是出于精神生活的需要,阅读是人的另一半生命。
③
④物质生活会遭遇困难和挫折,而阅读可以为我们提供心理支撑,助力精神建设。只要有阅读,人就不会倒,不会老。
⑤什么是阅读?阅读就是思考。
⑥阅者,看也。但是比看要深一些,它不是随意地、可有可无地观看。是有目的地、带着问题观看,是一个思维过程,边看边想。比如,我们说“阅兵、阅卷、阅人、阅尽人间春色”,就不说“看兵、看卷、看人、看尽人间春色”。而对不需太动脑子的,浅一点的东西,消遣、娱乐的,则常说看,不说阅。如“看电影、看风景、看热闹、看耍猴”,不说“阅电影、阅风景、阅热闹、阅耍猴”。所以当我们说阅读的时候,心境是平静的、严肃的,也是美好的、向往的。
⑦“阅”和“看”的区别,其实代表了人的阅读需求的不同层次。广义来说,人的阅读有六个层次,最低的层次是寻找刺激的阅读,比如武侠、枪战、惊悚题材的小说。再往上第二层是娱乐的阅读。从第三层开始进入信息的需求,第四层是知识的需求,最后两层是思想和审美的需求。
⑧这六个阅读层次中,前三个刺激、娱乐、信息,是维持人的初级的、浅层的精神需求,可以用“看”来解决。后三个知识、思想、审美,是维持高级的、深层的精神需求,则只看不行,还要想,这才是真正的阅读,可称为狭义的阅读。从阅读需求的层次出发,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满足知识、思想、审美方面的深层次的阅读需求,也就是要读经典。
⑨现在电子读物盛行,主要承担提供刺激、娱乐和信息的任务。它的特点是快捷、方便、形象,但也带来另一个问题,浅显、浮躁,形象思维多,逻辑思维少。电子读物能在生活实用方面带来帮助,但如果只接触电子读物,是一种精神缺失。阅读不仅是为了个体精神生命的成长和延长,而且我们也要把这种精神生命延伸到下一代去。
14、下面说法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 人是由物质和精神组成的,缺乏物质,人无法生存,但缺乏阅读不至于死亡。
B. 当年有坚持阅读。
C. 阅读需求的层次有浅层次和深层次之分,我们更应该关注深层次的阅读需求。
D. 电子读物快捷、方便、形象,但是浅显、浮躁,因此不应被人们广泛使用。
15、本文是梁衡先生在一次阅读主题活动上的发言,通读全文内容,梳理出作者的论述思路。(3分)
16、老师要求同学们阅读语文教材中推荐的经典名著,小文同学说:“名著数量太多,有的如《水浒传》《经典常谈》等比较难读。我们通过观看短视频介绍的方式来了解名著的大致内容就可以了呀。”请你结合本文内容,对小文的说法予以回复。(2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共12分)
叶骑
雪,漫无边际地下了一夜。
早上出门的时候,儿子打了一个趔趄,天气很冷,地上的雪花在行人的脚下东躲西藏,已经碎成了一地的冰碴子。
一整天的时间,儿子在公司心神不宁,稍一停歇,心头总会涌上有一种不安的预感。这种感觉很奇怪,就像有一种未知的力量,想要告诉你一件未知的事情。
快下班的时候,一个陌生电话打了过来,儿子接起电话:母亲摔了,摔倒在菜市场门口。
儿子满头大汗地赶到医院,医生说,经过初步诊断,老人家右腿骨折,手术倒不复杂,但是老人家年纪大了,恢复情况很难说,也可能会落下残疾。
儿子心头一颤,让医生选用最佳的治疗方案,至于恢复,只能寄希望于母亲能挺过难关,一切安好。
三个月的时间一晃而过。遗憾的是,现实并非童话,医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预言了残酷的事实。母亲只能依靠拐杖艰难行走,生活勉强自理,至于其他的,已不能有太多的奢求。
这件事对母亲的影响很大。之前每天晚上她都会给儿子做一顿热气腾腾的饭菜,这是她的价值,也让她觉得自己还是一个有用的人的方式。
儿子也了解自己的母亲,她年轻的时候为了生计,在路边摆摊,跟男人打过架,也当街骂过人,只要能赚到钱,供自己的孩子上学,她什么都能干。那个时候,她是这个家的顶梁柱,不管外面是暴风抑或骤雨,她都立在那里,不曾倒下。如今,母亲连照顾好自己都有些困难,这让她无所适从。好几次,儿子下班回来,发现母亲静静地坐在阳台,神情呆滞地望着窗外……
儿子明白,该是他为这个家做点儿什么的时候了。
晚上,儿子做了一桌可口的饭菜,跟母亲有一句没一句地拉着家常。
自从落下残疾以后,母亲跟儿子的交流不多,饭桌上也很少说话。直到儿子说,今天上班被领导训了一顿,母亲这才抬起头来,听闻自己的孩子挨了骂,她还是没法做到心如止水。
母亲问,是工作没做好么?
儿子说,不是的,是最近迟到了好几次。
你不是定了闹钟吗?
这段时间工作太累了,早上起不来,闹钟也没叫醒自己。
儿子顿了下,接着说,要不,明天你七点叫我起床吧。
母亲愣了一下,看了看自己的腿,又想到儿子挨骂的事,终于还是答应了下来。
第二天,天刚放明,隔壁的房间就传来一阵窸窣的声响。母亲穿好衣裳,拄起拐杖,沿着床沿缓缓挪动,她每走一步都那么艰难,但每迈出一步又是那么坚定,她要叫儿子起床。
推开房门,儿子果然还在呼呼大睡。
三儿,起床了,要去上班了。母亲说。
哟,都七点了,你不叫我,我今天又要误事。儿子满脸憨笑,赶忙从床上爬起来。
从此之后,每天七点,母亲都会准时起来叫儿子起床;而儿子虽从不在外过夜,但每天早上也照样会因为工作太过劳累,闹钟也没法叫醒。
时间像天上的流云,随风飘散。
晨光熹微,东方欲晓,窸窣的声音也越来越近了,儿子……
17、下面说法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环境描写,烘托了“儿子”心神不宁的情感。
B.文中插叙母亲过去的事情是为了突出母亲年轻时“顶梁柱”的形象,和现在的母亲形成对比。
C.本文用了多处“伏笔”,只伏不应,含蓄委婉,伏得巧妙。
D.文中说“这件事对母亲的影响很大”,这件事指的是不能为儿子准备热气腾腾的饭菜。
18、请根据全文内容和你的理解,给小说拟一个恰当的标题。(3分)
19、通读全文,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本文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儿子”形象?(3分)
20、文章的最后一段戛然而止,给了我们很多联想和想象的空间,你能给文章续写一个合情合理又巧妙的结尾吗?(3分)
(五)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21-24题(共8分)
复兴学校在阅读开放周开展“名著探究”的主题活动,请你积极参与活动。
21、第一个主题是“义”。给出了以下两个典型人物,请你从中任选一位,结合故事情节简要阐述他的“义”。(2分)
A.宋江 B.武松
22、第二个主题是“情”。透过人物观情节来进一步了解人物形象。(2分)
……只见智深提着铁禅杖,引着那二三十个破落户,大踏步抢入庙来。林冲见了,叫道:“师兄,那里去?”智深道:“我来帮你厮打!”林冲道:“原来是本官①高太尉的衙内,不认得荆妇,时间②无礼。林冲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冲不合③吃着他的请受④,权且让他这一次。”智深道:“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鸟!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叫他吃洒家三百禅杖了去。”
注:①本官:本部门顶头上司。②时间:一时。③不合:不该。④请受:俸禄。
人物 | 性格 | 野猪林中发生的体现他们这样不同性格的一件事 |
鲁智深 | ① | ② |
林冲 | 逆来顺受 |
23、第三个主题是“验”。昆虫世界要评选“最强大脑”“建筑大师”“劳动模范”“最美佳丽”,请你从法布尔的《昆虫记》中挑选一种昆虫参加其中一项评比,结合《昆虫记》相关内容,写一份推荐词。(2分)
24、第四个主题“择”。如果有机会可以送一本书给少年鲁迅,你会送他什么书呢?请根据你对《朝花夕拾》中少年鲁迅的了解,从下列书中选择一本,并说说为什么选这本书。(2分)
《昆虫记》 《水浒传》
三、表达与交流(55分)
25、门,有有形的家门、校门、城门……有无形的的沟通之门、友谊之门、心灵之门……门关着,是障碍;门打开,就打开了通道。班级决定举办“千姿百态的门”图片展,请你从下面两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5分)
任务一:学校大门、庭院的小门、古老的城门……总有一扇门让你觉得有参展价值,请选择一个并为它写一段介绍词。(80字左右)
任务二:“门”或许引发了你的联想和想象,请写一首小诗在图片展上与同学分享。(不少于4行;如超过4行,诗行之间用“/”标示。)
26、请从下面三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50分)
任务一:
站在那扇门的面前,你是否有过徘徊、紧张、期待……推开那扇门之后,你是否又有过释然、轻松、喜悦……
请以“推开那扇门”为题,写一篇作文。
任务二:
人的一生,总会进进出出各种各样的“门”,但有时却入不了“门”,有时又出了“门”。到底什么是“门”?“门”又有什么作用?怎样才能进“门”?
请以“说‘门’”为题,写一篇作文。
任务三:
青春期的我们,是否见过或亲历过矛盾,有时候“砰”的一声摔门声,表达的是复杂的情感。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何事,之后又会如何收场呢?
请以“摔门之后”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你选定或拟定的作文题写在作文格第一行;②作文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