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40 分)(一)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6 分)- 供耕织(gōng gòng√)
- 玉磬(qìn qìng√)
- 陂池(bēi√ pō)
- 稚子(zhì√ zì)
- 寒漪(yī√ qī)
- 耘田(yún√ yùn)
- sāng shù(桑树)
- chǎn dì(铲地)
- hú dié(蝴蝶)
- mà zha(蚂蚱)
- yīng tao(樱桃)
- bá cǎo(拔草)
- chú tou(锄头)
- gē mài(割麦)
- chéng rèn(承认)
- shuān zhù(拴住)
- 昼(白昼) 尽(尽力)
- 耘(耕耘) 耕(耕地)
- 桑(桑树) 嗓(嗓子)
- 晓(知晓) 浇(浇水)
- 童孙未解供耕织 供:从事
- 也傍桑阴学种瓜 傍:靠近
- 稚子金盆脱晓冰 稚子:幼小的孩子
- 短笛无腔信口吹 腔:曲调
- 山衔落日浸寒漪 漪:水中的波纹
- 敲成玉磬穿林响 磬: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
- 白天在田里除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小孩子早晨起来,将金属盆中的冰取出来,用彩线穿起来当钲来敲。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 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二、句子练习(10 分)- 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改为陈述句)
这清白的梅花,是不能玷污的。
- 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缩句)
风撩乱了银发。
- 祖父的园子很美丽。(改为感叹句)
祖父的园子真美丽啊!
-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仿写句子)
草绿了,就像换了新衣似的。
云飘了,就像在天空漫步似的。
水流了,就像在欢快地奔跑似的。
- 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用加点词语造句)
示例:做作业时一定要认真,不能马马虎虎。
三、阅读理解(20 分)(一)课内阅读(10 分)阅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完成练习。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2 分)
- 解释下列字词。(4 分)
(1)耘田:在田间除草
(2)绩麻:把麻搓成线
(3)未解:不懂
(4)供:从事
- 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 分)
诗中描绘了一幅乡村农忙时节,男女老少各忙其事,孩子们也学着大人的样子在桑树荫下种瓜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乡村劳动生活的赞美和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
(二)课外阅读(10 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 诗中能体现农事繁忙的句子是: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2 分)
-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乡村景象?(4 分)
描绘了一幅初夏时节,绿色的山坡连绵起伏,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鸟声声啼叫,农民们忙于农事的乡村景象。
-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4 分)
A.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
B. 诗的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
C. 诗的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 “乡村四月” 劳动的紧张、繁忙。
D.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厌恶之情。
四、写作(30 分)《古诗三首》描绘了一幅幅古代儿童的生活场景,充满了童真童趣。请你也选择一个自己童年的有趣经历,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 400 字。
要求: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突出有趣的地方,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写作思路:先确定童年有趣经历的主题,比如一次捉鱼、放风筝的经历等。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详细描写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着重描写有趣的情节和自己的感受,让读者能感受到童年的快乐。
答案:写作部分答案不唯一,主要从内容完整性、语言表达、对童年趣事的描述生动程度等方面给分。比如内容丰富、情节有趣、情感真挚、语言流畅可给高分;内容空洞、情节平淡、语言平淡则适当扣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