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学子眼中,高考已经不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途径了,更多的是一种人生体验,是证明自己能力的一种方式。
可是在20年前,高考对于一个普通孩子,尤其是一个农村孩子而言却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方式,在这种重压之下,很容易产生极端的想法和行为。
那么2003年惊动中央的高考试卷盗窃案到底是如何发生的?下面就为您回顾一下这个当年轰动一时的案件的全部经过。
(高考)
一、试卷丢失,疑案重重
在2003年高考前,时任公安局副局长的杨森富按照惯例来到南充市南部县教育局存放高考试卷的地点检查试卷存放的安全情况。
杨森富来到保密室外,看到保密室门上的封条完好,而且他知道存放试题房间的大门是双层的防盗门,还装有红外线报警系统,一旦触发就会有24小时值班的安保人员立刻赶来。
即便如此,由于高考试卷属于国家的绝密文件,出于多年公安工作的严谨作风,杨森富还是决定开门再检查一遍。
(绝密)
没想到进去之后,杨森福和随行人员就发现屋内有被动过的痕迹,虽然能看出已被人极其小心地做过复原,但慧眼如炬的杨森福还是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
他赶紧带人对房间进行排查,发现西边窗户外的防护钢筋有被人掰弯后又恢复的痕迹,而且窗台下和窗户玻璃上都有明显的脚印和手印,杨森福当机立断的封锁了现场,同时通知刑警队立刻前来调查取证,谁知调查的结果令人大跌眼镜。
(撬窗户)
调查结果显示,作案人员躲过了安保人员顺利到达了保密室外,掰弯了西边窗户上的防护栏杆,用工具撬开窗户进入了保密室。
进入保密室后,作案人又用工具撬开了东边墙上的四个柜子、西边墙上的一个柜子和北面墙上的三个柜子,并且盗走了六份高考试卷。
此外,刑警还发现六楼的楼道也有大量的脚印,而且与保密室内和窗台下的脚印是同一个人。
(脚印)
经过初步的调查,基本已经确定是有人进入保密室偷走了高考试卷,至于为何六楼也出现大量脚印还是一个谜,只不过这个谜的谜底已经不重要了。
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尽快找到作案人,阻止试题泄露,以免造成学子内心的不安和社会对考试公信力的不良舆论。
要找作案人首先要了解作案人的作案动机。经过专案组的分析,偷取试卷的动机无非两个:一个是用来谋财,一个是拿来自用。
确定了用途,警方立刻开始行动……
(指纹)
二、不畏困难,勇破疑案
他们首先在网络和县里的书店和打印店进行了秘密搜索,由于调查一定要秘密进行,又是临近考期,所以调查的压力非常大,虽然经过方调查,可并没有发现有贩卖高考试题用以谋财的现象。
至此,办案人员基本断定:作案人盗取试题应该是为了预先知道试题然后取得一个好成绩,如此一来,调查的目标就缩小到了本届考生的身上。
(破案过程)
找准了目标人群,专案组立刻开始了排查行动,这次大规模的全网排查,包括参与出题的相关人员,试卷印刷的相关人员,试卷押送保管的相关人员以及在教育局工作的相关人员及家属,甚至包括了在教育局附近工作的人员,连小卖部、出租车司机都没有逃过这次大规模的排查,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南充县当年全部的应届考生及其家长。
可在如此紧锣密鼓地排查之下,依然没有结果。
(全网排查)
2003年的6月7日,高考如期举行,但是为了绝对的公平公正,在案件没有侦破的情况下,原试卷自然是不能再用了,所以高考试卷采用了紧急的备用卷,而这是所有学子都不知道的。
(数学卷)
备用卷试题的难度比正式卷有所加大,很多平时成绩优秀的学生都被这次考试搅乱了脑子,在高考中发挥失常,而那些又多准备了一年的复读生更是欲哭无泪。
两天的高考很快过去,但案件的侦破似乎就这样陷入了僵局。为了寻找到本案的突破口,专案组借高考考试和填报志愿期间需要录入指纹的机会,对所有南充县考生的指纹、身高、体重、家庭成员和社会关系等情况进行了记录,并建立了数据库。
之后,他们将收集到的指纹与案发现场的指纹进行了对比,最后发现本届的一位19岁、名叫杨博的考生有问题,因为他的指纹与案发现场的嫌疑人指纹完全一致。
(嫌疑人、非本案)
那么,杨博是谁?他真的去偷了高考试卷吗?他究竟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三、真相大白
杨博是1984年出生在四川的一个男孩,父母都是农民,在这样一个普通的环境下长大的杨博,不但懂事听话,而且从小学时学习成绩就十分突出。
而父母也对他寄予很大的期望,把杨博看做是改变家族命运的唯一希望。
初中毕业后,杨博顺利地考入了县城的一所高中。虽然是在县城上学,但老师说杨博的成绩比很多城里的同学还要好。
而父母的期待和老师的鼓励不断激励着杨博,在高二的时候,杨博由于成绩突出,成功当选为班长。
(竞选班长)
但是所有的事情都是相对的,大家对杨博寄予的期望越大,杨博的压力也就越大,到了高三时,杨博的心理压力达到了不能承受的地步,终于在一次模拟考试中他失利了。
内心的慌乱加上考试的失利,杨博再也自信不起来了,他不敢对父母和老师讲,而是选择把所有的情绪都压在自己的心里。
而这一年也是高考第一年从7月变成了6月,看着越来越紧迫的时间,种种的情况交织在一起,杨博的慌乱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时间紧迫)
这种长时间的压抑让他的大脑变得格外混乱,他无法再安心学习,每一天的功课对于他都是一种折磨,他知道如果他一直维持这种状态,肯定是不能考上心目中的理想大学。
于是正途走不通,他就开始去想邪路了,为了不让父母和老师失望,他决定铤而走险,偷取试卷。
主意一定,从5月份开始,杨博就不止一次的来教育局踩点,他知道所有的考试试卷在考前都会送到教育局来保管。而多次的踩点也让他熟悉了教育局附近所有的路线及建筑物,他已经在心里规划好了各种逃跑路线。
(教育局)
但是尽管如此,他依然不知道高考试卷最后究竟会放在哪里。
不过这个问题随着高考时间的推进,杨博终于弄清楚了。在高考前的第三天,他再一次借故来到教育局办公楼的时候,发现保密室的门上贴了封条,他确定这就是存放考卷的地方了。
于是他根据自己的设想,预先准备了一些可能用到的钳子、美工刀等作案工具,当天夜里他就按照已经走过无数次的路线来到了教育局,躲过了门口保安的视线,他攀上了二楼楼道的窗户进入了教育局的办公大楼。
(保密室)
虽然杨博知道存放试卷的保密室在二楼,但是他是无法从正门进去的,经过对大楼内部的观察,聪明的杨博选择从中央的旋转楼梯先到达了六楼。
而为了防止保密室中可能会装有自动报警装置,因此在爬上六楼之前他还切断了所有的电源。
之后,杨博从六楼的天窗到了教育局大楼的楼顶,又从旁边的消防楼梯下到了二楼保密室的窗外。看到“胜利在即”,杨博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发现保密室的窗户外还有铁栅栏保护。
无奈之下,杨博试图用工具剪断铁条,但是他带来的工具不够锋利,最后以失败告终。
(文件柜)
此时的杨博焦虑、紧张、兴奋与恐惧等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大量分泌的肾上腺素让他突然间变得力大无穷,最后他徒手掰弯了铁条,又用工具撬开了窗户,从缝隙中成功的进入了保密室。
看着装有考试试卷的文件柜,他没有丝毫犹豫,当即找出了高考语文卷、英语卷、文科数学卷、文科综合卷四份文科的全部考试试卷,之后还不忘为他的好朋友带走了理科数学卷、理科综合卷两份理科试卷。
绝密
临走之前,为了让案件隐瞒得久一点,他尽量把保密室恢复了原样,并且把掰弯的铁条又掰了回去。
尽管他费尽心机地想要掩盖一切痕迹,但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恶已然做下,如何会不留痕迹呢?
回去之后,他仔细的把试卷的全部内容牢牢记在脑子里,然后销毁掉全部的试卷,6月7日正常的参加了考试。
可是,当高考试卷发下来后,杨博大吃一惊,这跟他背诵的试题完全不一样,此时的杨博已经完全慌了神儿,但经过一段时间心理斗争后,他还是耐着性子草草答完了所有题目。
(高考场景)
考试结束,在家等待成绩的杨博万万没有想到,经过专案组的指纹比对,竟然顺藤木瓜地找到了他。
看到当初的作案工具已经警方查获,杨博本人只能承认犯罪事实。此时他虽然感到了害怕和后悔,可为时已晚。
当年的8月25日,杨博以非法获取国家机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正当其他同学享受美好暑假为前往大学做准备的时候,19岁的杨博却要在铁窗中度过他人生中最美好的7年时光!
(判刑)
最为讽刺的是,那年的考高成绩下来之后,杨博的考试成绩是515分,而当年的一本线仅仅是467分,以杨博当时在紧张不安的情况下都能考取这样的成绩,可想而知如果他没有铤而走险而是正常的参加考试的话,或许会更加的优秀。
但是人生是没有后悔药的,杨波一时的行差踏错,几乎葬送了他的一生。
(后悔)
不过,入狱后的杨博由于表现良好,争取了2年的减刑,他出狱的时候已经是24岁了。按说这正是读研究生的年纪,可是现在的杨博只有高中毕业的学历和一段不光彩的历史。
后来的杨博没有再选择读书,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他选择工作走入社会,想必他在社会中也一定会是困难重重,但是只要有毅力和决心,一心向好,最终都被社会所接纳和认可。
(杨博)
其实,纵观杨博的学习成绩和他的作案过程,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头脑聪明且又极其沉稳的人。
如果他把自己的优势用在了正途,也许会成为一个国家的栋梁之才,而现在我们除了扼腕叹息之外,已是回天乏术。
(武警押运)
如今,“杨博事件”虽然已经过去将近20年,但对于今天的我们也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它告诫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压力,除了放平心态,还要适时地降低一下我们对生活的欲望,房子可以小一点,孩子平安健康就好,只要全家开开心心,老人生活安逸踏实,自然也就会少生疾病,也许我们原本有些混乱的生活就会秩序井然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