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试卷 选择题

意识形态试卷 选择题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5-02-12 07:24:10
职业道德模拟题库(单选题1)

心理徐州 2017-05-06 12:42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当代中国,凝聚和统一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思想的有力武器,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

精神纽带,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是( D )

A.中国传统文化 B.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C.共产主义道德要求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是( A )

A.信念 B.理想

C.情感 D.意志

3.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它的基本内容是在中国共产党

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 D )

A.大同世界 B.小康社会

C.和谐社会 D.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下列对这句话的说明中,正确的是( D )

A.理想否定现实 B.现实否定理想

C.理想与现实无关 D.只有行动可以使理想化为现实

5.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是( C )

A.人生观 B.人生价值

C.人生态度 D.人生目的

6.爱因斯坦说:“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而不应看他取得什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实质是( A )

A.贡献 B.索取

C.存在 D.享用

7.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起源于( D )

A.人性中的情感、欲望 B.“天”的意志或“神”的启示

C.人先天具有的某种良知和善良意志 D.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

8.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际活动,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这指的

是道德的( B )

A.认识功能 B.调节功能

C.沟通功能 D.教育功能

9.在社会规范体系中,法律与道德是两种不同的行为规范。下列关于二者关系的说法中,正

确的是( D )

A.凡是道德所反对和谴责的行为,必定是法律所制裁的行为

B.法律是道德形成的基础,能够为道德规范的制订提供依据

C.法律的调节更具有广泛性,能够渗透到道德不能调节的领域

D.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通常也是道德所反对和谴责的行为

10.两千多年前的《诗经》提出“夙夜在公”,西汉的贾谊提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宋代的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明代的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这些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 A )

A.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的内容 B.乐群贵和,强调入际和谐的内容

C.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的内容 D.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的内容

11.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D )

A.集体主义 B.诚实守信

C.明荣辨耻 D.为人民服务

12·“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着我国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道德精华。其中,敬业奉献要求( C )

A.公民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助友爱,与人为善

B.公民应该勤奋工作,俭朴节约,积极进取,发奋图强

C.公民应该恪忠职守,兢兢业业,克己奉公,服务社会

D.公民应该有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学法、懂法、守法、护法

13.乘车登机坐船应主动购票,自觉排队;出行应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在图书馆、

影剧院等公共场所,不喧哗吵闹;游览、购物、提款应按先后顺序,不插队。这是社会公德中( B )

A.保护环境的要求 B.文明礼貌的要求

C.助人为乐的要求 D.爱护公物的要求

14.有观点认为,那种只是出于异性吸引的感情冲动不是爱情,那种朝秦暮楚、见异思迁的行为和“只求曾经拥有,不求天长地久”的感情,不是真正的爱情。这强调了爱情的( A )

A.强烈持久性 B.专一排他性

C.平等互爱性 D.自然生物性

15.下列选项中,属于家庭美德的基本要求的是( C )

A.勇敢进取 B.办事公道

C.尊老爱幼 D.服务群众

16.个人品德的形成过程包含多种心理成分的相应发展。其中,人们遵循道德原则规范所表现出的外在活动,称为( A )

A.道德行为 B.道德意志

C.道德信念 D.道德认识

17.通过反复检查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中的不良念头和行为上的不良习惯,并将其坚决克服和整治掉。这是完善个人道德品质中( B )

A.陶冶情操的修养方法 B.省察克治的修养方法

C.学思明理的修养方法 D.慎独自律的修养方法

18.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中,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性

质和方向的是( B )

A.社会主义荣辱观

B.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D.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9.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人的历史使命是不一样的。当今时代,我国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是( A )

A.继往开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创造财富,改善个人物质生活条件

C.面向世界,照搬西方发达国家模式

D.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0.邓小平曾经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由此可见,理想信念是( D )

A.人们的主观意志 B.人们的丰富想象

C.人生的现实境遇 D.人生的精神支柱

21.“理想信念”是由理想和信念两个概念结合而成,包含了理想和信念各自的含义。其中,理想是( B )

A.人们对现实未来发展状况的随心所欲的想象

B.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C.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D.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态度

22.“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这形象生动地说明( C )

A.理想就是现实

B.现实会自发地成为理想

C.理想的实现必须落实在行动上

D.现实是现实,理想是理想,二者没有统一性

23.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发展的一个新

阶段。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 D )

A.方法 B.传统

C.特征 D.主题

24.做新时期忠诚坚定的爱国者,除了需要培育强烈的爱国情感、保持民族自尊和自信,

努力学习和工作、以实践行动和贡献履行爱国义务外,还需要( B )

A.拒绝接受其他国家的一切东西

B.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

C.全面接受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和道德

D.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一切领域都与西方接轨

25.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他人和自身需要的满足,或对于社会、他人和自身所具有的意义,称为( D )

A.人生目的 B.人生态度

C.人生理想 D.人生价值

26.一个健康的人,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即所谓“身心健康”。下列表现中,属于心理健康的是( C )

A.能够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

B.能够抵御一般传染性疾病的侵袭

C.能够较好地完成同龄人一般能够完成的活动

D.能够生活在社会群体之外,自我封闭、孤芳自赏

27.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认为道德( C )

A.起源于人性中的情感、欲望

B.起源于人先天具有的某种良知和善良意志

C.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

D.起源于“天”的意志、“神”的启示或“上帝”的意志

28.在人类历史上,原始社会的经济关系产生了原始共产主义道德,封建社会的经济关系产生了封建主义道德,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产生了资本主义道德,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产生了社会主义道德。这说明( B )

A.社会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具有决定作用

B.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关系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

C.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并不决定社会道德体系的性质

D.社会道德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

29.道德能够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生活的规律和原则,认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认识自己对家庭、他人、社会的义务和责任,使人们的道德实践建立在向善避恶的认识基础上,引导人们正确选择道德行为。这说明道德具有( B )

A.调节功能 B.认识功能

C.激励功能 D.评价功能

30.古人说:“人无志,非人也。”“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天行健,君予以自强不息。”这些话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 D )

A.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的美德 B.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的美德

C.乐群贵和,强调入际和谐的美德 D.励志自强,崇尚精神境界的美德

31.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 A )

A.诚实守信为重点 B.崇尚科学为重点

C.艰苦朴素为重点 D.文明礼貌为重点

32.从业者在职业劳动中,有一分力出一分力,出满勤,干满点,不怠工,不推诿,不自欺,遵纪守法;对待他人严格履行合同契约,说到做到,不说谎,不欺人,不弄虚作假,不唯利是图,不做缺德事,不做亏心事。这是职业道德中( C )

A.助人为乐的要求 B.办事公道的要求

C.诚实守信的要求 D.勤俭自强的要求

33.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 B )

A.人的自然本性 B.个体的社会实践

C.个人的内心体验 D.社会的道德原则规范

34.亚里士多德说:“我们由于从事建筑而变成建筑师,由于奏竖琴而变成竖琴演奏者。同样,由于实行公正而变为公正的人,由于实行节制和勇敢而变为节制的、勇敢的人。”这表达了在进行道德修养时,应该( D)

A.认真学习,提高道德认识 B.坐而论道,凝练道德规范

C.严格要求,完善道德品质 D.勤于实践,加强道德行为训练

35.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是

( B )

A.理想 B.信念

C.人生观 D.价值观

36.由于成长环境和性格等方面的不同,人们会形成不同的理想信念;即使同一个人,

也会形成关于社会生活不同方面的许多理想信念。这说明,理想信念具有(D )

A.片面性 B.政治性

C.共同性 D.多样性

37.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从戚继光抗击倭寇到郑成功收复台湾,从三元里人民抗英到

全民族抗日战争等,这些都表现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中( D )

A.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精神

B.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的精神

C.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的精神

D.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精神

38.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任务,这一任务反映到爱国主义的内容上就是特定时代条件

下爱国主义的主题。我国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D )

A.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救亡图存 B.加强国防建设,维护世界和平

C.加强国际交流,提升国际地位 D.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9.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上,启迪和指引历代优秀人物壮丽人生的一个共同思想因素是( B )

A.功利主义 B.爱国主义

C.民主主义 D.社会主义

40.人们对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的根本看法和观点是( C )

A.自然观 B.历史观

C.人生观 D.世界观

41.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评价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大小,第一位的是

看他( A )

A.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B.从社会获得的尊重和满足

C.是否选择了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 D.从事创造性的实践活动的思想动机

42.下列选项中,正确运用了人际交往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的是( C )

A.时刻提防、猜疑他人 B.冷漠严肃,不苟言笑

C.宽容待人,诙谐幽默 D.尽量拉近人际空间距离

43.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态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和能力。道德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其中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和能力是道德的( B )

A.调节功能 B.认识功能

C.教育功能 D.评价功能

44.重视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强调一个人在独处、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也能做到严于律己、保持操守。这种道德修养的方法叫作( A )

A.慎独 B.学思并重

C.积善成德 D.由学而进

45.为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应该是( C )

A.集体主义 B.爱国主义

C.诚实守信 D.为人民服务

46.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具有多层次的道德要求。其中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 D )

A.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B.损公肥私、损人利己

C.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D.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

47.在家庭生活中努力劳动、不辞辛苦、不懒惰,且爱惜财物、合理支出、不浪费。这是家庭美德中( D )

A.尊老爱幼的要求 B.男女平等的要求

C.夫妻和谐的要求 D.勤俭持家的要求

48.人们在公共的领域、公有的环境、公用的场所中,彼此开放透明且相互关联的共同活动,称为( C )

A.经济生活 B.私人生活

C.公共生活 D.文化生活

49.乘车、登机、坐船时主动购票、自觉排队;出行时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游览观光、购物、提款时按先后顺序,不插队等。这是社会公德中( A )

A.文明礼貌的要求 B.爱护公物的要求

C.助人为乐的要求 D.保护环境的要求

50.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秉公办事、平等待人、清正廉洁,不谋私利,不滥用职权,不损人利己,不假公济私等。这是职业道德中( C )

A.爱岗敬业的要求 B.诚实守信的要求

C.办事公道的要求 D.服务群众的要求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