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学奖,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茅盾文学奖创办于1981年,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茅盾文学奖每四年评选一次,参评作品为长篇小说,字数在13万字以上。2011年前,茅盾文学奖的奖金为5万元,2011年起,茅盾文学奖的奖金为50万元,是中国奖金最高的文学奖项。
至2019年,茅盾文学奖已举办十届,共有49位作家、49部作品获奖。
在这里,我们陆续将历届的获奖作家和作品,作出简要介绍,以分享与各位读者。/ 敬编)
李佩甫《生命册》
编辑 / 敬编
李佩甫 ,1953年10月生,河南许昌人。当代作家。 1979年参加工作,1984年毕业于河南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系。历任许昌市文化局创作员,《莽原》杂志编辑、第二编辑室主任,河南省文联、作家协会专业作家,《莽原》杂志副主编,河南省作家协会第二届理事、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作协主席,河南省文联正厅级巡视员等职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国家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2015年,李佩甫凭借长篇小说《生命册》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2019年9月23日,李佩甫长篇小说《生命册》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作品有:
长篇小说:《李氏家族第十七代玄孙》《金屋》《城市白皮书》《羊的门》《城的灯》《李氏家族》《生命册》《平原客》 等。
中篇小说:《黑蜻蜓》《村魂》《田园》《李佩甫文集》四卷等。
电视剧:《颖河故事》《平平常常的故事》《难忘岁月——红旗渠的故事》《申凤梅》等。
电影:《挺立潮头》等。
2012年,李佩甫出版的长篇小说《生命册》,通过第一人称的写法,以主人公吴志鹏从平原农村走向城市的生活和心理转变为主线,勾画出近50年的社会变迁场景和身处其中的一个个生命个体的心灵变化,记录了一本厚重生动、属于很多人的“生命册”。在作者笔下,“乡村与城市、历史与现实、理想与欲望并置,并试图从中摸索出时代与人物命运的关联”。
《生命册》的主人公“我”是一个从乡村走向城市的知识分子,一个“背负土地行走的人”。从乡村到省城,从省城到北京,再从北京到上海,一路走来,“我”的身份也从大学老师转变为“北漂”枪手、股票市场上的操盘手,以及一家上市公司的负责人。“我”是一个深刻、冷静、内敛、节制的人,而作品串联起了“骆驼”、“老姑父”、“梁五方”、“虫嫂”等一系列典型的人物形象。在这些人物身上,从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可以看到城市与乡村之间纷纷扰扰的世界。最终在时代的剧变中,“我”失去了精神的依傍和皈依,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名副其实的“孤儿”,他被扎坏一只眼睛,躺在医院里反思自己这一路的荣华与失落。小说中的另一个主要人物“骆驼”跳楼自杀。
作者通过对以主人公和“骆驼”等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期作出的大学毕业、进入“体制”工作、辞职、下海经商等一系列人生选择和精神状态的描写,完成了对一代人命运的审视,“在无限逼近历史和人性真实的过程中,为我们绘制出一幅具有哲理反思意味的人物群像图。” 主人公背负着生养他的土地,行走在城市间,而《生命册》所展现出的,亦来自我们所能感受到的这个世界,真实而有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