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康
据媒体报道,武汉工程大学外语学院原院长张媛媛,在该院于今年3月进行的研究生复试中存在违规行为。时任招生复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的她,因向多名考官打招呼要求关照两名考生,以及违规修改这两名考生的试卷答案和分数,被撤销院长一职,其专业技术等级由四级降为五级,即教授降为副教授,处分期为24个月。
张媛媛为何会对这两名考生如此照顾,笔者不知其中原委。但在调查结果尚未公布之时,该校便先后发布《关于给予张媛媛撤职处分的决定》和《关于给予张媛媛降低专业技术等级处分的决定》,足见其对此事“非常重视”。
不过,仅仅撤职、降级就够了吗?
要知道,武汉工程大学外语学院这次研究生复试的舞弊,让两个“无论如何也不会被录取”的考生进入该校,而其他本该有希望进入该校读研的考生却“落榜”,甚至有人“哭着走的”。一进一出,一来一去,不仅伤害了考生感情,拉低了学校公信力,同时也彻底将公平抛诸九霄云外。
眼下即将进入12月,对于正在准备考研的学生来说,无疑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然而,张媛媛舞弊一事,却寒了大家的心——在别的学校,是否也会存在这样的老师,无视纪律与公平,让本该被录取的学生因为身边“被打了招呼的考生”而落榜?
前不久,教育部出台《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要求,对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并规定:“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应当依据《教师资格条例》报请主管教育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是中共党员的,同时给予党纪处分;涉嫌违法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在这样的情况下,撤职、降级,却让张媛媛依然保留教职和学术头衔,这样的处理方式显然是不足以服众的。笔者以为,其师德难以经受现实的考量,无论是武汉工程大学还是教育主管部门,都应重新审视该事件的性质。而其他高校和教师,也当以此为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