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仿真测试卷

精编仿真测试卷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5-02-26 21:11:24

高一市统测精编仿真默写训练04(含答案)

(一)至(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六)至(九)《登岳阳楼》

(十)至(二一)《阿房宫赋》

(一)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在《侍坐》中,孔子询问弟子的治国志向,他首先从自己谈起,“ ”,以消除弟子顾虑。

2.在《侍坐》中,子路急忙回答问题,他想通过军事强国来达到“ ”的目的。

3.在《侍坐》中,冉有认为在“ ”的条件下,他三年将就以达到富民的目的。

4.在《华侍坐》中,冉求对自己治国能力中的不足的态度是“ ”,这里也侧面看出他的谦逊。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在《华侍坐》中,面对老师的询问,赤谦逊的说愿意多多学习的句子是:

2. 在《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点)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在宗庙祭祀、诸侯会盟这方面,他的志向是“ 。”

3. 在《华侍坐》中,孔子引导曾暂不要有所顾虑,可以畅所欲言地说出自己的理想,因为每个人只是说说各种的志向的句子是:

4.春水初融,春风拂面,让人不禁想起《侍坐》中曾皙为我们描绘的画面:

(三)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前人诗句“舞雩归咏春风香”中的“舞雩归咏”,是对《侍坐》一文中曾皙描绘理想生活景象“ ,咏而归”的化用。

2.在《侍坐》中,孔子因到处碰壁,政治理想不能实现,所以“ ”,对曾皙的述志不但盛赞,而且喟然长叹。

3.在《侍坐》中曾点问孔子为何以“哂”字对待子路,孔子以“ ”指出子路轻率急躁、不谦虚的缺点。

4.在《侍坐》中,对冉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回答,孔子当时没有评点,在回答曾皙的询问时,反问“ ”,既然是治理国家,礼乐教化之事,怎能非要等到君子去做呢?

(四)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在《侍坐》中,对公西华,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因为孔子认为他通晓礼乐,可以大用。

2. 在《侍坐》中,“ ”写冉有在孔子点了名之后才发表自己见解的。

3. 在《侍坐》中,孔子用问句来引导弟子表达治国思想和措施的句子是:

4. 在《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 这样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弟子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

(五)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在《侍坐》中的子路表示,对于一个夹在大国之间又“ ”的“千乘之国”,自己只要三年就可以使百姓变勇敢并懂规矩。

2. 曾晳在谈自己的志向时,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暮春时节,“ ”,成人和童子十几人在沂水中洗洗澡,在舞雩台吹吹风,然后“ ”。

3. 《侍坐》中,当孔子问曾哲志向时,曾皙说自己的与他人志向不同的句子是:

4.冉有表示,治理一个小国,他用三年时间,“ ”;至于礼乐教化则“ ”。

5.《侍坐》中,每个弟子在述志时都能体现他们的性格特征,尤其是仲由,文章通过对他的神态描写来凸显其性格特征的一句是:

(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在《侍坐》中,“ ”一句传神的表现出孔子含蓄委婉的表态,既以微笑表示对子路的政治抱负的认可,又含而不露地批评了“ ”。

2.在《侍坐》中,曾皙的理想社会是在“ ”情况下,成年人带几个孩子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和谐的社会里。

3.《登岳阳楼》中“ ” 两句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4.《登岳阳楼》中“ ”两句自叙如此落寞,诗的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狭窄,对比鲜明,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4.《登岳阳楼》中采用借代手法,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抒写诗人家国之痛,意境深远,余韵无穷,体现了诗人一贯的忧国忧民的大襟怀的句子是:

(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杜甫《登岳阳楼》中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基础的诗句是:

2.杜甫《登高》中“ ”一句,从高处着笔写夔州的特定环境,“ ”一句,写出了飘泊无定的悲苦生涯。

3.杜甫《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

4.杜甫《登岳阳楼》中逼真描画出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景象,可以和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相媲美的的诗句是:

(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湖水动荡,孤舟飘浮,虽然大小悬殊,却统一在一幅画中,“ 。”体现了如果将洞庭湖水比作整个国家,那一点孤舟就是诗人杜甫自己。

2.杜甫在《登岳阳楼》中颔联 。”写洞庭湖的浩瀚无边。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古今”。

3.《登岳阳楼》中,诗人用字精当,一“无”一“有”,一“孤”映衬,既“老”且“病”,感情色彩浓厚,极力表现出诗人晚景的凄凉的句子是:“ 。”。

4.《登岳阳楼》中,杜甫登上了岳阳楼,其感情似乎应当是高兴,但句中又见不到高兴的字眼,抽不出如愿以偿的情思 。这两句没有用简单的“喜”“悲”之词来填充,而是留给读者去想象、回味的句子是:

(九)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不阔则狭处不苦,能狭则阔境愈空”,《登岳阳楼》中“ ”与“ ”对比,阔大者更为浩渺,狭小者更显落寞。

2.《登岳阳楼》中体现“虽不到洞庭者读之,可使胸次豁达”的句子是:

3.《阿房宫赋》中以“ ”描写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皇帝临幸。

4.《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十)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阿房宫赋》中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进行有力抨击的语句是: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2.《阿房宫赋》中描绘宫殿密集移步见楼的句子是: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通过外貌与神态的细节描写刻画出宫女对君王宠幸的期盼之情后,再用“ ”两句写出了现实的残酷和时间的无情。

4.《阿房宫赋》中描写渭水、樊川两条河流水流平缓地经过阿房宫的句子:

(十一)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阿房宫赋》中运用比喻的手法,展现走廊像人们的腰一样回环曲折;屋檐像鸟仰首啄物一样翘立的句子是:

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的晶亮的闪闪明星来比喻宫女纷纷打开的妆镜的句子是:

3.杜牧的《阿房宫赋》中“ ”这两句可以看出,阿房宫里的宫女,有很多原来在六国是身份很高贵的。

4.杜牧的《阿房宫赋》中,作者连用五个有比喻色彩的对比写出了阿旁宫建筑用材之多,其中“ ”这个可以看出古代中国农民在普通家庭的重要地位。

(十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阿房宫赋》中,把阿房宫宫殿之多比作蜂房和水涡的两句是

2.《阿房宫赋》中,“ ”写出了老百姓对秦始皇暴行有怨气却不敢说。

3.《阿房宫赋》中描绘楼阁宫室各随地势,参差错落,精致工巧的句子是:

4.《阿房宫赋》中,“ ”这两句写出了秦始皇变得越来越骄横顽固、专制极端,为后文写全国各地纷纷起义作了铺垫。

(十三)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连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两句是:

2.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对比的句子是:

3.《阿房宫赋》中描绘美女妃嫔的来历,侧面突出秦国掠夺状况的句子是:

4.不吸取教训就会重蹈覆辙。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的灭亡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

(十四)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描写皇帝的车队仪仗远去的名句是: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绘妃嫔们焚烧椒兰等香料,致轻烟缭绕,香雾弥漫,从而突出她们生活的奢华靡丽的句子是:

3.杜牧《阿房宫赋》中的“ ”两句描写了秦统治者把珍宝、美玉当作石头、土块一样不加珍惜的奢靡生活。

4.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 ”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民,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十五)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是苏洵讽谏北宋王朝要吸取历史教训,正如《阿房宫赋》中的警告“ ”,不肯引以为鉴,就要重蹈覆辙。

2.《阿房宫赋》最后写了三件史实,其中“ ”二句写项羽火烧阿房宫,三件事共同表现了秦王朝土崩瓦解的下场,突出了人民的巨大力量。

3.《阿房宫赋》从多角度铺叙阿房宫耗费巨大,其中写到架在梁上的椽子“ ”突出的钉头“

4.杜牧《阿房宫赋》“ ”用神奇瑰丽的想象和贴切的比喻来形象地描摹出楼阁间通道凌空飞跃的姿态。

(十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阿房宫赋》“ ”两句,侧重从人们的主观感受侧面描写阿房宫错综复杂的建筑特点。

2.《阿房宫赋》中“ ”两句紧承“出”字,总写阿房宫的宏大规模。

3.《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挥霍无度,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揭露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 ”。

4.《阿房宫赋》中写秦宫中的妃嫔媵嫱每日梳洗打扮,使得河水都泛起了油脂的句子是:

(十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阿房宫赋》中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的语句是:

2.《阿房宫赋》中“ ”两句,慨叹虽然六国被秦国所亡,但六国其实也有不被灭的可能。

3.杜牧从秦始皇的角度分析,认为导致天下起义,函谷关被占,阿房宫被焚的原因是:

4.《阿房宫赋》中运用夸张及比喻的手法,谈及宫车驰过时的声音的句子是:

(十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叙述的表达方式表现秦人对从六国掠夺来的珍宝珠玉毫不珍惜的态度的句子是:

2.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将阿房宫的构件栏杆和门槛的数量与九州的城市相比,展示了阿房宫的豪华气派,突出了百姓生活的困苦的句子是:

3.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运用对比的手法,瓦缝的数量竟比谷仓的粮食更多,讽刺了阿房宫的铺张浪费,同情百姓生存的穷困艰难的句子是:

4.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提出假设,假如六国爱护他们的人民,“ ”,假如秦国爱护他们的人民,“ ”。

(十九)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阿房宫赋》中把桥比喻为横卧河面上的长龙,使静态的桥有了动态之美的两句是:

2.《阿房宫赋》中写对六国人的贪奢,其中身份尊贵,却也离开故土,早晚奏乐,成为秦国宫人的句子是:

3. 《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的建筑走势,表现其规模之宏大的句子是“ ”。

4.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形象地描写阿房宫中的建筑既各随地形,又与中心区相连,成为一个整体的句子是“ ”。

(二十)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阿房宫赋》中用“ ”两句形象地描写了阿房宫中走廊曲折、屋檐高耸的景象。

2.《阿房宫赋》中,用“ ”两句写宫女来源。

3.《阿房宫赋》中,杜牧用比喻的手法描写阿房宫中的女子们梳理如同乌云般头发的句子是“ ”。

4.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描写阿房宫中的宫人打扮好后久立渴盼得到皇帝宠幸的句子是“ ”。

(二一)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阐述人心相通的道理的句子是“ ”。

2.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陈涉起义攻占函谷关的句子是“ ”。

3. 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一个肯定句“ ”和一个否定句“ ”写秦被灭族的原因。

4.《阿房宫赋》中,秦国统治者将剽掠来的美玉珠宝当成石头沙土,并且“ ”,展现了其奢侈的特点。所以杜牧认为秦国灭亡的原因在于秦本身,而“ ”。

高一市统测精编仿真默写训练04·答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登岳阳楼》《阿房宫赋》

(一)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2.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3.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4.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二)1.《非曰能之,愿学焉 2.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3.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4.浴乎沂,风乎舞雩

(三)1.浴乎沂,风乎舞雩 2.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3.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4.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四)1.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2.求,尔何如 3.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4.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

(五)1.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2.春服既成,咏而归 3.异乎三子者之撰 4.可使足民,以俟君子 5.子路率尔而对曰

(六)1.夫子哂之,其言不让 2.莫春者,春服既成 3.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4.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4.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七)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2.风急天高猿啸哀,万里悲秋常作客 3.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4.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八)1.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4.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九)1.乾坤日夜浮,老病有孤舟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3.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4.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十)1.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2.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3.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4.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十一)1.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2.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3.妃嫔媵嫱,王子皇孙 4.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十二)1.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2.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3.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4.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十三)1.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2.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3.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十四)1.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2.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3.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4.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十五)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3.多于机上之工女,多于在庾之粟粒 4.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十六)1.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2.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3.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4.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十七)1.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2.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3.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4.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十八)1.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2.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3.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4.则足以拒秦,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十九)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2.妃嫔媵嫱,王子皇孙 3.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4.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二十)1.盘盘焉,囷囷焉 2.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3.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4.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二一)1.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2.戍卒叫,函谷举 3.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4.弃掷逦迤,非天下也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