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期末考试落下帷幕,本学期也就结束了。近期上课发现同学们对期末试卷分析不够重视,考完就扔,或者想分析却不知道如何下手。咱们今天就来说一说“如何分析期末考试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成绩”。
期末考试的重要性分析
期末考试对我们每个同学来说意义很大,考试的真正目的是通过考试的检查测验,发现自己在一个学期里学习的目的、 态度、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自己下一阶段有针对性地改进学习提供重要的依据。
通过考试能提醒大家反省自己的学习状况,利用试卷上的测试内容检测出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点以及未来学习进步的突破点。尽快改善自己的学习习惯,努力探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所以,考试的过程中要关注题干的要求,想清楚这道题在考查哪个知识点或能力点。而拿到老师批改过的试卷以后,则需要关注自己哪部分知识有缺环,这个学科的哪一项能力还没有建立起来。
如何分析期末考试卷
分数重要吗?这一点需要辩证地看。
从学习本身的角度来讲,考试的意义并不在于用一个分数来评价自己的学习水平,更不在于通过排名找到自己在众多学习者中的位置。排名相对客观地反映了孩子当前的学业水平,但那也仅仅是当下,是今天孩子的表现与同龄人比照的结果。孩子在成长,所以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
从分数本身来看,仅仅是作为参考,毕竟这不是高考。这次考好了并不代表下次能考好,这次没考好也不是说就没有机会考好了。
分数要看,但没必要焦虑。因为分数是由试题的难度系数决定的。如果想让分数好看,老师把题出容易点就可以了。所以,分数本身不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这种阶段性考试,对于学生的主要目的是,暴露本学期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为假期复习提供素材和方向上的指引。从这个目的出发,分析试卷的时候就会比较客观理性,深入地分析题目与自己的答案之间到底哪里不匹配,不匹配的原因是什么,从而找到下一阶段学习的努力方向。
第一.学习态度,是成绩好坏的决定性因素。
从教十来年,能体会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存在差异,擅长的学科不同是客观事实。按理说只要能自己考上高中,就能达到国家制定的最低学科能力要求。为什么学期初成绩差不多的同学,一个学期之后就出现了明显的差距呢。主要还是对待学习态度上的差异。
我们常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有了兴趣它就变成了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我要学就能发挥自己内在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动员自己的潜能,就会在学习过程中全神贯注。如果是要我学的话,家长要你学,老师要你学,为了考试而学,那可能就会产生对学习的厌烦心理,有些学生精力就不放在学习上了,而在网络上,游戏上,处朋友上。。。。。。
有些同学能持之以恒的努力,这样的同学认为只有在学习中找到乐趣,你就会主动地学,只有主动地学习接受到的东西才是最多的。这样不是把学习成绩当做目标,而是把学到的东西当做自己的目标,这就站得更高,才能最大限度激发自身的潜能,考出自己能力上限的分数和学校。
有些同学则相反,对待学习没有全身心投入,看心情学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始终如一,这样的同学就只能考出自己能力下限的分数,甚至更低。
虽然能力有差异,但努力能够缩小这种差距,最大限度挖掘自己的潜能,这就是努力的价值。
平常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有些同学的努力程度会随着成绩的好坏而发生变化。例如,这次考好了,下次就会考差。这种成绩波动的背后,可能是学生这次考好了就放松一下,这次考差了就努力一下,下次就考好了。这样的学习态度同样不利于学习。
当然要做到三年都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偶尔出现情绪的波动,稍微松懈一下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能避免还是尽量避免。所以学习要保持劳逸结合的原则,不能走极端,用力过猛和过度放松都不可取。
第二.对要考查的知识的掌握。
一份试卷考查的知识点和考题大致分为三类。
1.已经掌握好的知识点和考题,无论怎么考查都能做对,只需要定期做一些巩固训练即可。
2.会一半不会一半的知识点和考题,就是同学们下一阶段努力的方向,能不能突破这些知识点和考题是成绩能否进步的关键。
3.超出学生能力的知识点和考题,就只能暂时放一放,待能力提高了时机成熟了再来学习。
通过一份试卷的分析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考点和考题的掌握情况,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应考心理和考试答题策略。
当你进入考场后,你的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基本上可以说是一个定值了,如何将自己的水平在规定的120分钟内展示在答题卷上,这不仅需要有坚实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数学能力,而且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当的应试技巧。
根据高考数学的特点,如何在考试过程中发挥正常水平乃至超常水平发挥,这除了自身的数学素质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考试技巧”问题,即考场中的答题策略问题。因此,考场上的状态会影响考试的作答。
例如有些同学属于顺境型,只要考试做题比较顺利,就能考出比较好的成绩。如果是考试前面做题不顺,就容易受到影响,导致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类同学要有意识地进行训练,避免考试因为试题难度的变化影响正常发挥。因为高考考场上同样对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要求学生能根据试题的难度,灵活调整答题策略。
第四.学习习惯。
有一些问题,在平常学习过程中,比较难发现或者说有一些同学会自动忽略。比如,有一些书写规范问题,有些同学在平常就不怎么重视,每次都说在考场上会认真书写。其实,如果平常书写都不注意规范,在时间有限的考场上就更难做好了。另一个就是计算问题。不少同学在平常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训练,总是说考场上会小心计算。到了考场上就会发现,不是这里出错,就是那里出错,明明方法都知道就是算不出来。好的成绩不仅仅需要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好的学习习惯也必不可少。
总结
总之,期末考没考好不可怕,可怕的是对问题视而不见,白白浪费成长和进步的机会。考好了也不代表没有进步空间,或许有些问题并没有暴露出来。认真分析期末考试卷是每一位同学都必须做好的事情,这是成绩进步的必要环节。
高考是一场长达三年的马拉松比赛,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要做到每次考试都正常发挥是不容易的,越考越好就更是难上加难。成绩震荡向上是常态,咱们以平常心对待考试成绩,抓住每次没考好的机会,补强那些存在问题的考点和考题。把考试作为一种学习的评测手段,让它对一个阶段内自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检查,及时获得矫正信息,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以积极饱满的心态迎接下一次考试。这样才会是自己的能力越来越好,取得高考的最终胜利。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