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试卷真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试卷真题及答案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5-02-28 02:34:42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这 个答案选出。(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这种托古方式提出从中央到 地方按行政建制建学设想的论著是( )。

A.《论语》 B.《学记》 C.《中庸》 D.《大学》

1.【答案】B

2.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把教育目标分为( )。

A.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具体目标 B.德育目标、智育目标、体育目标

C.国家目标、学校目标、个人目标 D. 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

2.【答案】D

3.在张老师的数学课上,有的学生认真听讲,完全理解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有的学生心不在焉,或关注窗外悦耳的鸟鸣,或想着下课后的欢快活动,对一 元二次方程概念不求甚解,这体现了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是( )。

A.主观能动性 B.遗传 C.学校教育 D.环境

3.【答案】A

4.人的心理机能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如从无意注意到 有意注意,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这反映了人身心发展特征的( )。

A.互 补 性 B. 顺 序 性 C.差 异 性 D. 不 平 衡 性

4.【答案】B

5.2020年教育部颁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在大中小 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文件规定中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 )。

A.1课时 B.2 课时 C.3 课时 D.4 课时

5.【答案】A

6.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如果学龄前儿童数量多,幼儿园的数量会被优先考虑,如 果学龄人口的基数大,比例大,包含中小学在内的基础教育在整体教育体系中的 比例就必然会提高,如果成年人口比例大,教育体系也会重视高等教育、继续教 育、职业培训等方面,这体现影响教育发展的因素是( )。

A.人口的年龄结构 B. 人口数量 C. 人口就业结构 D.人口质量

6.【答案】A

7.为了深入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求真中学积极组织高中地理教研组与生物教研组 教师共同开发“环境保护与生物多样性”课程。这门课程属于( )。

A.隐性课程 B. 分科课程 C. 地方课程 D. 综合课程

7.【答案】D

8.教师有正当惩戒权和训育权,但是教师对学生惩戒和训育不能使用有违人道和

人格尊严的方式,更不能以伤害身体的方式来对待学生。这体现的教育原则是 ( )。

A.因材施教原则 B.伦理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疏导性原则

8.【答案】B

9.新学期开始,王老师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进行测试, 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

9.【答案】A

10.张老师在历史课上通过讲解平型关大捷中战士们的英雄事迹来培养学生的爱 国情怀。这体现的教育途径是( )。

A.课外活动 B. 社会实践 C. 学科教学 D.心理咨询

10.【答案】C

11.近年来,培华中学坚持开展“感动校园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取得良好的教 育效果。这反映的德育方法属于( )。

A.环境陶冶法 B.实践锻炼法 C. 明理教育法 D.榜样示范法

11.【答案】D

12.在百米竞赛中,如果预备信号与发令信号时间间隔长,运动员的起跑反应时 间会受到明显影响。这种现象属于( )。

A.注意分配 B.注意起伏 C.注意启动 D.注意转移

12.【答案】B

13.小红通过“飞机在山脉飞行”这种方式记住了飞机、山脉这两个无关联的词。 这种教学策略属于( )。

A.计划策略 B. 复述策略 C.监控策略 D.精加工策略

13.【答案】D

14.崔老师要求学生在三分钟内说出尽可能多的红色物品,孙强同学列举出很多 例证,但主要都跟食物有关,这表明孙强的发散思维( )。

A.流畅性差,独特性好 B.流畅性好,变通性差 C.流畅性好,独特性好 D.独特性差,变通性好 14.【答案】B

15.潘老师讲解熊猫习性的内容之前,先介绍了哺乳动物的相关知识。这种教学 方法体现的教学原理是( )。

A.强化学习 B.支架式教学 C.先行组织者 D.学习准备律

15.【答案】C

16.晓晶每次读到:“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这首 诗时,他的脑海中就浮现出一幅恬静、清新的春日美景,这个过程属于( )。

A.再造想象 B. 创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随意想象

16.【答案】A

17.美术老师在创作时会在头脑中对各种图像进行重组,这种思维模式是( )。

A.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 抽象思维 D.逻辑思维

17.【答案】B

18.王莉认为大家应该尊重同伴之间共同约定的规则,且这种规则是可以改变的, 根据皮亚杰的观点,王莉的道德认知处于( )。

A.前道德阶段 B.他律道德阶段

C.自律道德阶段 D.公正道德阶段

18.【答案】C

19.赵军追求有意义、有价值的目标,自我评价客观、公正、全面,并且符合道 德规范。他的自我意识发展阶段处于( )。

A.生理自我 B.社会自我 C. 心理自我 D.理想自我

19.【答案】C

20.班主任田老师通过全班讨论协商的形式,制定班级学生行为准则,规范学生 行为,田老师的班级管理方式是( )。

A.专制式 B.放任式 C.民主式 D.竞争式

20.【答案】C

21.高三学生李丽,参加考前心理辅导,辅导老师给她佩戴了监测身体状态的智 能手表,每当她心跳加速,血压升高时,智能手表就会实时反馈当前她的身体状 态,并提示她做出相应调整,辅导老师采取的做法是( )。

A.放松反应 B.行为调节 C.生物反馈 D.预先应对

21.【答案】C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 分)

22.素质教育是我国在反思和批判应试教育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等弊端 背景下提出的一个概念。对此,李老师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在课外活动中注重学生 的特长教育。请对李老师的观点进行辨析。

22.【参考答案】此说法错误。

素质教育的内涵包括: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是面向全体学 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 性发展的教育,要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课 外活动的特长教育仅仅表现了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教育,但忽略素 质教育的其他内涵。

故表述错误。

23.在一次教研活动中,老师们围绕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角色定位展开激烈讨 论。刘老师认为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必然会削弱教师的主导 作用。请对刘老师的观点进行辨析。

23.【参考答案】表述错误。

教学过程中要遵循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的规律。教学是教师教学 生去学,学生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 指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教学中主要发挥学 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指明方向, 保证学生学习的方向性。因此,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会削弱教师的主导地位。

故表述错误。

24.王老师是一名刚入职的中学教师,他几乎将自己的所有时间都用在学生指导 上,因为他认为,教师的唯一角色就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请对王老师的观点进 行辨析。

24.【参考答案】此说法错误。

新课程改革的教师观倡导的教师角色具有多样性: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 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 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 发者,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因此,教师的角 色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故表述错误。

25.杨老师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发现,中学生非常在意自己的性别角色和形象。因 此她认为,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发展就是获得自我性别角色的认同。请对杨老师 的观点进行辨析。

25.【参考答案】此说法错误。

埃里克森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认为,青年期(12 ~ 18 岁)的主要冲突 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更多地考虑“我是谁”的问题,体验着 角色同一与角色混乱的冲突。如果个体把自己各个方面,比如信念、性格、性别 角色,未来的职业选择等很好地整合起来,个体便会获得较好的角色同一性,反 之,则出现角色混乱。发展顺利者表现为在职业、性别角色等方面获得同一性, 方向明确。因此,青少年同一性发展并不仅仅就是获得自我性别的认同。

故表述错误。

三、简答题: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 共40分)

26.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围绕教学开展。王老师作为一 名新入职老师,就“教学的作用”这一主题与同事们展开了深入讨论,请简述教 学的作用。

26.【参考答案】(1)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是社会经验再生产、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

(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 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3)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27.张老师是一名中学新任班主任,不熟悉班级管理工作。班级管理效果一团糟, 对此,学校德育主任告诉他,班级管理是有规律的,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请简述 班级管理的原则。

27.【参考答案】(1)方向性原则。

(2)全面管理原则。

(3)自主参与原则。

(4)教管结合原则。

(5)全员激励原则。

(6)平行管理原则。

(7)情通理达原则。

(8)协同管理原则。

28.康老师是一名资深的中学教师,她与新教师进行教学研讨时,提醒新教师要 依据中学生情绪的矛盾性开展针对性教学。请简述中学生情绪矛盾性的主要表现。 28.【参考答案】情绪的矛盾性具有以下三方面特点:

(1)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

(2)情绪的可变性与固执性共存。

(3)情绪的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

29.进入中学后,发现同学们的交往方式与小学阶段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同 学们越来越重视同伴关系。请简述中学生同伴关系的特点。

29.【参考答案】(1)逐渐改变了团伙式的交往方式。

(2)朋友关系日益重要,择友标准高。

(3)出现了异性友谊。

四、案例分析题: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 共36分)

(一)

初中化学课上老师讲解《燃烧和灭火》孙老师抛出问题,碳 氧气燃烧成二 氧化碳,硫 氧气燃成二氧化硫,铁 氧气燃烧成四氧化铁,问他们的共同点是什 么?学生讨论发言,师生共同总结概念,燃烧是指氧气和可燃物进行发光发热产 生剧烈的氧化反应。

孙老师拿出准备好的烧杯里边有高温热水,分别放入三个装有红磷、石头和 白磷的试管进行实验,从而知道燃烧有三个条件,第一个要有氧气,第二个要有 可燃物,第三个达到温度的最低温度,三者缺一不可。

讲完燃烧之后,紧接着讲灭火,孙老师播放幻灯片展示案例,并提问学生, 如何通过燃烧条件得知灭火。从而得出灭火有三个条件,第一个要隔离隔绝氧气, 第二个要隔绝可燃物,第三个要降低最低温度,孙老师边问边讲,最后拿出工具、 沙子、水、毛巾,找出几个同学跟同学一一示范,让学生自己讲解灭火的原理。

最后孙老师进行举一反三联系生活实际提问,比如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 着火怎么办?电线老化短路,引发火灾怎么办?堆放的纸箱着火常用何种灭火方 法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是什么?学生一问一答?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30.请结合材料讲一讲孙老师运用了哪些教学方法,请进行具体分析。

30.【参考答案】孙老师运用了讨论法、演示法、谈话法、讲授法、实验法等教 学方法。

(1)孙老师运用了讨论法。讨论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 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方法。材料中,学生讨论发言,师生共同总结 概念,体现了讨论法。

(2)孙老师运用了演示法。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 范性的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材料 中,孙老师拿出准备好的烧杯在学生面前做实验,播放幻灯片展示案例等方式体 现了演示法。

(3)孙老师运用了谈话法。谈话法是指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 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旧知识的方 法。材料中,孙老师抛出问题,学生随后回答体现了谈话法。

(4)孙老师运用了实验法。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仪器 和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并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 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材料中,孙老师通过燃烧条件得知灭火条件后,找出几个 同学跟同学一一示范,让学生自己讲解灭火的原理。体现了实验法。

(5)孙老师运用了讲授法。讲授法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 识的方法。材料中,孙老师讲解《燃烧和灭火》体现了讲授法。

综上所述,孙老师在教学中正确运用了以上教学方法,是值得借鉴的。

(二)

王老师在讲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发现,直接告诉学生三角形的面积=底 x 高x1/2 太抽象,所以他让学生用纸做一个长10厘米,宽6厘米的矩形,老师 问:“矩形的面积如何计?”学生回答:“长x 宽。”王老师接着问:“那具体面积 是多少?”学生回答:“60平方厘米。”接着,王老师让学生把长方形沿对角线 分成两半,形成两个直角三角形,问:“现在手上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学生 很快回答出是30平方厘米。接着让学生再画一个长方形,并要求他们在长边任 意一个点,以另外一个长边为底,画一个非直角三角形。王老师问:“这个非直 角三角形面积是多少?”一些学生说矩形的一半,另一些学生说不知道。

31.综上所述,结合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同化和顺应的主要内容。(10分)

(2)结合上述原理,分析王老师的教学活动。(8分)31. 【参考答案】(1)皮 亚杰认为,心理结构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四个概念。

同化是指有机体在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 知结构中,即把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中,使之成为自身认知结构的一部分, 从而加强和丰富原有图式。

顺应是指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 改变来适应新刺激的影响,即改变原有图式,以适应环境。

(2)材料中,王老师在讲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通过长方形的计算方式, 去讲解新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学生能够利用已掌握的长方形面积计算的知

识解决新问题,并未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这一过程王老师采用的是同化。

材料中,王老师后续再次提到,在长方形的长边任意选择一个点,以另外一 个长边为底,画一个非直角三角形。部分学生无法回答出非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因为学生无法使用矩形面积除以二的方式获得,需要学习三角形面积公式进行计 算获得答案,故需要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这一过程王老师想要采用的方式是顺 应,但多数学生暂不了解。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