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上课?这两年来广州小学期末考后最后一周,成了让家长、老师、学校三方都闹心的“鸡肋”。家长嫌留校无意义想请假,学校既不敢放也不敢留,老师累得焦头烂额还要面对各种投诉。这场“放与不放”的拉锯战,道出了当下教育困境的无奈。
你说这事儿闹的,考完试不放假吧,学生打不起精神,老师也忙着改卷子写总结;要放假吧,教育局又有规定。这不,广州某家长晒出的“无奈请假条”可把这事儿给闹大了。
说起这期末考后最后一周,那可真是让人又爱又恨。爱的是能多一周的“带娃时间”,恨的是这时间安排得也太尴尬了。期末考一结束,孩子们就跟脱缰的野马似的,恨不得马上撒丫子跑路。可这会儿放假,不光打乱了教育部门的统一安排,还让老师们的工作更是焦头烂额。
你瞧瞧现在这情况,班里40个娃娃,30多个请假回老家过年或者去旅游了,留下几个可怜巴巴的娃娃在教室里发呆。这不是把老师和留校学生都架在火上烤嘛!
有意思的是,这事儿还真就两难。不让请假吧,家长投诉;默许请假吧,又违反规定。搞得学校和老师都成了“夹心饼干”,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
再说说那些请假的理由,那叫一个花样百出。有的说要趁春运高峰前溜回老家,有的说要去参加各种“天花乱坠”的假期营,还有的干脆就是想带娃出去玩玩。这些理由听起来都挺有道理,但细想想,这不就是变相的“提前放假”吗?
老师们这会儿也是苦不堪言。一边要应付留校学生的日常管理,一边还要忙活期末的各种事务。批改试卷、写评语、做总结,新学期还得准备换教材、接受培训,这工作量比平时上课可多太多了。有的老师都只能周末加班改试卷,这不是把人往死里整吗?
最有意思的是那些双职工家庭,他们反倒希望学校多上一周课。没办法啊,家里没人带孩子,学校就是最好的“托儿所”。这么一来,学校就更难做人了:放吧,对不起这些需要照看的家庭;不放吧,又得罪了想请假的多数派。
说白了,这事儿的根子还在于我们的教育制度过于僵化。期末考后这一周,本该是师生共同总结、轻松过渡的时期,结果硬生生被各种规定和现实情况搞得不伦不类。老师忙得团团转,学生三心二意,家长意见不断,这不是把好好的教育搞成了一场“无奈的表演”吗?
要我说,与其搞这种“半强制”的留校,不如干脆把这段时间规划得更有意义些。比如可以举办一些有趣的社团活动,或者组织一些轻松的户外活动,让留校变成一件令人期待的事情。当然,对于确实有特殊情况的家庭,也要给予适当的弹性空间。
那么问题来了:期末考后最后一周,到底是该严格执行还是灵活变通?你觉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