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期间,我终于可以静下心来陪陪孩子,这也让我想到了一个适合全家人的活动,就是写字。写字是一个需要日日月月年年的经验积累、慢慢的岁月沉淀的学习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所以我自己也在今年5月报名参加了一个书法班,教我写字的老师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我和书法老师,还有熟悉的语文老师聊过关于孩子练写字的事,她们提出了一些如何指导孩子书写的建议,我总结出来分享给大家。
▲ 静洁老师参加了书法班, 从横竖撇捺练起
1.孩子成绩与预想有偏差从书写中找原因我听老师说有人算过一笔账:
孩子字写得不好,卷面不干净,很容易导致卷面失分,以每科5分来计算,那么总共的损失要达到30分左右。
这个数字令我震惊,在竞争激烈的中高考面前,别说30分,半分之差、1分之差很可能就此改变孩子的人生轨迹。然而在重大考试后,孩子得到的真实成绩和自己的预估成绩出现偏差时,他们会认为自己粗心写错了,漏写了,或者老师批改错了,但很少会主动反思是否因为书写有问题而失分。
现在是网络时代,除了作业与考试以外,需要写字的机会很少,这也导致很多孩子不重视书写,对练字的热情并不高。就像我们家长,只有在给孩子签名或者手填一些信息表格的时候,才会发现自己好久没有写字了。
字写得好与不好,对分数的影响真有那么大吗?
语文老师告诉我,现在的各类重要考试都是通过电脑进行阅卷的,有的孩子书写字迹潦草,被机器扫描后很可能卷面不清晰;有的孩子字写得太小或者太密集,难以看清;有的孩子把偏旁与主体写得过于松散;还有一些孩子的字体歪歪扭扭不好看,被扫描投射到电脑屏幕上之后,会显得更加难看。
▲ 有网友晒出的不讨阅卷老师喜欢的 其中几种字体
我们拿中高考作文试卷来举例,每位老师的阅卷任务都非常繁重,平均下来对每篇作文的阅读评判时间非常短。如果老师们看到的卷面字迹潦草、涂改过多,又如何从这些混乱的字符中挖掘闪光点,打出高分呢?
何况中高考的试卷书写量这么大,问答题、作文的评判又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字写得太差极有可能造成老师的误判、错判。家长们经历过中高考,是否也有过这样的遗憾?
▲ 河北廊坊某初中老师在批阅试卷时, 发现多名同学字迹潦草,无法辨认
如果孩子的字写得清晰漂亮,老师自然心情舒畅,乐意看下去,迅速抓住文章中的闪光点,打高分的概率自然就会多了。
所以,孩子们现在就开始行动,规范写字姿势和握笔手势,纠正错误笔画,加强书写练习。
☉ 开始即使写得不好看、不美观没关系,但尽量写工整,写干净,尤其不要连笔,字可以写得稍大一点,让老师看得清,看得懂;
☉ 写作文或者篇幅长的问答题前,一定要先有构思或者打个简单的框架草稿,避免试卷涂改过多被扣卷面分。
孩子们平时多进行规范练习,才能在时间紧迫的考试过程中,既保证书写速度,又保证书写质量,这也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任。
2.练字可以帮助孩子获取多种能力家长普遍反映孩子学习没有耐心,专注力低,容易急躁,甚至在考试过程中都无法静心思考。这个时候,书法老师会建议孩子在空闲时间多练练字,就像现在的长假期间,与其在家中玩手机、打游戏,何不备好纸笔写写字呢。不管是硬笔书法还是软笔书法,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
我在今年5月份参加了书法班,从最基础的一撇一捺写起。大家有没有看到下图中的这个挂件,“不急”,我写字的时候会把它挂在脖子上,提醒自己即使开始写得差也不要着急,横不平竖不直没有关系,冷静、耐下心来,就会慢慢地沉浸其中,越写越觉得有意思。
▲ 静洁老师佩戴“不急”挂件, 沉浸在书写中
观察结构
写字首先考验的是对结构的观察,上下左右,一笔一划,如何组合得协调、美观,都需要通过观察才能了解。善于观察的孩子往往更细心,也更有耐心,能纵观全局亦能抓住细节。
临摹
临摹相当于把观察的结果进行一次笔头“复述”,每一次“复述”不仅是缩小自己和字帖之间的距离,更是深化这个字的结构组合。这种不断重复的“复述”是为了加强记忆。当临摹到一定程度后,便是自己书写,脱离了字帖的模板,依靠记忆“默写”,而此时考验的是孩子的专注力。
书写中加入自己的思考
不过,即使是同一本硬笔或软笔字帖,不同的孩子读帖观察的角度、“复述”的结果可能都会有差异,在经历临摹阶段后,写出来的字也会不同,因为这其中加入了孩子自己的思考,明白了练字的目的不是为了写得能和字帖有多像,而是通过无数遍的“复述”与“默写”后,形成了自己对一个字结构组合的认识,体现的是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这里所说的独立思考能力并非是超越原字帖的能力,而是形成自己的审美与笔势,并且,在今后成长过程中,因为自身知识与观察力的提升,笔势还会不断变化。而能明白这一点的孩子,必然是有创新意识的。
练字过程中所培养的观察力、专注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对孩子在作业或者考试审题时的严谨、答题时的思路,以及一些主观题的切入点分析,都会产生影响。
3.在书写的过程中感受自信和“美”然而,就有那么一些孩子排斥练字,即使同意坐下来练字也漫不经心,原因很简单,他们觉得太枯燥,耽误玩耍的时间,不喜欢被管制等等。
如果面对孩子的抗拒,我们用最坏的方式、最差的语气,在最沉闷的环境气氛下强迫孩子练习,他们对于文字书写的那仅有的热情也会消失殆尽。如何引导孩子爱上书写,让这些优美的字符在孩子的手中“亮”起来呢?我有几个建议:
01
引导孩子靠近美,感受美
有的家长说,孩子的字不好看也不好认,但孩子本人并非主观上不想改正,而是他真的不觉得自己写得差。
家长可以在手机安装一个扫描软件,将孩子的卷面扫描成文档保存下来,过几天再让孩子自己去读一读,测试一下他自己看得懂吗?或者让亲友们一起看看,是否能辨认出写了些什么?
我平时还会带孩子们去参观一些书画艺术展览,让他靠近美,感受美,被美好的作品、展馆氛围慢慢地影响和滋润,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对美的感知力,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美好。
▲ 刘海粟美术馆 “遇见弘裔•一心书法艺术展”
02
陪伴孩子一起练习
有的家长无奈地说,孩子在学习小提琴、二胡等器乐演奏,自己难以入门陪练,但写字不一样,家长不管写得好还是不好,我们的陪伴会让孩子更愿意做这件事情,感受到家人共同努力的快乐。
03
肯定孩子的练习成果
看过我《父母的格局》书的家长都知道,我会把孩子写的字、画的画进行装裱并展示出来让更多亲朋好友看到,不是因为孩子写得有多好,画得有多好,而是我想以这样的方式表达对孩子的鼓励,帮助他们把这份热爱坚持得更长久。
▲ 大儿子Ian 给爸爸留纸条, 来表达想对爸爸说的话
▲ 小儿子Sean 在入小学前的一个月, 画下了这幅满是憧憬的自画像
一位妈妈说,他的儿子最近放学后脸色难看,问他为什么,他说:老师只在课堂上展示别的同学的作业本,却从没展示过自己的。他觉得自己作业都做对了,为什么就得不到老师的表扬?这给孩子很大的打击。
我提醒这位妈妈,孩子的字写得怎么样呢?几天后再次遇见这位妈妈,她说黄老师,看了孩子的作业,又和老师进行了沟通,确实是孩子的字不如其他孩子写得好,题目是做全对了,但字写得不合规范,所以才没有得到作业展示的机会。现在孩子认识到问题,开始认真书写,也被老师表扬了。
漂亮的字总能给人留下好印象,而且孩子在练习过程中,每一次进步带来的喜悦,每一回看到自己写的字惊艳到他人的目光,都会生发出无法取代的成就感。这并非虚荣心的诱惑,而是这份成就感给予孩子的自信,会促使他们持之以恒地将这种学习与练习的态度保持下去。
孩子们的学习压力很大,有的孩子读了初中、高中以后不堪压力产生焦虑、厌学倾向。如果孩子把练字当成一种习惯,而非一项任务,还会成为帮助他缓解压力的渠道之一。孩子写字时只专注于笔下,其他什么都不想,写完几页后,发现自己原本钻在牛角尖里纠结不定的事也变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了,自然而然,情绪就得到了缓解。
空闲时间,和孩子一起拿起笔,静心书写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