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西高考用什么卷子

2025年山西高考用什么卷子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5-02-22 20:10:48

一、2025年高考语文模拟作文题

题目:破茧成蝶:在时代的激流中寻找生命的支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董宇辉曾是一名普通的英语教师,在“双减”政策后面临职业困境,却以双语直播带货的方式重新定义了知识传播的价值。他卖大米时讲述农作物历史,卖樱桃时回忆外婆的温情,用“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的诗意语言描绘远方,将直播间变为“没有围墙的学校”。他说:“知识的力量在于让人在平凡中看见星辰,在困境中找到希望。”面对粉丝的热捧,他坦言:“不要美化人生,但要提醒自己别沉沦于逆境。”最终,他不仅让东方甄选成为现象级平台,更让“知识带货”成为时代文化符号。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

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语言流畅;

不得套作、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二、命题解析与立意参考

  1. 知识赋能与跨界创新:董宇辉将教育内核融入直播带货,体现了知识的跨界价值。考生可结合“知识付费”“文化传承”等角度,论述知识如何在新时代焕发生命力。
  2. 逆境中的自我突破:从农村少年到新东方名师,再到直播顶流,董宇辉的成长历程是“破茧成蝶”的缩影。可围绕“困境与机遇”“坚持与蜕变”展开,引用其语录“痛苦源于对现状的不满,焦虑源于成长太慢”。
  3. 个体与时代的共振:董宇辉的成功既是个人努力的结果,也契合了社会对文化深度与精神价值的渴望。可探讨“时代需求与个人定位”“流量时代的文化坚守”等主题。
  4. 诗意栖居与生活哲学:其直播语言融合诗意与哲理,如“吹过的风和看过的景构成了你”,考生可引申至“物质与精神的平衡”“科技时代的人文关怀”。

三、素材拓展建议

四、题目设计意图

本题通过董宇辉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个人成长与时代洪流的关系,强调知识、创新与精神力量的价值。既考查学生对现实热点的思辨能力,也鼓励其结合传统文化与当代语境,体现高考作文“立德树人”的核心导向。

五、范文:破茧成蝶——以知识为翼,在时代的激流中翩然起舞

董宇辉曾说:“天亮之前那段夜是最黑的,但你只要熬过去,天就亮了!”。从教培行业的“失意者”到直播界的“文化顶流”,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命运的逆袭,更是一曲关于知识、创新与时代共振的交响乐章。在时代的激流中,他以知识为支点,撬动生命的无限可能,诠释了“破茧成蝶”的深刻内涵——唯有在困境中扎根生长,方能以精神的丰盈重塑人生的轨迹。

1.知识赋能创新:打破边界的跨界力量

当直播带货陷入“低价叫卖”的喧嚣时,董宇辉以双语直播为舟,载着历史、文学与哲学的诗意,驶向一片未被开垦的文化蓝海。他卖大米时讲述农耕文明的千年传承,卖樱桃时追忆外婆的温情岁月,用“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唤醒人们对远方的向往。这种“知识带货”模式,不仅让商品承载了文化价值,更让直播间成为“没有围墙的学校”。正如他所说:“匠心就是做好一件事情,初心就是一直做好一件事情”,董宇辉的成功证明,知识的跨界融合能打破行业的固有框架,让传统赛道焕发新生。

2.逆境突围:在绝望的裂缝中寻找微光

“双减”政策的浪潮席卷教培行业时,董宇辉与新东方一度陷入至暗时刻。他曾自嘲“像野草般平庸”,却始终坚信“痛苦源于对现状的不满,焦虑源于成长太慢”。骨折后高考逆袭300分的经历,早已为他注入不屈的基因。转型直播初期,直播间仅有寥寥数人,但他以“滔滔不绝”的坚持,将逆境转化为沉淀的机遇。正如达芬奇在颠沛流离中创作《蒙娜丽莎》,贝多芬在失聪后谱写《第九交响曲》,真正的强者从不畏惧命运的颠簸,而是以韧性为锤,将苦难锻造成蜕变的铠甲。

3.个体与时代的共振:以精神之光点亮集体共鸣

董宇辉的走红,是个人才华与时代需求的完美契合。当物质丰裕的现代社会陷入精神贫瘠的焦虑时,人们渴望在消费中寻找意义,在快节奏中触摸诗意。他用“吹过的风和看过的景构成了你”的哲思,为商品赋予情感价值;用“我如小草般平庸,但内心有大江大河”的自白,唤醒普通人对自我价值的认同。这种共鸣背后,是时代对文化深度的呼唤——流量经济的狂欢终将退潮,唯有精神的力量能沉淀为永恒的文化符号。

结语:生命的支点,在于精神的坐标

董宇辉的故事启示我们:人生的“破茧”并非被动等待救赎,而是主动以知识为刃,剖开困境的茧房;时代的“激流”并非吞噬个体的巨浪,而是托举梦想的潮涌。从苏格拉底在雅典街头追问真理,到张桂梅以教育为炬照亮深山,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飞跃,都源于个体在时代洪流中锚定精神的支点。愿吾辈青年如董宇辉一般,以知识为翼,以坚韧为帆,在时代的激流中翩然起舞,让生命的蝶翼振响时代的强音!

六、写作亮点解析

立意深刻:紧扣“破茧成蝶”的象征意义,将个人成长与时代精神结合,突出知识赋能、逆境突破、精神共鸣的多维主题。

论据丰富:引用董宇辉金句、历史人物案例(达芬奇、贝多芬)及社会现象(流量经济、精神焦虑),增强说服力。

语言诗化:运用比喻(如“以知识为刃剖开困境”)、排比(如“从……到……”)等修辞,提升文采与感染力。

结构清晰:分论点层层递进,从个体行动到时代意义,逻辑严密,呼应材料中的“破茧成蝶”与“生命支点”。

此范文以董宇辉为核心素材,融合哲理思辨与文学表达,既符合高考作文的“立德树人”导向,又展现了青年一代对时代命题的深刻思考。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