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给班上的学生写评语,这是每一个学期都会做的事,应该是班主任应该尽心尽力完成的一项工作。
作为班主任,每天和学生在一起,对学生的了解,从某种角度来说,比一些家长还多。也正基于此,家长们在学期结束的时候,都期望能看到班主任给孩子一个客观公正的评语。
这是家长们的期望,但是能不能实现却又是另一回事,因为有些班主任的做法让家长们感到愤怒。
这不,广东的一位家长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个视频,晒出自家孩子的《素质报告册》,并吐槽孩子的老师做事太敷衍,就连学生报告册上的评语都是批量打印,直接贴上去的。因此,家长认为这样的评语缺乏针对性,毫无感情,全是空话套话。
这个视频发布之后,立即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就这位家长发布的视频来看,这个素质报告册上的评语确实让人有些不能苟同。
因为评语都是空话套话,根本就没有涉及到具体的内容,家长们看到这样的评语确实是不感冒,因为评语中所说的都是不关痛痒的,“聪明伶俐”“懂礼貌”“很上进”“勤奋刻苦”,看上去都是对孩子的积极评价,但是对于家长确实没有什么指导价值,更不要说怎么对孩子进行怎样的教育了。
我们不是说不应该对孩子的评价不应该积极正面,至少应该有一个连续性和发展性吧,但是就这晒出来的两个学期的评语就有些让人摸不清头脑。
而写评语也应该写一些针对孩子个体的问题,提醒孩子和家长在今后要多注意的问题,以帮助孩子更好更快地成长,但是这一点在评语中则完全被忽略了,让人很是困惑。这也是家长为什么对评语进行质疑的根源所在。
给孩子的评语都是假大空的,不带有任何的感情,还不针对孩子提出改进的意见,并且还不是手写而是打印的,谁能不质疑这样的评语不是批量打印的呢?因此,家长在愤怒之下,把孩子的素质报告册发布到网上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网友们也对这位老师提出了严厉地控诉,他们认为--
“这一看就是网上抄的,,不过我们80后上学那会儿 可没这个。”
“全是华而不实的废话。”
“事情的本质,不是因为打印或者手写。而是态度问题,无论是打印或者手写,只要是老师对孩子真实的评价就是行了,方式不一样,本质是一样就行。”
从网友们留言来看,网友们关注的是评语应该有温度,有深度,而不应该一个模板到底。这样,既没有价值,也是浪费彼此的时间。
家长的愤怒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老师是不是就做的完全不对呢?他们更多的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吧。
首先,老师也是人,他们不可能对每一个孩子都能做到深入地了解。只有对自己的每个学生都了解,才能写出对每个学生的评语,不是每个老师都能认清自己的学生。
如果要写走心的话,班里面只有几个表现特别好的和特别坏的才有点话可写,而坏的还不能写(这可是素质报告册,是不允许写消极负面的哦),其他的大部分孩子其实没有任何特点,写都不知道写啥。
其次,这也是老师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要知道,现在的家长动辄就会投诉老师,让老师里外不是人,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老师还能写出怎样的评语。就像有网友说的:“统一评语最好了,不会有针对性的指出某个学生的缺点和不足,不会伤害到某个学生的自尊心,这样学生开心了,家长满意了,多好啊!”“现在写评语,哪敢实话实说嘛,优秀学生的评语还可以实话实说,其他学生的评语,你试一下,给你贴出来挂网上,嘿嘿!”
最后,还有一个不争的事实 那就是老师现在的教学以外的工作太多,让人压得喘不过气来。“小时候我的学习手册上面,期末都是老师手写评语。但是我也理解现在老师的的一些做法,以前的老师只需要教好书,管理下班级就行了,现在的老师,除了要教学,管学生,还要完成一大堆各级政府下发的任务,应付各种检查,哪里还有精力全身心扑在教学上。还有寒暑假,也有各种行政任务的摊派。”
亲爱的读者,对于家长发视频吐槽班主任给孩子的评语是批量打印的这件事,你有什么想要说的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