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批改试卷

成都市批改试卷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5-02-12 08:41:21
家长投诉:学校寒假安排合规吗?

近日,成都市成华区龙成小学的寒假安排引发热议,一位一年级家长代表在问政四川平台投诉,质疑校方违规提前放寒假。该家长称,得知校方将于今年 1 月 11 日停止课堂教学,学生以 “在家自习” 为名不再去学校,而去年 9 月开学时,因高温学生已 “在家自习” 数天,本学期学时本就不足,现在又提前放假,让人难以接受,因此要求学校按照成都市教育局规定,于 1 月 18 日放寒假。

这一投诉迅速引发关注,不少家长纷纷在问政四川平台留言,表达对寒假时间的不同看法。部分家长希望孩子早点放假,认为提前一周左右期末考试,随后放假一周,教师批改试卷、总结教学成果,再通知成绩、散学,是成都中小学多年惯例,不应打破。而且当下甲流肆虐,学校教学内容已完成,没必要让学生集中在校,徒增感染疾病风险。还有家长表示,已安排好孩子的寒假行程,买好了 1 月 11 日、12 日的车票或机票,孩子的兴趣班也于 11 日开班,提前放假更符合实际需求。甚至有家长提到,考试结束后很快返校上课会影响孩子心理发展,期末考试压力大,学生急需一段无作业、无学习任务的放松时光来宣泄压力。

不过,也有家长持有不同意见。在该平台上,有家长认为现在流感盛行,应尊重学校安排;还有家长觉得不想早放假的家长不能代表所有人想法,希望考完试就放假,让孩子拥有愉快寒假。更有家长直接反投诉,质疑 “考试完了还到学校干什么”,称让孩子考完试还去学校却不上新课,是不考虑孩子身心健康,强行把孩子 “关” 在学校没意义,建议要么按原定 1 月 11 日开始放假,要么将考试推迟一周,避免出现无教学内容却逼孩子到校干坐的情况。

官方回应:教学安排有统一要求

面对家长的质疑,成华区教育局迅速介入。1 月 7 日,成华区教育局回复投诉称,“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时间 39 周,每周按 5 天安排教学。一至八年级上课时间 35 周,复习考试时间 2 周,学校机动时间 2 周”,已要求学校严格落实通知各项要求,且工作人员已与该学生家长进行了沟通。1 月 8 日,成华区教育局一工作人员进一步解释,经核实,龙成小学并未发布提前放假通知,可能是家长误解了。由于期末考试还未进行,学校尚未正式向家长下发通知,近期会将期末放假安排、假期生活、下学期开学时间等内容告知家长。

与此同时,成都市教育局也曾发布相关通知,明确规定 2024 年秋季学期于 2025 年 1 月 17 日结束,1 月 18 日开始放寒假,该时间一直未变,网络上关于提前放假或延迟放假的传言不实,本质是家长们对寒假时间理解不同。期末考试结束后,学校要视具体情况安排劳动、科技、文体活动等,未经教育行政部门同意,不得擅自提前放假或开学。成都市教育局工作人员还强调,学校会根据情况为学生提供各种活动,学生可到校参与,且不会上新课,学生家庭若有特殊情况,家长可向学校请假,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和家庭安排自愿选择。

学校发声:误会背后的周全考量

面对争议,龙成小学也及时作出回应。学校工作人员表示,并未发布 1 月 11 日提前放假的通知,是家长存在误解。根据市教育局和区教育局统一安排,下周学校会提供免费托管服务,有需求的家长可让孩子参加,若家长另有安排,向学校请假即可。这一举措既保障了学生有处可去、有事可做,又兼顾了家长的不同需求,尽显人性化关怀。

实际上,学校此前已对期末考试后的活动做了精细规划。一方面,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在校活动,涵盖科技、劳动、艺术等领域,这些活动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拓宽学生视野,关键是不会开设新课,避免加重学生负担;另一方面,充分考虑到部分学生的特殊情况,允许家长为孩子请假,选择居家学习或休息,让学生能依据自身节奏调整状态。如此安排,既遵循了教育部门的教学时间规定,又灵活应对了家长们的多元诉求,旨在为学生营造一个张弛有度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家长分歧:早放还是晚放?

家长们对于寒假时间的分歧,实则反映出不同家庭的现实考量。一方面,期望孩子按规定时间放假的家长,往往更关注孩子学业的连贯性与系统性,他们深知完整的学习周期对于知识巩固、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担心提前放假会打乱学习节奏,使孩子养成散漫的学习态度。就如那位投诉学校提前放假的家长,鉴于上学期因高温已耽误数日学习,忧心本学期学习进度再度 “缩水”,孩子难以扎实掌握知识要点。

另一方面,盼着孩子早点放假的家长,想法也颇为实际。有的是考虑到当下甲流等传染病高发,学校人员密集,继续留校无疑增加了孩子感染的风险,孩子的健康安全成为他们心中的首要大事;有的则是早已规划好寒假行程,预订的车票、机票和兴趣班开班时间都已敲定,提前放假能让家庭计划顺利推进,使孩子的假期更加丰富多彩;还有家长敏锐捕捉到孩子期末考试后的心理需求,深知经历一周高强度考试后,孩子急需一段无拘无束、放空身心的时光来舒缓压力,调整状态,以饱满的精神迎接下一阶段学习。

平衡之道:多方协作解难题

在这场寒假时间争议背后,实则凸显出家校沟通、学校管理与教育部门协调等多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亟待加强,学校制定教学计划、安排假期活动时,应更充分地征求家长意见,提前做好解释说明,以减少误解;家长若有疑问,也应及时与学校沟通,而非直接投诉,避免矛盾升级。比如,学校可在学期初就将整体教学规划、考试安排、假期前后活动等信息详细告知家长,让家长心中有数;家长在接到通知后,若有特殊情况或不同看法,第一时间向班主任或校方反馈,双方共同协商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学校需在遵循教育部门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管理策略,提升灵活性。面对传染病高发、家长行程已定等突发情况,学校应及时调整方案,既能保障学生学习权益,又兼顾现实需求。教育部门也应发挥引领作用,在制定政策时充分考量各方因素,给予学校一定自主权,同时加强对学校落实情况的监督。像此次事件,教育部门在明确放假时间的同时,可针对期末阶段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提供更具操作性的指导意见,助力学校妥善应对。

相信通过家校的深度沟通、学校的精细管理以及教育部门的有力监管,类似争议将得到妥善解决,为孩子们营造更加和谐、有序的学习成长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教育的阳光下茁壮成长,度过充实而美好的校园时光。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