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不是唯一的出路

试卷不是唯一的出路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5-02-12 15:20:49

一毕业就年薪百万

Emm……其实是201万

这几天,华为“天才少年”新名单在网上不胫而走,引发大家关注。

从去年12月至今,光是华中科技大学,便有三位“天才少年”入围这项计划。他们分别叫左鹏飞、张霁和姚婷。

在这份名单中,华为为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张霁提供201万年薪。

他用亲身经历告诉大家:读书,真的能够改变命运。

01

读书是唯一不看背景和家境

所有人站在同一起跑线的机会

有人说寒门再难出贵子,却有很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拼搏,真正做到了“鲤鱼跳龙门”般的逆袭。

踩着高考热,2016年考上国防科技大学、今年7月毕业的大山男孩——魏凯伦一度登上热搜。

还记得那年收到录取通知书时,他激动地对着大山喊道:

山!山!我走出去了!

如今,他以专业第二的好名次顺利毕业,终于真正走出了大山,摆脱了祖祖辈辈被困在山中的艰难命运。

或许他的青春,没有别人的轰轰烈烈,也没有别人的疯狂,甚至可以说是寂寞的,与之陪伴的,只有大山和书本。

但他耐住了10多年的寂寞,终于反转了人生,实现了命运的逆袭!

读书,是唯一一个不看家境,不看背景,就能让所有的孩子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事情,因为只要你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

02

读书,

一定是普通人走向成功最好走的那条路

知名作家、导演韩寒,在他年少时期就辍学写小说,七门功课红灯。很多人可能会说,你看,韩寒不也没读书吗?可是他不也成功了吗?

可是你不知道的是:

他年少时期辍学写小说,成为了知名的作家和导演,但韩寒曾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这样写道:

“我身上做的不好的地方有什么好学的?

为什么不去学我做的好的地方?”

“读书有没有用要看你自己是否有用,但是你这一生要多读点书,不是什么时候要用到了,再去学什么,至少这样你的人生一定会有个好的起点,更好地认识世界。”

“读书改变命运,知识就是力量。

学习读书的确未必在学校,但学校和高考,是基本最公平和最有效率的,你要是普通家庭,更应该感谢与遵循。”

条条大路通罗马,读书的确不是唯一的出路,但读书,一定是普通人走向成功最好走的那条路。

03

读书,是一个人上升的最佳途径

陕西延安的一个贫困家庭曾经刷屏了大家的朋友圈,那是一个西北偏远山区的普通农民家庭,父亲初中只上了一年,母亲更是大字不识。

但家中的 5个孩子,却有4个考上了清华北大。

“我们吃了没文化的亏,再苦再累也要供孩子上学。”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衣不更新,饭不变样,他们在生活中“抠”到了极点,就是为了攒钱给孩子们上学。

曾经有人不解:这样做,值得吗?

“当你的孩子还在象牙塔埋头苦读的时候,我的孩子已经能帮我干活赚钱了;”

“当你的孩子被书本包围被试卷围攻的时候,我的孩子早就已经享受生活了;

……

当这对父母的做法被周围人所质疑的时候,我想,这些孩子的成就,就是对这个问题最好的回答。

当和他们同样出身的孩子延续着自己父辈的老路,在偏远贫穷的山区起早贪黑日晒雨淋的时候,他们已经飞在更广阔的的空间中。

茨威格曾说: 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都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

贪图现时的安逸,未来就有吃不尽的苦。

04

吃不了读书的苦

就得吃生活的苦

人的生活有苦有甜,我要好好读书。

这是一位被父亲进行了吃苦教育后的男孩,在日记里写的一句话。

男孩是广安市邻水县城某小学的六年级学生明明,事情的起因这样的:

明明连续两天未完成家庭作业后,他跟父亲保证,再不完成作业就回乡下挑粪。第三天,他仍然没有完成作业。明明没想到,父亲这次认真了。

当天一大早,父亲便带着他回到乡下老家。父亲让他拿出家里平时挑粪的粪桶,到粪坑旁舀粪灌玉米。

“粪桶没有装满,一挑估计三四十斤重。”挑着粪桶的明明沿着小路往玉米地走,父亲就跟在他后面监督。到玉米地这段300米的距离,挑一趟要一二十分钟,明明记不清中途歇了多少次。

三四十斤的重量,300来米的路程,挑一趟粪就要20来分钟。

孩子一路哭喊,父亲硬是不为所动,让他挑了一整个上午。

当天下午,父亲载着明明回到了县城,看到儿子肩膀上有明显的红印,他心里一阵难受,但父亲说:

“我这样做,就是想让他知道,还有比读书更辛苦的事情,比如说干农活、挑粪,希望这个经历,能让他回来之后好好学习。”

生活从来都是公平的,每个人都不例外。

如果现在吃不了学习的苦,未来就一定要吃生活的苦。

明明回到学校后,在作文里写道:“人的生活有苦有甜,我要好好读书。”

很多人觉得读书苦,当他经历了社会沉浮,人情冷暖之后,才会发现读书的时候很甜。

很多人觉得读书没用,当他求职四处碰壁之时,才发现原来学历是职场最有用的勋章。

民间有句老话: 怕吃苦,吃一辈子苦;不怕吃苦,吃半辈子苦。

你只有吃过了小半辈子读书的苦,才能收获大半辈子生活的甜。

05

读书不苦,

不读书的人生,才苦!

2006年,河南考生蒋多多高考主动交了白卷。在高考后她曾试图出门打工,但学历不高,加上没什么专业技能,找工作的路异常艰辛,发出“压力特别大,老觉得对不起父母,好几次连死的念头都有了”的感慨。

后来几经周折,蒋多多进入了一家技校就读。回忆高考,她的坦言“现在我觉得有点可笑。”

2007年交白卷的考生陈圣章的经历却更加曲折,高考后他做过药品推销、保险公司业务员、公益活动策划、夜总会营销员等工作,每样工作都做不长久,频繁跳槽。

2008年白卷的吉剑曾是个数学上很有天分的孩子,高考后他一直辗转各地打工。

做过餐馆杂工、当过建筑小工,贴过考研海报,给文化传播公司写过软文;生活上,他睡过公园边的长凳,为吃饭捡过垃圾换钱。

回想起最初几年的打工生活,吉剑泣不成声,认为自己活得毫无尊严。

十年寒窗苦读,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的确枯燥无味,但是跟生活的苦相比,学习轻松多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社会上一股“读书无用论”开始大行其道。

有人说:“北大毕业有什么用,还不是要出去卖猪肉?”

可是他们只说了一部分事实,另一部分真相是,那个卖猪肉的大学毕业生陈生,现在已经开了几百家连锁店,身价过亿。

有时候你放弃的可能真不是学习这件事儿,你放弃的可能还是另一个完全不同人生的自己。

也许,即使我们再怎么读书,也达不到最优秀最顶端。可是我们努力读书,是为了有朝一日能进入一个更广阔的的世界。

也许读书改变不了全部的命运,但我们得用有限的生命,去牢牢抓住这个通过努力就能改变我们命运的机会。

读书可以经历千种人生,而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

正如电影《风雨哈佛路》的女主说:

我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往前走,我和其他人来的世界不一样,我没有退路,我要更努力,更努力地把自己推到另一个世界中去。

有时虽然不得不承认,有的人出身就在罗马,而自己努力的天花板,不过是别人的起点。

但你要明白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你可以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


文章来源:光明网 作者:岳沛、靳铃涵 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