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出版了《公共关系学》,这是专门为农林高等院校学生“公共关系学”课程编写的教材,既适合于管理类专业的课程使用,也适合于非管类专业的选修课使用。《公共关系学》课程的开设,对于提升各专业学生的为人处事能力和社会适应性会有一定的帮助。现将这本书的前言和目录发布在今日头条“邓蓉说三农”栏目中,仅供大家参考。
《公共关系学》前言
公共关系学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引入中国的,随着我国30年来的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步伐加快,公共关系学在我国无论是实践活动还是理论研究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20世纪80年末和90年代初,全国的大部分高等院校都开设了公共关系学课程,部分院校还设立了公共关系学专业,这标志着中国的公共关系学作为一个学科已经渐趋成熟,学科体系也已经基本稳定。
公共关系学涵盖了丰富的内容,它不仅是一种专门的知识,而且也是一种很有实用价值的技能。首先,公共关系是一种理念、一种意识,是一种要使自己发展就必须同时使其他人也得到发展的共赢思想;其次,公共关系又是一种方法、一种技能,一种可以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实现其他社会成员共同发展的共赢技能;第三,公共关系还是当代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尊重、理解、支持和合作是其深层次的蕴涵。随着我国经济体系向市场经济的转轨,社会中的一些矛盾逐渐显现出来。随着公共关系学知识和技能的日益普及,将会有助于化解这些矛盾,也有助于我国建立和谐社会。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参考和借鉴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论文和论著,从中获益颇多,在此深表感谢。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本书难免存在不足之处,加之公共关系学的某些观点和问题也尚待进一步探讨,敬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邓蓉
2008年2月
《公共关系学》目录
第一章 公共关系概述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产生
第二节 公共关系概念的演变
第三节 公共关系的基本活动
第四节 公共关系在美国的发展过程
第五节 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过程
第二章 公共关系的组织环境和社会环境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组织环境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社会环境
第三章 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基本属性
第二节 公共关系学的范畴与学科体系
第三节 公众的心理特征与决策倾向
第四节 公共关系开放系统模型
第四章 公共关系主体
第一节 公共关系主体概述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机构
第三节 公共关系的人员
第五章 公共关系客体
第一节 公众的涵义和特点
第二节 公众的分类
第三节 公共关系工作的公众分析
第六章 组织的形象塑造
第一节 组织形象的内涵与意义
第二节 组织形象的定位与设计
第三节 组织形象的建立与推广
第四节 组织形象的巩固与矫正
第七章 公共关系危机处理
第一节 公共关系危机概述
第二节 公共关系危机处理的原则和措施
第三节 公共关系危机预防
第八章 公共关系程序Ⅰ:公共关系调查
第一节 公共关系程序的四个步骤
第二节 公共关系调查概述
第三节 公共关系调查的内容
第四节 公共关系调查的程序和方法
第九章 公共关系程序Ⅱ:公共关系策划
第一节 公共关系策划概述
第二节 公共关系策划过程
第三节 可借鉴的公共关系活动模式
第十章 公共关系程序Ⅲ:公共关系实施
第一节 公共关系实施概述
第二节 影响公共关系实施的因素分析
第三节 公共关系实施的准备
第四节 公共关系实施的管理方法
第十一章 公共关系程序Ⅳ:公共关系评估
第一节 公共关系评估的作用、分类和内容
第二节 公共关系评估的程序和方法
第三节 公共关系评估报告
第十二章 公共关系礼仪
第一节 公共关系礼仪概述
第二节 公共关系人员日常礼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