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测试卷是什么意思

综合测试卷是什么意思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5-03-03 05:07:28

今天是上海中考第二天。上午进行了外语科目考试(含听力),下午进行数学科目考试。愿考生们都拿到好成绩!

昨日市教育考试院发布语文试卷、综合测试试卷专家点评,考生关注!

专家点评上海中考语文试卷

6月19日上午9点,2021年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中考”)语文科目顺利开考。考试结束后,市教育考试院邀请了相关学科专家从立德树人、文化传承、学科素养、教学实践等角度对试卷进行了评析。

01 落实立德树人 注重价值导向

试卷关注学生成长,注重文化传承,弘扬工匠精神,体现时代主题。

课内文言语段节选自教材中的三篇经典作品《卖油翁》《核舟记》《口技》,学生通过比较阅读可以再次领略高超的民间技艺。课外文言语段讲述明成化年间的官员到地方担任巡抚,不带僮仆,以免引起百姓抱怨的故事,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方正自律、廉洁奉公的优良传统。

说明文把学生带到了600多年前的“海上丝绸之路”,激发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记叙文讲述当代一位退休工程师给玩具做“微创手术”的故事,体现对精益求精的追求,彰显对美好人性的赞美。“综合运用”围绕课本剧创作,让学生感受到“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的积极昂扬的新时代精神。

02 贴近学生生活 体现五育并举

试卷延续以往的古诗文、现代文、综合运用、写作四大板块,坚持以学生为本、教考一致的原则。试题涵盖了知识积累、理解分析、拓展运用等不同能力目标,坚持政治性、科学性、公平性、规范性。

如理解性默写的情境设置渗透劳动教育,贴近学生生活,综合运用课本剧台词设计融入德育要求,考查人际交往中的礼貌用语,这些都体现了五育并举的理念。

作文以“比看上去更有意思”为题,命题者对“有意思”作了解释,体现了人文关怀。提示语“生活中的人、事、物,大多如此”,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开放的眼光,去发现、感悟生活的“意义”,既避免了学生简单套题,又能触发写作灵感,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03 注重语文素养 提升思维品质

试卷体现了对语文素养的关注。比如19题分析句子的“语言表现力”,学生可以从修辞、动词或叠词运用等角度入手答题,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解读。“综合运用”设计了一个“用优秀寓言故事滋养心灵”的活动,凸显了“情境创设”“文化传承”“任务构建”“图文并茂”等特色。围绕课本剧创作,要求学生为演出海报写宣传语;运用课内外语文知识,选择适合主题的创作手法;最后再为课本剧拟写结尾台词。在完成试题的过程中,学生能真切地感知传统文化的脉动,倾听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回响。

试题关注思维品质的考查,比如15题要求简述《郑和的远航》第7段不能删除的理由,要求学生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通观全篇;20题为现代文二选择合适的标题,开放度比较高;写作题中的“更”字激发学生从直观的生活场景,经由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认知过程,上升到理性的思考,既能让学生结合实际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写出自己的“意思”,又给学生高水平的发挥留下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04 引导教学实践 体现稳中有新

试卷关注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如12题关联词的选用,14题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6题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8题插叙的作用等,对教学实践有很强的引导,提醒教师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也要聚焦教材,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试题在保持稳定的同时,有不少创新之处。课内文言的三个选段,主旨有一定的关联,体现了群文阅读的重要性。“综合运用”以“我与愚公相遇在2021年”为标题创作课本剧,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写作以提示语的方式来引出作文题目,而提示语本身就是学生在生活中查阅词典的情境,是生活化的再现。

专家点评上海中考综合测试试卷

6月19日下午,2021年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中考”)综合测试科目顺利进行。今年,跨学科案例分析、理化实验操作首次开考。考试结束后,市教育考试院邀请了学科专家对综合测试试卷进行了评析。

物理:凸显核心素养 落实立德树人

2021年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测试物理考试依据《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命题。笔试部分试题在内容、难度等方面保持稳定,结构规范合理,知识点覆盖率高;实验操作考试以实际操作形式考核学生的科学素养。试卷既体现了初中学业考试的功能,也发挥了良好的教学导向作用。

01 立足真实情境,落实立德树人

试卷中不少试题取材于生活实际,突出了物理学科与科学前沿、日常生产和生活的联系。如第7题的上海地区家庭电路标准和电饭锅;第8题的上海之春音乐节。特别是第13题的高海拔地区煮蛋问题,不仅取材于生活中的真实情境,而且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以致用。

试卷第3、9、19题分别以 “祝融号”火星车、“天和”核心舱、“蛟龙号”深海潜水器为素材,创设不同情境,展示我国在航天、航海、太空探索等科技领域的伟大成就,不仅引导学生关注物理学科和前沿科学发展的关系,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02 凸显核心素养,强调思维过程

试卷注重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突出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考查,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法,避免机械训练。如第12题电路故障分析,要求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分类讨论,并按题目要求,依据现象判断故障,做出一一对应的表述,考查学生思维的缜密性与表达的完整性;第19题以“蛟龙号”深海悬停为背景,建立物理模型,从压强定义出发,推导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式及适用条件,突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第20题“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考查了学生获取、利用信息进行推理的能力,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思路和途径解决问题,兼顾了不同学生解决问题视角的差异。

03 重视物理实验,体现学科特色

物理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今年物理学科考试新增了实验操作项目,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水平进行考核,与纸笔考试中的实验题相互补充,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重视实验操作,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提升物理实验素养。

化学:

知识与能力共举 理论和实践并重

2021年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测试化学部分,以《上海市中小学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着眼于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试卷稳中有进、结构合理。既体现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功能,又发挥良好的导向作用。

01 聚焦热点,彰显学科价值

试卷坚持立德树人,将育人要素与学科要素有机融合。如38题,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为背景,基于火箭发射、火星探测、空间站供氧等真实情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科技发展中的重大突破,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如39题关于碳循环的部分,围绕物质观、守恒观、转化观进行问题设计,考查学生对物质转化的整体理解,彰显了化学学科价值,体现了化学在人类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贡献。

02 注重能力,凸显思维品质

试卷以学科知识内容为载体,重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考查。如40题制备氢氧化镁的实验分析,要求学生理解实验目的,结合提供的数据,基于证据展开推理,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证据推理和守恒思想等核心素养。试卷注重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层面的立意,考查学生在新情景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41题废液中贵金属的回收,要求学生基于实验事实分析实验过程,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落实了能力导向的理念。

03 落实课改,体现稳中求新

试卷延续了对学科核心概念和核心知识的考查,难度保持稳定。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要求,化学命题在题量、题型、考试形式等方面作了调整,试题由25题调整为21题,新增了不定项选择以及实验操作考试。在各大题里均体现了基础与能力的梯度分配。

04 重视实验,引导化学教学

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理解实验原理、正确使用仪器、操作步骤规范,是学生需要具备的实验基本技能。2021年初中学业水平考新增的实验操作考试,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气体制备、物质分离等实验操作,考查了掌握仪器的使用和操作的规范性,与笔试实验试题对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分析推理等能力的考核相结合, 全面考查学生的实验素养。引导化学教学重视实验,以达到启迪科学思维、培养科学态度的育人目标。

跨学科案例分析:

聚焦学科融合 凸显育人价值

跨学科案例分析是2021年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命题以上海市中学地理、生命科学课程标准为依据,考查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中信息提取与处理、问题分析与质疑、结论阐释与创新的能力,关注跨学科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01 融入扶贫情境,体现责任担当

试题情境紧扣时代脉搏,贴近学生生活,注重育人功能。案例以援滇扶贫为背景,以上海将茭白引种至云南省德宏州为素材,通过分析茭白生长特性、比较两地自然条件、探索茭白引种德宏州的优势、思考如何将茭白从德宏州运输至上海等问题,引导学生关心扶贫工作,树立责任意识,厚植家国情怀。

02 立足问题解决,注重学科融合

真实问题通常是复杂的,解决这些问题往往需要跨学科协作。试题以真实情境为起点,基于学生认知水平,结合地理、生命科学的核心概念,将生活中真实、综合、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可检测的试题,考查学生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将德宏州的茭白运输到上海需要考虑哪些因素,要求学生在提取情境中有关茭白生物学特性、两地的地理位置等信息基础上,运用地理、生命科学中相关原理,建立合理的、跨学科的逻辑联系,进行综合分析。

03 关注资源利用,增强生态意识

试题渗透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体现了地理和生命科学共同的价值取向。例如,在茭白叶的利用中,试题通过对比传统焚烧与生态循环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引发学生从生态知识、生态意识、生态行为等方面对资源再利用进行思考,从而促进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绿色发展等观念的形成,也引导学生关注农业,热爱劳动。

04 培育核心素养,引导教学实践

试题自然融合地理和生命科学的知识,体现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引导学生以更广阔的视野观察和分析各种现象,以科学的方法对疑难问题进行探究,倡导严谨的逻辑思维与开放性思维的结合。引导教师增强跨学科教学的意识与能力,加强跨学科案例的收集与学习,不断提高跨学科教学水平,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相应的丰富多彩的跨学科案例教学活动。

学科点评来源上海招考热线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